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武漢:282年糕點老字號,它是武漢人的「劫數」

2020-12-25 騰訊網

"汪玉霞的餅子——絕酥(劫數)"這是老武漢人大概都會想起的一句話。

絕酥,意指汪玉霞的酥糖、京果、鹼酥餅等入口香酥爽口,又與武漢方言"劫數"諧音,形容人與人的命運糾葛不清,命中注定。這句話可知,汪玉霞在武漢人心中的位置,無可替代。

一、 汪玉霞的生與死

汪玉霞,始於清代乾隆四年(1738年),於漢正街燈籠巷開張,創立人為蔡玉霞,本是安徽休寧布商汪士良家中丫頭,後收為如夫人(妾)。起初,該店只賣安徽茶葉,後兼營甜食,至汪國柱時成為漢口美食界的翹楚。

1781年,汪國柱販桐油滯留九江,時白蓮教起義,為鎮壓叛亂,清廷在長江中遊封關限航。桐油商們坐困九江,眼見桐油砸在手裡,而下江油市見漲,汪國柱心憂如焚。巧的是,九江關督列仗過街,其老僕見他眼熟,乃汪之祖父與其有交,關督求學應考,囊中羞澀,汪士良送關督三十兩銀子為盤纏。於是,汪國柱遞上名帖拜訪,關督為其開方便之門,汪將眾人之桐油收購,然後出關販賣至滬寧一帶,高價出售,一舉暴富,遂累資巨萬,開設店鋪136家,而汪玉霞可算"旗艦店"。

辛亥革命後,汪玉霞一度焚毀不復存在。後來,汪家人通過貸款、變賣老宅等方式,開起了"雨記""為記"兩家汪玉霞,上、下花樓街呈現對壘局面,後更以六渡橋為界,劃分勢力範圍,不進入對方區域開店,兩家一同進入發展期。

據《難忘的回憶,武漢老字號》記載,汪玉霞對食品製作非常講究。以原材料為例,糖一定要選購英國太古、怡和洋行進口的上好白糖,後來也選臺灣白糖與汕頭的尖羊糖。糖的儲存,每年分四五次購入,大批量存放。存放時間較長,按照業內說法,糖的油滷吐好,溶頭好,做出的食品味道才絕妙。油,選河南駐馬店的麻油,色清味香。芝麻,選武昌武泰閘市場的,顆粒飽滿,皮薄肉厚。雞蛋則是陽邏的農家新鮮雞蛋。麵粉是上乘貨。豬油是新鮮板油。

新中國成立後,汪玉霞一度公私合營,改曾名為武漢市新華食品廠,以"汪玉霞為記"店址為廠址,生產的食品花色從原來的五十餘種升至一百二十餘種,其月餅銷售額一直是武漢市場的"老大"。

逢年過節,每逢年節,汪玉霞的店門口總會排滿了長隊,這是老一輩武漢人的味覺記憶。市民走親訪友,手中大包小包拎著的少不了汪玉霞的京果酥餅之類,也成為江城家庭婚娶聘禮、喜慶請客的必備。那時,汪玉霞進入鼎盛期。1994年,"汪玉霞"被評為當時湖北省食品企業唯一的"中華老字號"。

1995年,汪玉霞與香港公司合作失敗,其花樓街拆遷被拆除,生產廠房未能及時重建,設備損失,精英流失,損失慘重。接著,廠址一再變遷,先後在漢陽十里舖、漢陽蜜餞廠、滋美食品廠遊走,汪玉霞越發危急了。1999年,繼武漢冠生園、武漢糖果廠等後,"汪玉霞"被迫停產,直至淡出武漢人的記憶,成為一個空招牌,甚至到了借品牌短暫出貨、有名無實的地步。

2016年,在武漢市政府的支持下,吉慶街開街,汪玉霞再開張,回到了武漢人的視野中。新開業的第一天,90歲的老爹爹拄著拐杖排了2個小時的隊,一定要吃到汪玉霞的酥餅。於是,兩百餘年後,汪玉霞仍在。

