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信網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制度實行,提高了查詢學歷的門檻,要提供學校名稱才能查詢,無疑將發現頂替的唯一線索也掐斷了,之前一段時間社會輿論關注頂替案即將落幕。在這起公眾事件中,對社會而言有些什麼收穫,又有那些不足,我們共同反思一下。
頂替案應該說已經不算新聞了,多年前就有報導,甚至有人翻閱司法文書,最早在恢復高考就有頂替,陸陸續續都有人通過個人或者司法程序在反映和處理,但是那都是個案,這次陳春秀和苟晶頂替案上升到公眾事件,是一部分人切身感受身邊的不公平公正,卻又無可奈何。同時對那個高考包分配的年代,一考定終生,高考改變命運的情況下,當事人的人生軌跡被無情改變後產生的社會共鳴。當然,山東省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務實透明,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而不是把發現問題的人作為解決目標,也是這起公眾事件在社會讓引起共鳴的重要原因。尤其將近年來發現242起頂替案公布出來和對陳、苟被頂替案快速的處理,讓公眾對山東省公正處理有了理解和認同。
這起公眾事件涉及多方的表現,受害者:陳秀春和苟晶值得稱讚,一方面認真細緻的收集證據,把頂替案比較真實的還原出來,另一方面不輕易妥協,讓頂替案在社會上引起共鳴。儘管有些表述不是特別準確,但是基本內容和被頂替的事實沒有問題。
社會公眾:基本上與被頂替者的悲慘遭遇形成共鳴,除少數為邱老師辯護者外(不排除與邱老師有關係),大部分對苟晶反映的問題有不完全準確的部分都能夠包容,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正是這種包容,讓社會意志匯聚,對於頂替案造成強大壓力。
加害者方:頂替案不可能是個人行為,它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員,一方面涉及面廣;另一方面頂替案多發生的農村,參與者層級偏低;而且由於發生時間比較長,涉案者大多已退休。這些情況讓解決問題的障礙沒那麼大,沒有出現暴力封殺,也沒有出現刪帖等操作。
地方黨委政府:山東省在處理這種公眾事件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板,儘管處理結果並不是十分理想,普遍認為處理太輕了,但是山東省做到了以下幾點,首先認真對待這起公眾事件,沒有採取刪帖、私下了結、冷處理等一些地方的常規做法。其次,能夠在公眾情緒尚未完全失望前調查出結果,並對涉案當事人都進行了處理。這些做法都比較務實貼近民心的,值得點讚。
社會媒體:頂替案主要在自媒體上發酵,也有一些傳統媒體和媒體人發聲,大部分媒體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嚴重的危害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媒體形成共識,頂替案性質惡劣,封建王朝尚且對科舉作弊處罰都非常嚴厲,就是要讓學子相信科舉這條讓貧困子弟改變命運的路是通暢的,沒有公正的科舉制度就沒有王朝的穩定。
三方:學信網的表現是最惡劣的,山東省剛剛為政府挽回一些公信力,被學信網敗得精光。山東已經發現242名頂替者,其他省就沒有?為什麼其他省沒有魄力對頂替案開刀,這是最基本的社會公平要求都滿足不了?在其位謀其政,坐在為人民服務的位置上,對人民迫切關心的問題裝糊塗可不行。當然象學信網這樣不解決問題,而且把發現問題的渠道堵死,打著保護群眾利益的幌子坑群眾,如果不是獨家授權,學信網早被社會拋棄了。
教育是一個家庭改變命運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除了普及義務教育,讓所有人都上得學外,還包括通過考試讓成績優異者能進一步深造,讓他們有更多選擇工作機會,但是頂替者的出現,讓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學子的苦讀付之東流,這種惡無以倫比,封建王朝對出現科舉作弊從來沒有姑息過,基本上都是人頭落地,哪怕是朝廷重臣。這次山東對頂替案處理相對溫和,基本上以黨紀政紀處理為主,處罰不足以平民憤,也不足以讓手持權力的官員警惕。由於網絡技術的進步,高考錄取查詢更加便利,戶籍管理更加嚴格,類似頂替案很難再出現,僅僅靠道德約束,誰能保證不會出現其他的頂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