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媽媽們來說,懷胎十月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寶寶出生後的養育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寶寶的成長階段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些階段,過程足以讓人心力交瘁,熬過了才算順利通關。寶寶出生後,這幾個階段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一階段:1~3個月的新生兒
有很多人認為剛出生的寶寶是最好帶的,其實這往往是沒有生過娃的人才會說的話,等生了娃之後,就明白其實越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越難帶。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還未完全形成規律,仍然延續著在媽媽肚子裡的習慣,吃飽了隨時都能睡著,餓了大半夜也能醒,所以很多情況下,媽媽晚上要醒好多次給寶寶餵奶,等好不容易睡下了,他們可能又拉粑粑了。因為嬰兒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除了進食不規律,排洩往往也是隨機進行的,如果不及時給他們換紙尿褲,寶寶有可能會哭鬧起來,導致大人孩子都睡不好,所以前三個月的時候,寶媽們通常沒有睡過一個整覺,每晚基本上隔兩三個小時醒一次,去看看孩子有沒有餓了、拉了,這個階段的娃是真難帶。
第二階段:6個月~1歲的寶寶
6個月是寶寶免疫力的分水嶺,寶寶從母體獲取的免疫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而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形成,所以這個時候也是寶寶最容易生病的時候,家長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看寶寶,而且這個階段,寶寶也會逐漸學會爬行、走路,因此一定要給寶寶足夠的呵護,否則就容易發生意外。
面對正處於「最難帶」階段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
那麼,面對正處於最難帶階段的寶寶,父母有什麼對策呢?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妙招,希望能對寶媽有用,不再手忙腳亂。
1、提前學習育兒知識
寶媽寶爸在孕期時,就應該做好育兒知識儲備,包括新生兒的餵養和護理,為迎接寶寶的出生做好準備,以防在寶寶出生後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手忙腳亂。寶媽可以多向周圍有經驗的長輩或者朋友請教學習,積累更多的育兒經驗。
2、爸爸積極參與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共同分擔。
3、關注飲食健康
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離不開平日裡的飲食攝入,家長一定要在寶寶的飲食上多花心思,既要讓他們吃得飽,也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補充足量的營養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
1歲以下的寶寶以母乳或是配方奶為主,母乳是最好的餵養方式,可有時因為各種原因寶寶吃不到母乳,又或者要給寶寶斷母乳,就需要給寶寶添加奶粉了。目前市面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分親和人體,只是額外添加了個別營養素,如DHA、ARA、牛磺酸等。媽媽在選購時,要關注的重點是乳清蛋白的含量,因為母乳中的蛋白質有27%是乳清蛋白,而乳清蛋白對寶寶大腦發育和機體發育有促進作用。所以,媽媽要首選乳清蛋白含量高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像我家寶寶喝的優博瑞慕奶粉,就採用乳清蛋白配方,乳清蛋白中富含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還添加了 5種核苷酸,對提高寶寶免疫力很有幫助,讓寶寶更強壯。
控制好孩子的寶寶,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和抵抗力,減少生病的風險,也能讓家長稍微輕鬆一些。
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上都會有「最難帶」的階段,關鍵要看父母怎樣去正確對待和度過這幾個階段,可能過程會有些許艱辛和操勞,但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長大,這一切的付出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