二、京酥炸

在武漢,汪玉霞的點心是不時不食的。端午節,芝麻糕、綠豆糕;中秋節,月餅;春節,京果,酥糖,雜糖等,不同季節不同美食,汪玉霞早已融入到武漢人的生活中。

這不,春節將至,武漢人的桌上都會出現"京酥炸"的漢味點心,即京果、酥糖、炸糖,這是汪玉霞年禮的"必備三樣",也是人們的年味鄉愁。

酥糖,打開紙包,一層層的堆疊,不軟不硬的刀片狀,有黑芝麻與白芝麻之分。全部手工切制,做多少賣多少。這對師傅的"切功"要求高,太軟了沾刀子,太硬了容易碎,所以看起來不會很規整,但這就是好味道。

京果,除了白口吃,還有一種吃法,許多人可能已經遺忘啦!找一個乾淨的杯子裡,米泡和京果合在一塊兒放進去,用開水或清米酒或蛋酒一衝(也叫"衝蛋花")。泡了後,看起來像是米酒湯圓,京果由硬而軟,杯水越發清甜,這對牙口不好年高者,是很好的享受,亦是一種老派的講究。

汪玉霞的這些精緻點心,不是現在工業化所能夠做出來的。如酥京果,買回來的糯米篩選要大小顆粒一致,浸泡70-90天,以達到最佳效果。麵粉要細,蒸到透熟。這樣的京果,才會酥脆可口,光鮮迷人。

具體來說,其製作工藝分四步:

1、將曬米粉碎後取15%放入鍋中加水煮,並要不停翻炒70分鐘炒熟起鍋與另外85%曬米粉合成麵團,扞片、開條、切丁 進行油炸至金黃 酥脆 具有自然發酵的米香味 。

2、熬底糖:將鍋內放入水 白砂糖 飴糖燒開至起細絲。

3、將綿白糖和飴糖、糯米糕粉混合後進行反覆翻擦,揉製成雪白柔軟的糖霜。

4、最後將炸好的京果坯放入底糖鍋內沾上糖液撈起再倒入糖霜翻滾,沾上糖霜,冷卻後食用。

對京果,姬圖米寫道:

綿甜四溢,溫潤香酥 ,入口即化

裹滿雪白糖衣的誘人光澤

浸透五穀萬物的自然清香

積聚暴風雪般的巨大能量

酥脆綿軟綜合卻顯得相得益彰

是時候了

帶給你意猶未盡情意綿綿的好點心

手工現做,新鮮現炸

汪玉霞門店年貨節驚豔亮相

傳統年味兒的美味之旅

一口纏綿 一口思念 一口團圓

孝敬父母,就要汪玉霞酥京果!

三、老蛋糕與童年記憶

在汪玉霞,除了京酥炸,還有回味童年的老蛋糕。

記得兒時,路邊多有副食店,那是我最眷戀的地方。

長長的櫃檯上,擺幾個高高長長圓筒狀的透明玻璃罐子,裡面是不同種類的點心,麥香老蛋糕、桃酥、琪瑪酥種種,已經記不清的小小美味。

小時家境還算富裕的片哥,告訴我那種想要購買點心的緊張感——口袋裡的媽媽給的零錢摸出來,攥在手心裡,思量著今天到底吃哪個好,零錢怎樣省著花,才能買到鍾意者,才能解解竄動不止的饞。

皮皮記得吃老蛋糕,小時候特別饞,會把小封帶一起連著吃到嘴巴裡頭。發現,不對,扯出來,貪婪而仔細地把留在封帶上地蛋糕成分吃掉。這才算圓滿!

這些過往,在以後成長的時光裡,一層層的鍍金,並放進了心靈最深處的聖殿,那裡就是我們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所以,我們會總是叩問那些活著的老字號們,你們還是不是當年的味道?不是有首老歌叫做"往事只能回味"嗎?大抵如此。

只是,想不到,多年後,當我走進吉慶街,在汪玉霞還能找到這樣的麥香老蛋糕,還能吃到手工製作的糕點。

那烘焙的香氣,是牆壁擋也擋不住的,我完全可以跟著空氣裡瀰漫的甜香,尋找過來。那"兒時的味道"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淚點呀!蛋糕吃起來還是那樣細膩,只是麥乳精的甜香被蜂蜜和土雞蛋的香氣所取代,更加營養健康。

