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最反感父母什麼嗎?
」你怎麼又犯錯了
我都說了多少遍了
你怎麼就是不長記性」
是的,這是當今很多父母經常掛在嘴上的話,看到孩子在看動畫片,不去做家庭作業,父母就會反覆對孩子說「快去做作業」。其實孩子早就說過,「看完這一集後就去做作業」,但因為父母不停地嘮叨,孩子就生出了厭煩心理,甚至故意不做作業了。
還有一些家長,在當孩子犯錯時,不能做到就事論事,而是喜歡翻舊帳,把此前孩子做錯的許多事都拿出來說並嘮叨不停,結果讓孩子產生了牴觸心理。
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很苦惱:
明明自己一片好心,提以前犯的錯是想讓他長點記性,並不是刻意去批評他。
想讓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而孩子卻把自己的話當成耳邊風。
說一遍,孩子當作聽不到
再多說幾遍,孩子索性跟自己對著幹,乾脆不幹了。
此時即便心裡默念「親生的」,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爆脾氣爆發,從而引發一場親子大戰。
相關中國心理學學會統計過:目前小學生心理有問題的越來越多,90%的心理疾病病因都在父母身上,其中因母親嘮叨而發病的佔60%。
很多家長也越來越感覺到: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叛逆行為也越來越嚴重。
智維力美藤博宇創始人鄭託尼老師表示:這種現象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稱為「超限效應」,它大概的意思是說得越多,說服能力就越會降低。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就是很典型的「超限效應」。
家長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看到孩子有問題出現,難道我們都不能說嗎?答案是父母不懂得與孩子制定規則,尤其是學會溫和而堅定地執行規則!!!
那麼,家長如何給孩子溫和而堅定地制定規則,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去執行呢?
1. 保持冷靜,溫柔而又堅定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或者不聽話時,控制自己的脾氣,就算是在批評他時,也要讓他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愛,如果一味的指責,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脆弱和膽小。
在制定下規則後,不要隨改規則,比如:跟孩子約定好一天玩30分鐘遊戲,到了時候後,如果孩子還不放下手機,哭鬧不止。可以告訴他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可以跟父母一起去做別的事情,如果他還是哭鬧,可以坐在他旁邊,什麼也不說,讓他把不良情緒發洩完,經過這樣幾次後,孩子心裡就會知道,以這樣的方式,父母不會妥協,不會再用哭鬧來威脅父母。
2. 對孩子進行多鼓勵,儘量少批評
孩子在犯了錯後,不要大發脾氣,可能孩子有時候很無辜,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所以孩子犯錯時,一定要告訴他他錯在哪裡,讓他意識到這個錯誤,而不是去打罵。
3. 保持耐心
給孩子制定規則時,要慢慢對他說,保持耐心,告訴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不要責怪,打罵,威脅,不要讓孩子感覺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去排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