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作為全省三所高校之一,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研究生培養教育有何獨到之處?記者採訪了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校長郝志峰。
該校研究生教育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四為」方針,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發展主線,瞄準產業前沿和關鍵技術,依託省、市共建佛山基地,貫通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途徑,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與行業對接,校企、校地協同培養一流工程師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關,短期內實現了研究生教育高質量與強特色的互促發展。學校在校研究生規模從35人快速增長至1300多人,畢業生超過 7成留在佛山發展。
緊緊圍繞地方創新需求,推動校地協同發展,培育佛科院研究生教育的「佛山品位」。郝志峰介紹說,圍繞佛山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製造業對一流工程師以及自主研發硬核技術的迫切需要,學校不斷優化學位點布局,新增學位點與佛山主體產業契合度達60%,專業碩士招生計劃數佔比82%,每年專碩招生增加數30%以上。同時,提前布局培育建設氫能、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佛山新興產業相關學位點,為地方新興產業提供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及智力支撐。此外,學校與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以及佛山雲浮氫能基地、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實施高端人才互聘,聘請佛山大城工匠定期為研究生開課,聘任佛山市科達潔能等優秀研發人員350多人為研究生兼職導師,挖掘校企聯合課程。校地實現了高度協同、融合發展,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孕育專才的肥沃土壤。
精心打造佛山基地品牌,著力產教融合特色,練就佛科院研究生教育的「佛山功夫」。郝志峰說,為解決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乃至最後一納米的問題,2015年省、市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佛山)。學校作為基地管理單位,精心打造基地品牌,創立了「高校+中心+示範點」運行模式,吸納包括澳門科大、中山大學等18所灣區高校以及92家高新技術企業進駐基地,共同打造協同育人、創新融合發展平臺。構建「特色黨建引領育人、政府保障協同育人、主副導師關鍵育人、銜接課程全程育人、研發項目精準育人、質量監管制度育人」的黨建鑄魂、技術培根的「六育人」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有情懷、通理論、懂技術、會管理」的一流工程師。
佛山基地深耕產教融合,全面帶動學校研究生特色培養,協同育人與創新成效顯著。郝志峰介紹說,目前佛山基地已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博士920人,累計解決企業技術難題1600多項,促成產學研合作23項,引進創新團隊5個,導師註冊成立公司2家,研究生畢業生人均申請專利數從0.58件增長至2.14件。湧現了一大批創新創業標兵,如,2016 級控制工程專碩朱振武,在校期間申請專利20件、轉讓1件,創立佛山市德顯達科技有限公司,榮獲「全國第五屆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2017級控制工程專碩魏翱翔,在校期間申請專利14 件,2次獲國獎,幫助企業研發全自動液體處理工作站(售價1.2萬/臺);2017 級食品加工與安全專碩彭月欣、李穎詩分別創立了佛山市六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神木鳥教育科技公司;還有編寫國家規劃無人機教材的陳文貴等等,他們是學校為地方基層培養家國情懷的一流工程師和企業家的縮影。
郝志峰表示,在充分發揮佛山基地產教融合優勢的基礎上,學校將繼續堅持「根植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融合發展道路和「人人有專利、個個在轉化、院院融產業」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繼續保持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佛山品位」和「佛山功夫」,為廣東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在全國做示範、樹品牌、建標杆,走在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前列。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春燕)
[ 責編: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