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仍存在臭氧超標問題

2020-12-20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侯夢菲 北京報導

4月25日上午,受國務院委託,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時,報告了2017年環保年度目標的完成情況,「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等兩個年度目標未達標。

這也是生態環境部成立後,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年度環境報告」。

去年,我國環境狀況如何?「2017年,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汙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環境保護年度目標。」李幹傑說,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9個城市達標,佔29.3%;全年優良天數比例7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2.5%;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超標22.9%;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超標7.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均達標。

報告指出,重點區域大氣環境繼續改善,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京津冀、長三角區域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9.9%、4.3%,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連續三年達標。京津冀區域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北京市改善更為明顯。但是,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數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例逐年下降,「仍需加大治理力度」。

另外,我國大氣環境還存在臭氧超標問題。李幹傑說,去年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臭氧超標問題日益顯現。全國PM2.5、PM10濃度同比分別下降6.5%、5.1%。在顆粒物濃度逐年下降的同時,全國O3 濃度同比上升8.0%,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汾渭平原等升幅較大,成為下一步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生態環境保護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李幹傑強調,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品質超標的約佔71%,部分流域水汙染仍然較重。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布局不合理,煤炭消費比例偏高,散煤用量大,深層次結構性汙染問題突出。一些地區特別是縣(區)領導幹部,對綠色發展認識不高、能力不強、行動不實,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依然存在。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徐華美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中國大氣顆粒物汙染改善明顯,但臭氧汙染加劇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得到明顯改善,但2017年中國74重點城市中仍有64%的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未達到中國現行標準。截至2019年,中國337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超標城市比例降至57.3%。與此同時,臭氧汙染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顯現。
  • 京津冀:顆粒汙染物唱罷 臭氧又登場
    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規定,臭氧8小時年第90百分位高於160μg/m3為超標,與其他國家臭氧標準水平相比略有寬鬆,接近美國。小時濃度峰值主要集中在午後至傍晚14時至18時之間。4月開始,臭氧超標問題逐步顯現。5~10月,臭氧汙染超標天數佔全年90%以上。京津冀區域臭氧超標天數最高出現在6月,長三角區域出現在5月,而珠三角區域為10月。
  • 重慶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專家:不用過於擔心
    根據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即可認為臭氧濃度超標。   目前,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因素,而且呈現出區域性汙染特徵顯著、濃度逐年增長、夏季超標天數多的態勢。那麼,臭氧汙染又是如何形成的?
  • 我國臭氧汙染加劇 碧空如洗仍有隱憂
    不過,如果近地面的臭氧濃度過高,則會對人類及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根據我國空氣品質監測標準,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即為超標;某一日臭氧的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時,當日即為臭氧汙染。
  • 遠大空氣淨化機臭氧濃度超標 再度登上黑榜
    繼2010年第4季度抽檢不合格之後(相關報導),遠大空氣淨化機近日再度登上黑榜,日前公布的2011年上海市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遠大TB400空氣淨化機臭氧濃度超標,被認定為「質量問題嚴重」。此次抽檢是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在滬生產和銷售的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進行的專項監督抽查,共抽查產品20批次,經檢驗,不合格2批次。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說起2017年的環境變化,恐怕很多北京市民都會不約而同脫口而出這句話。的確,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預定目標。現如今,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即將開啟。北京如何鞏固治理成果,力爭PM2.5濃度繼續下降?這既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也將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 臭氧來襲 佩戴口罩對防止臭氧傷害無效
