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2歲的馬哈蒂爾當選馬來西亞總理以來,一直大動作不斷。
這不,據路透社報導,馬哈蒂爾28日宣布,將取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2016年籤署的馬新高速鐵路項目,並稱此舉是「為了馬來西亞經濟,避免國家破產」。
為撕毀合同,不惜支付8億違約金
有關馬新高鐵項目的計劃,最早可追尋至上世紀末,當時因經濟原因而擱置。2013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領導人同意修建這條高速鐵路線,並就推動鐵路項目於2016年籤署雙邊協議。
馬新高鐵將耗資170億美元(約合1088億人民幣),原定於2017年招標,2018年動工,至2026年落成,其90%的工程量都需在馬來西亞境內完成。屆時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通勤時間將縮短為90分鐘。
這條預計耗資將超百億美元的高鐵項目引起了德、法、韓、日、中等國的極大興趣,其中,中國又以其先進的高鐵技術和豐富的建設經驗成為該項目最熱門的競爭者。
馬來西亞華總中委會曾在今年4月以10大理由,籲請政府把擬議中的馬新高鐵計劃交由中國負責承建落實。
這10個理由分別是:地緣政治、技術與安全、實際累積數據、春運高峰期零意外、融資、東鐵效應、一城兩園三路、技術轉移後援服務、泛亞鐵路及「一帶一路」。
中方對新馬高鐵項目也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形成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首的投標聯合體,同時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協助有關企業設計未來可能的融資模式和投資模式。
不過,高鐵項目還沒開始招標,就已胎死腹中。馬哈蒂爾宣布取消項目時表示,「這是最終的決定,但離項目取消還有段時間,因為我們和新加坡之間有過協議。」
此前,馬哈蒂爾在接受英文財經新聞網站The Edge的專訪時坦言,「如果馬來西亞毀約,就必須支付大量的賠償金。但他透露,政府正想辦法減少違約金的支付數額。」
新加坡媒體稱,當初籤訂的條約顯示,一旦終止項目,馬來西亞需要支付新加坡「5億元」。馬哈蒂爾稱自己並不確定這是5億馬幣(約合8億元人民幣)還是5億新加坡元(約23.9億元人民幣),「據我所知是前者」。
下一個輪到東海岸鐵路項目?
此次被拿下的是新高鐵項目還只是在規劃階段。
此前,馬哈蒂爾還表示會對其他對外合作的鐵路項目進行重新審核,其中就包括由中國承擔的東海岸鐵路項目。
據路透社26日報導,馬哈蒂爾在採訪中表示,馬來西亞正與中國重新談判總額550億馬幣(約人民幣883億元)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
報導稱,該項目由中國交建承建,主要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於馬新高鐵項目,東海岸鐵路項目早在2017年8月9日就在關丹正式開工。當時國務委員王勇和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共同出席了當時的開工儀式。
談及「爽約」的理由,馬哈蒂爾表示,「東海岸鐵路項目不是我們能負擔得起的。它達不到任何目的,也會不給我們任何回報。」
據新華社介紹,東海岸鐵路全線規劃總長688公裡,整個工程合同工期7年,維護期2年,客運設計時速為160公裡,貨運設計時速為80公裡。項目將為當地創造超過8萬個就業機會,培養超過3000名鐵路建設和運營人才。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曾表示,東海岸鐵路投入使用後將緊密連接馬來半島東西海岸,造福沿線440萬民眾,有助於馬來西亞實現成為區域物流中心的目標。
除了東海岸鐵路之外,中馬合建的馬來西亞南部鐵路項目也在今年4月3日正式開工,該項目合同金額為89億馬幣(約合人民幣145億元)。
馬哈蒂爾本月10日當選馬來西亞總理時表示,「我們支持一帶一路計劃」,但「我們需要深入研究所有前任政府做過的事情,如果有必要,我們將會(與中國)重新協商相關(貿易)條款」。
為什麼馬哈蒂爾會連續毀約?
因為債務!馬哈蒂爾在成為總理前就長期關注馬來西亞的債務問題。
今年一月,馬哈蒂爾在競選時稱,目前馬來西亞的債務高達1萬億馬幣(約合人民幣1.6萬億元),一旦政府無力還債,馬來西亞將步希臘後塵,成為破產國家。
據《南洋商報》報導,馬哈蒂爾表示,「馬來西亞的貸款比希臘多,但是我國卻比希臘窮,很多國家貸款要耗上幾十年才還清,只要政府沒有能力還債,國家隨時面對破產的風險。」
據統計,在亞洲各國當中,馬來西亞外匯儲備金數額最少,不到1100億美元,一旦美國繼續升息,引發資金外流,將遭受資金劇烈流動的巨大衝擊。
穆迪報導,馬來西亞2017年到期的外債加上國內非居民存款達到外匯儲備金的151%比例,水平偏高。相比之下,菲律賓只有27%,是本區域內抵禦資金流動衝擊的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穆迪指出,若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標準,馬來西亞至少需要約1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金才算足夠。該機構對馬進行壓力測試,假設馬經常帳盈餘跌至零水平,金融市場面對資金外流,外匯儲備金將跌至700億美元。
自從美國從2013年開始醞釀收緊貨幣政策,新興市場掀起資金外流狂潮,馬外匯儲備金在2015年跌破1000億美元,備受全球投資者關注。直到去年8月外匯儲備金才重回1000億美元水平以上。
今年5月,馬來西亞外匯儲備重新開始下降,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林吉特也急速貶值,4月至今已經貶值超過3%。
據統計,馬來西亞國債超過了1萬億馬幣(約合人民幣1.6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0%。為了減少國債,馬哈蒂爾連續取消多項鐵路項目。
馬哈蒂爾表示,「國家財政情況是政府最優先的關注問題之一,因此必須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項目。通過取消這些龐大的項目,我們可以一口氣減少2000億馬幣(約合人民幣3212億元)」
馬來西亞目前的境況以及馬哈蒂爾的種種應對,讓我想起了15年韓國朝鮮日報的一張神圖。
當時朝鮮日報預言了10個可能成為「第二個希臘」的危機國家,馬來西亞排行第10。
現如今,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的波多黎各、委內瑞拉、阿根廷已經應驗,義大利、烏克蘭、土耳其、巴基斯坦、南非的危機初現端倪。
隨著美元的不斷升值,巨額外債的壓力將愈發嚴峻,馬哈蒂爾能否幫助馬來西亞逃脫危機魔咒,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