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不願意做口肌訓練,在家裡根本不配合,甚至有的孩子搶過家長手中的口肌工具扔掉。
先談談孩子不願意做口肌可能有以下原因:
1.觸覺敏感型:孩子特別討厭別人觸碰。尤其是異物靠近口腔部位,會引起孩子強烈防禦,口肌訓練當然無法進行。
2.孩子的牙齒是否疼痛:有的孩子言語能不好,無法表達自己牙痛,會抗拒口肌訓練。或者孩子牙齒鬆動,不願意咬合訓練。
▲言語訓練椅子
3.孩子無法安坐:不願意安坐凳子完成任務,或者沒有耐性完成多個口肌工具訓練。可能是孩子感覺統合失調、肌張力低無法維持長久安坐等。
4.訓練的量可能過度,讓孩子產生疲勞的感覺。
5.口肌訓練枯燥乏味,家庭訓練可能沒有太多趣味性,孩子也會抗拒訓練。
無論哪種原因都會導致孩子的不配合,家長要多多觀察孩子,找到正確原因,比如:家長或治療師要根據孩子實際口肌能力,設定合理的目標。
1、循序漸進:咬棒左邊咬合5次,右邊咬合5次,那就先只能咬這個次數。咬合的次數過多,是會造成口部肌肉疲勞運動,反之也會影響下顎骨的穩定性。隨著下顎骨有控制的咀嚼能力增強後,再增加咬合的次數。
▲兒童口肌訓練遊戲活動手冊
2、設定遊戲:我們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口肌遊戲代替口肌工具,促進孩子訓練的樂趣,例如:孩子若討厭吹汽笛,可以吹羽毛、吹泡泡、吹蠟燭、吹紙屑等;不喜歡咬咬牙膠,可以咬硬度相當的長條餅乾、蘋果條等。
3、設計視覺化提示表:給孩子每天的日程做一個可視化的安排,讓孩子了解每個時間段該做什麼,做完這個內容,還要完成另一個任務,然後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視覺化提示板有助於兒童對任務形成主動性,也有助於家長審查今天的家庭訓練任務還有哪些沒有完成。
如果我們要堅持做一件事,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養成習慣,比如:健身、遊泳、跑步等。口肌訓練就像身體鍛鍊,也像投資理財,是複利而厚積薄發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無法一步到位,急於求成只能事倍功半,還不如穩紮穩打。長此堅持下去,孩子口肌能力必有改善。
原創文章,首發於合民言語康復,作者溜溜,資深言語治療師,擅長構音障礙、發音不清、言語遲緩、言語失用、特殊兒童(發育遲緩、自閉、腦癱、唐氏、顎裂術後、腦損、中風等)言語及理解認知康復。
▲
在線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