    我國臭氧汙染呈逐年逐月上升趨勢當前我國的臭氧汙染情況如何?據生態環境部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臭氧監測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臭氧平均濃度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較2015年上升11.2%。
  • 空氣淨化器再「造」殺毒概念 臭氧超標近50倍
    當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檢查188臺「84淨化解毒機」,經專家現場初步檢測,該款「84淨化解毒機」涉嫌存在臭氧超標情況,且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及包裝盒上無相關企業名稱及產品執行標準。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臭氧有強氧化性,殺菌效果好,但假如涉及到直接與人體接觸,則有嚴格限定。
  • 如何防治近地面臭氧汙染?成都市環保局官方科普來了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8日訊(記者 江瑤)記者今日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據統計,今年4月成都大氣汙染物中的顆粒物濃度環比上月下降了36%到49%,但從監測數據來看,臭氧汙染已成為繼PM2.5之後,影響成都空氣品質的又一因素。那麼什麼是臭氧?產生近地面臭氧的原因是什麼?臭氧有什麼危害、我們又該如何控制呢?......
  • 環保部擬修空氣檢測標準 擬增臭氧8小時監測值
    此次修訂最令人關注的問題之一,是增設了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  環保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寫道,以連續8小時最高濃度限值為主的臭氧的空氣品質標準已成為世界各國臭氧環境空氣品質發展的趨勢,一小時的濃度限制已不能適應環境管理的需求。
  • PM2.5下降32%,減排是主因(光明日報)
    日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課題組、賀克斌院士課題組、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題為《2013-2017年間中國PM2.5空氣品質改善的驅動力》的論文,評估了2013-2017年間我國大氣細顆粒物(PM2.5)汙染的改善情況和健康效益,定量分析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各項政策對空氣品質改善的貢獻。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臭氧已經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品質超標的首要因子
    臭氧已經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品質超標的首要因子。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城市數佔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總數的28%,6—9月,臭氧超標天數佔全國總超標天數的70%。  進入夏季,又到了臭氧汙染高發時期。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和細顆粒物(PM2.5)的重要前體物。
  • 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此次修訂最令人關注的問題之一,是增設了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  環保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寫道,以連續8小時最高濃度限值為主的臭氧的空氣品質標準已成為世界各國臭氧環境空氣品質發展的趨勢,一小時的濃度限制已不能適應環境管理的需求。
  • 2017年7月鄂州環境質量月報(空氣、水體監測)
    本月市區二氧化硫日均值測得範圍3-26μg/m3,無測點超標;二氧化氮日均值測得範圍11-37μg/m3,無測點超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日均值測得範圍26-104μg/m3,無測點超標;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測得範圍12-76μg/m3,測點超標率3.2%
  • 2018年121城空氣品質達標 優良天數比率79.3%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高敬)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21個城市空氣品質達標,佔35.8%;全年優良天數比率79.3%,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2.2%。  21日,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
  • 丨臭氧成影響山東空氣優良率第一因子
    夏天的午後風和日麗,藍天白雲,空氣貌似很清新,人們看環境監測數據才發現,當天臭氧汙染。具有迷惑性的健康殺手臭氧正成為除顆粒物外,對空氣品質影響最大的汙染物。政府搭臺 企業唱戲「第三方市場不規範,檢測點數明顯少於實際,部分企業報告存在數據造假嫌疑。比如,儲罐收集不到位,老儲罐改造安裝回收系統空間較小,生產過程集氣罩效率偏低,小型企業敞開式生產較為普遍。」對近日省生態環境廳暗訪加油站VOCs治理時發現的問題,張金智透露。
  • 為什麼臭氧這麼難控制?
    這一節將探討臭氧是不是我們獨有的新問題,為什麼這麼難控制和我國在臭氧方面取得的進展與努力的方向。01臭氧是不是我們獨有的新問題?下一個問題。剛才我們一直在說是2013年之後臭氧反彈這麼厲害,這是不是有新的問題,中國獨有的問題?
  • 2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此外,在金融監管方面還存在如何監管好影子銀行等一些問題。    在房地產方面,一方面全國房地產價格上漲雖然漲幅有所減緩,但仍然持續連續上漲的勢態。2014年1月份房價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上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上漲的城市有69個。另一方面,近期三四線城市由於盲目發展房地產,又出現了樓市供給過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