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Frontiers|幹檸檬片貯存過程中的核磁共振代謝組學分析

2021-01-10 騰訊網

檸檬作為一種味道鮮美,風味誘人的水果,已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廣泛接受,它具有抵抗多種疾病的作用,如抗心血管疾病,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檸檬汁作為天然藥物,可以防止衰老和皺紋形成。新鮮的檸檬果實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儲存過程中很容易變質,為了延長保質期,通常將其脫水以得到幹檸檬片。幹檸檬片是檸檬的經典加工產品,雖然脫水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新鮮材料的風味和感官特性,但幹檸檬片會在空氣中逐漸發生氧化,在儲存的過程中發生褐變。褐變會產生抗營養和有毒的化合物,從而影響幹檸檬片的質量及安全性,非酶褐變(NEB)是導致幹檸檬片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幹檸檬片的褐變機理,有利於幹檸檬片的貯存及質量的提升

2020年5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於立梅副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楊寶研究員合作在Food Frontier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omic analyses of dry lemon slice during storage by NMR」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核磁共振分析了幹檸檬片在儲存過程中的代謝物變化,並對其相對含量進行統計學比較,有助於理解幹檸檬片在儲存過程中的褐變現象。

美拉德反應也稱非酶棕色化反應,是廣泛存在於食品中的一種非酶褐變,它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胺基酸和蛋白質)間的反應,在經過複雜的歷程後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研究人員通過評估幹檸檬片褐變指數和相關指標發現,酚類、抗壞血酸、胺基酸氮、蛋白質、還原糖、總糖及5-羥甲基糠醛(5-HMF)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這表明幹檸檬片的褐變受各種褐變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通過路徑分析發現,酚類物質對幹檸檬片褐變的影響最大,酚類物質的氧化過程還伴隨著抗壞血酸的降解和美拉德反應,這可能是導致幹檸檬片褐變的主要原因。

幹檸檬片的褐變指數及化學成分的變化

代謝組學可以系統地研究小分子的概況,如脂類、糖、胺基酸、核苷酸和有機分子,這為評價植物性食品的質量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檢測手段。在本研究中,一維和二維核磁共振被用於檢測貯藏過程中幹檸檬片的代謝物變化,包括初級代謝物和次級代謝物的定量和定性差異。主成分分析(PCA)用於識別代謝組學模式,突出不同樣本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共鑑定了19種代謝物,並通過PCA統計了它們的相關表達水平。結果顯示,幹檸檬片中的第一主成分是穀氨酸、α-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丙氨酸、檸檬苦素、檸檬酸、穀氨醯胺和磷酸膽鹼;第二主成分的主要是果糖和乙醇。美拉德反應和酚類化合物的氧化是在儲存過程中促成NEB的兩個主要因素。

幹檸檬片的主成分分析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對幹檸檬片代謝物變化的分析,有助於理解幹檸檬片在儲存過程中的褐變現象,為將來進一步研究褐變機理提供了依據。

引用論文

Yu, L, Liao, Z, Zhao, Y, Zeng, X, Yang, B, Bai, W. Metabolomic analyses of dry lemon slice during storage by NMR.Food Frontiers. 2020; 1: 180– 191. https://doi.org/10.1002/fft2.20 [Life Science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fft2.20

