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時代,債務已經逐漸成為了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從個人層面來看,有房貸、車貸、信用貸的債務;從企業層面來看,負債運營甚至已經成為了很多企業的主要運營方式,尤其是房企,幾乎都是高負債運作的,所以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有一定的債務。要是在上升一個層面的話就到了國家的債務,對此,人們最為熟知的也就是國債了,也就是一個人國家對外發行的債務。
當然,國家層面的債務不止有國債這一種形式,還包括國家對國家的債務,直白一點來講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借錢,或者是採購了其他國家的物資沒有及時結算的,這些都是國家之間會存在的債務。而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中,這種存在於國家之間的債務是很常見的,一般來說,這類債務最終都是會被償還掉的。只不過這其中也發生過很多趣事。
一、朝鮮用人參還債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朝鮮為發展經濟開始向西方國家瘋狂進口機械設備,當時朝鮮從捷克進口汽車、電車和重工業機械等產品,因此欠下捷克政府1000萬美元的債務。但是那個時候的朝鮮經濟衰退,無力償還任何債務,還被多個國家銀行划進了黑名單,朝鮮政府捷克要求免債,但是捷克並沒有答應。
於是朝鮮政府在2010年提出用人參償還債務中的5%,即50萬美元。按照朝鮮政府的提議,捷克政府將獲得400噸以上的人參。朝鮮是盛產高麗參的,其品質也十分優質,這個提議看似可行,但是要知道,捷克對於人參的消費是很少的,2009年捷克進口的人參只有1.4噸左右,這樣算下來的話,這400噸人參足夠捷克全國人民用200年了。對此,捷克並不想接受,在他們看來,要是朝鮮政府真的需要以物抵債的話,人參是不可取的,最好能用可以立即在國際市場上轉換為現金的東西來償還。
二、紐芬蘭放棄獨立,解散民主政府
在1929年至1933年期間,經濟危機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當時的紐芬蘭政府一直都保持著很高的財政赤字。到了30年代,紐芬蘭的累積負債甚至都超過國民收入的三倍。到了1933年,加拿大各大銀行因為擔心紐芬蘭的信用,便開始威脅要暫停對其放貸。與此同時,紐芬蘭的世界貿易受挫,失業人口不斷增加。處於無奈,紐芬蘭只好向英國求助。
其實紐芬蘭原本就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07年獲得自治地位,而在向英國求助之後,紐芬蘭的獨立也宣告結束了。當時英國委員會來到紐芬蘭進行了三個月的調查取證,之後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要求解散紐芬蘭議會,並將一切政府權力移交給由六人委員會,其中,這六人中有三名來自紐芬蘭,另外三個來自英國。這也就意味著要讓紐芬蘭放棄國家主權,重回殖民地地位。而在巨大的違約壓力下,紐芬蘭議會最終還是決定解散了民主政府,得到了英國的庇護。
但是這並沒有結束。在二戰之後,英國逐漸開始不願意為紐芬蘭出預算了,於是就提出了終止派遣政府。失去了英國「輸血」的紐芬蘭不得不尋找新的「大樹」,於是紐芬蘭就把目光轉向了加拿大。經過協商,加拿大可以為紐芬蘭負擔債務,但是作為交換,紐芬蘭在1949年通過公民自決的方式成為了加拿大的第十個省。
三、冰島自己宣布國家破產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冰島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經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隨之而來的就是沉重的債務。當時冰島的多家銀行破產,這直接導致了英國和荷蘭儲戶的39億歐元存款受損。在此之後,英國和荷蘭為了保障自己國家人民的利益,於是就自掏腰包幫冰島先償付了,這也就是意味著冰島銀行欠儲戶的錢變成了欠英國和荷蘭的了。
但是在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冰島政府根本就拿不出那麼多錢,隨後各國就聽到了冰島宣布國家破產的消息。國家也能破產?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多國家的冷嘲熱諷,覺得冰島宣布破產主要就是想躲避債務,於是不少人就稱冰島是「國際老賴」。當然,冰島宣布破產也確實很無奈,只不過在負債的前提下,很容易「瓜田李下」地被說成是賴帳。
四、除了這三個國家,還有的國家在面臨還不起債務的時候所採取的解決措施是「賣賣賣」。
在2009年,希臘公開承認了嚴重的債務危機,當時的國際社為了避免其拖累整個歐盟國家,不得不出手幫助。此後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要想得到援助。希臘政府必須要實現資產私有化和削減預算。
於是,希臘政府在2013年為了達成條件,宣布成立了一個網上拍賣平臺,出售或出租28座政府建築物,包括位於首都雅典和塞薩洛尼基州的警察總部大樓以及多個稅務部門辦公室。而在此之前,希臘其實已經拍賣過多個國家財產了,其中包括港口、國家郵政局、電力、電信運營商,公路土地、海灘等等。
同樣和希臘一樣拍賣國家財產的還有義大利,當時義大利政府因為需要還債,也曾通過網絡面向全球投資者拍賣五處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標的物。2010年,義大利政府還公布一份清單,並表示將於7月底在網上公開拍賣約9000項國家財產,其中包括多座島嶼、沙灘、王宮和城堡等等。
顯然,在嚴重的負債面前,很多外國的國家都表現得很無力。當前的世界形勢在變,在國家的債務問題上,未來的「趣事」恐怕還會發生。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