相關焦點

  • 文獻解讀│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研究金華火腿的風味成分
    英文標題:1H NMR-based metabolomic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characterize taste substances of Jinhua ham wi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rocessing procedures中文標題: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研究金華火腿的風味成分
  • 代謝研究及組學中的分析技術
    這使得代謝組在許多領域都非常吃香,如環境毒理學、進化和發育、疾病診斷與治療反饋、以及藥物、殺蟲劑和除草劑的研發等。代謝組流動檢測幫助合成生物學家揭示遺傳改變如何影響通路和產物。David Wishart當前用於代謝組學研究的技術主要是核磁共振譜(NMR)以及質譜(MS)。
  • 代謝組學的應用與未來—絕對定性定量數據分析
    曾先後在全球500強企業研發中心實驗室、加拿大核磁共振中心, Chenomx Inc.公司(基於核磁共振代謝組目標性分析法的創始者),以及ACD/Labs Inc.公司(全球頂尖分析化學第三方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擔任研發及應用工程師職務。
  • 代謝組學筆記:代謝組學的實驗流程
    聲明:代謝組學是近年來發展較快,較為新穎的高通量分析技術。
  • 3分鐘帶你看懂代謝組學研究中常用的「套路」
    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代謝組學的研究紛繁複雜、種類繁多,實驗得到的數據量也相當驚人。那麼如何在代謝組學的研究中理出頭緒呢?今天谷君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套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一:代謝組學分析流程一般來說,代謝組的分析流程有:首先將代謝組分進行預處理, 預處理的方法由測量分析方法決定,如使用質譜方法分析,則需要預先對代謝組分進行分離和離子化。接著,再對預處理後的組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標誌物篩選、藥效評價保姆級代謝組學組學研究實驗思路!
    ,又能看到疾病組的代謝軌跡逐漸向健康組代靠近的過程,可以客觀評價藥物的有效性,其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藥對疾病模型異常代謝通路的糾正作用。結論2:藥物幹預組(Cos-Dehy)組和VOSL組裸鼠的代謝軌跡與陰性對照組(NT)相比,明顯更接近健康組(HC)的代謝譜,說明(Cos+Dehy)是VOSL中的主要抗乳腺癌活性成分。
  • 科研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綜合代謝組和轉錄組數據揭示蘋果果實發育和成熟過程中代謝組學變化的分子機制(國人佳作)
    Analyses of Widely Targeted Metabolic Profiling and Transcriptome Data Reveals Molecular Insight into Metabolomic Variations during Apple (Malus domestica)Fruit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譯名:綜合代謝組和轉錄組數據揭示蘋果果實發育和成熟過程中代謝組學變化的分子機制
  • 全球代謝組學市場近19億美元 分析儀器佔最大份額
    學術界是代謝組學研究相關儀器的主要終端用戶之一。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範圍內眾多研究中心、學術機構和實驗室暫時關閉。因此,色譜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如賽默飛、珀金埃爾默、沃特世以及安捷倫等,在2020年第一季度,其分析儀器的部門收入遭受了重大損失(分析業務部門銷售收入下降超過10%,由於全球主要終端用戶的短期負增長和業務抵消)。
  • 脂質代謝組學:為尋找疾病新型biomarker開闢新思路!
    代謝組學正是繼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之後逐漸興起,也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地反映了細胞所處的環境,包括營養狀態,藥物和環境汙染物,以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代謝組學的概念至今,代謝組學的飛躍式進步無疑有賴於將質譜檢測技術應用到生物醫學領域,同時,代謝組的研究也滲透到多項領域,比如疾病診斷、醫藥研製開發、營養食品科學、毒理學、環境學,植物學等與人類健康護理密切相關的領域。
  • 【代謝專欄⑪】植脂高峰│脂質組學揭示油菜種子發育過程的脂質變化
    脂質組學是繼代謝組學之後一門流行又時尚的組學技術。因為在技術上比較新,所以目前是快速發表高分文章的「法器」。
  • 血清代謝組學分析預測過敏性鼻炎的舌下免疫治療療效
    血清代謝組學分析預測過敏性鼻炎的舌下免疫治療療效 2020-12-24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ell》提出一個新「組學」:蛋白質-代謝小分子互動組學
    Paola  Picotti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組學」——一個處理蛋白質和小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互動組學(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omics)。此前系統生物學家專注於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現在他們日益發現了蛋白質-代謝小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分析混合微生物群落內細菌協同代謝關係,「代謝組+」聯合助力!
    為了構建準確預測菌間相互關係的宏組學的分析流程,本研究以降解菌群—雙酚A(BPA)微生物降解為研究模型,利用1). 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恢復菌群中主要微生物的功能潛能以預測其參與的生理過程;2). 宏轉錄組學(metatranscriptomics)分析特定時期主要細菌的表達譜並推測其在不同階段激活的代謝通路;3).
  • Nature Protocols:整合宏基因組、代謝組和表型分析的的計算框架
    、解讀困難;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降維: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物種通過數據驅動的聚類或分箱法降維;微生物組功能組成基於知識驅動如KEGG層級分類法降維;再篩選與表型顯著相關的數據特徵關聯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整理多組學和表型數據,獲得出版級關聯分析結果圖表,快速建立宿主和微生物組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結果間的潛在聯繫;本計算框架由R腳本編寫,可在個人電腦上1小時完成分析。
  • 科研 | Brief.Bioinformatics:綜合組學分析揭示肥胖成人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的變化
    3.16SrRNA分析:提取正常和肥胖成年人的糞便細菌進行了16S rRNA分析,了解肥胖成年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成變化。4.糞便、血清代謝組分析:對正常和肥胖成年人的糞便、血清樣本分別進行代謝組研究,對獲得的代謝組學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了解腸道菌群和腸道宿主代謝物譜之間的相關性。1.
  • GCMS、LCMS代謝組學LCMS脂質組揭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生物標誌物
    本研究共納入905名受試者的血清樣本,基於多平臺代謝組學數據(GC-MS、LC-MS和LC-MS脂質組),全面地揭示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過程中異常的代謝特徵和紊亂的代謝途徑。4、差異代謝通路分析為了系統地評估DR的代謝紊亂機理,對代謝組學數據進行了代謝通路分析。
  • Int Immunopharmacol:血清代謝組學分析預測過敏性鼻炎的舌下免疫...
    最近,有研究人員基於血清代謝組學,探索了預測AIT療效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研究是一個前瞻性的研究,共招募了72名患者。他們均接受舌下免疫療法(SLIT)。結果表明,68名患者完成了整個SLIT。其中,39名患者被分為有效組,29名患者被分為無效組。代謝組分析共獲得539種代謝物,其中197種代謝物為已知物質。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一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
  • Nature子刊:整合宏基因組、代謝組和表型分析的的計算框架
    、解讀困難;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降維: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物種通過數據驅動的聚類或分箱法降維;微生物組功能組成基於知識驅動如KEGG層級分類法降維;再篩選與表型顯著相關的數據特徵關聯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整理多組學和表型數據,獲得出版級關聯分析結果圖表,快速建立宿主和微生物組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結果間的潛在聯繫;本計算框架由R腳本編寫,可在個人電腦上1小時完成分析。
  • 何國偉團隊用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揭示先天性心臟病潛在生物標誌物
    近年來,對PAH導致細胞代謝,氧化應激,過氧化物酶體激活的受體-γ,性激素,炎症,去極化,Ca2+過載和細胞外基質等信號通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並未發現可靠的診斷和治療的生物標誌物。本研究進行了血漿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分析,以探索VSD-PAH患者中顯著改變的途徑並揭示潛在的生物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