嗯。原來,時光是在推著我們往前走,只是我希望能夠有更多兒時的美食以更好更健康的姿態重新。這大概就是我們這些熱愛武漢的吃貨的小小願望吧。

四、麼樣舒服麼樣吃

新年將至,吉慶街汪玉霞,春節打年貨,精緻點心統統收羅完畢,等待春日到來。

除了鹼酥餅、酥京果、酥糖、老蛋糕外,手工製作的鹼酥餅,神似黃石的港餅,有著芝麻和桂花的濃香。雲片糕,薄薄如雲片,《儒林外史》中"一兩銀子一兩糕"者是也。抹茶蛋黃酥、蔓越莓酥,是女生的心頭好。也愛偶然發現的牛角酥,奶油有點罪惡感,而一層層的起酥,就像是一首韻律十足的歌謠。

"麼樣舒服麼樣吃",這就是過去武漢人的一點講究,也是現在熱乾麵、碼頭所引發的俗文化所沒有的那一種風雅。

當然,老字號的點心現在也有一點問題,比如糖分要降低。老蛋糕,一般用白糖,現在汪玉霞用韓國的幼砂糖,來替代中國的糖,顆粒更細緻更容易溶解,甜度亦降低20%,但成本要高一倍。京果,以前是越甜越好,現在用綿白糖,更加健康精細。說到底,風味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是糖份的降低,做工的提升,健康理念的注重。

最後,在每個老武漢人的記憶中,兒時最甜蜜的味道往往屬於汪玉霞。汪玉霞之於武漢人,象徵著節慶、禮性和感情,是武漢人人性中的真、善、美!這份延續282年的味道,依然在!

吃完後,步行十分鐘,到青島路元銀狀元甲吃個小團圓飯。春節是大團圓,節前就當是張愛玲的「小團圓」啦!甲魚主位,羊排、牛蛙雜之,那叫一個醬香濃厚,回味繞梁。配角是萵苣幹拌皮蛋、涼拌藕片、紅糖餈粑。不得不說這碟子小花生,紅羅帳底臥鴛鴦,個頭雖小,卻是香酥,吃完一個再來一個,停不下來呢!下酒最好了……

作者:舒懷

圖片:權叔

相關焦點

  • 尋味武漢:綠豆糕的禮讚,這家280年的老字號是人們的童年記憶
    "汪玉霞的餅子——絕酥(劫數)"這是老武漢人大概都會想起的一句話。絕酥,意指汪玉霞的酥糖、京果、鹼酥餅等入口香酥爽口,又與武漢方言"劫數"諧音,形容人與人的命運糾葛不清,命中注定。這句話可知,汪玉霞在武漢人心中的位置,無可替代。
  • 老武漢私藏的吉慶街美食攻略,帶你尋味武漢老字號,一個月不重樣
    說到武漢的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熱乾麵,在《早餐中國》節目裡面,武漢的熱乾麵被放在最後展示,用作壓軸美食。可是在武漢可不僅僅只有熱乾麵,人家的美食可多了,這些美食都分布在武漢的大街小巷裡。如果你時間有限,來不及一條街一條巷的去尋找美食,那麼就去吉慶街吧,這裡是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重要的是這裡有很多的武漢老字號,在這裡你可以一次性吃遍所有武漢美食,是不是很爽啊。
  • 「翹楚歸來」探尋武漢百年老字號,那叫一個酥~
    對外地來的遊客而言,一下火車就直奔周黑鴨來根鴨脖子,一啃一吮,或者蔡林記來碗香噴噴的熱乾麵一吮一吸,便以為自己已經觸及到武漢文化的靈魂G點,殊不知武漢的味道不僅僅是鴨脖、熱乾麵,還與很多你不知道的老字號美食,你知道武漢有哪些老字號嗎?而對年邁的武漢老人而言,老字號是鄉愁。
  • 【口碑TOP10】武漢十大餐飲「老字號」
    其熱乾麵,晶潔爽口,味道鮮美,深受廣大市民的讚賞,享有武漢名小吃的美譽。而今,熱乾麵已遍及江城,歷久不衰,武漢人過早(吃早餐)更是離不開這一種具特色的麵食。經制皮、制餡、包製、熬湯、佐料、點味製成。形美湯鮮,餡足皮薄,爽口不膩。主要品種有鮮肉、冬菇、廣米、三鮮、雞茸、蝦仁等水餃。
  • 尋味武漢:盛極而衰!武漢老字號牛肉粉鼻祖的不歸路
    武漢民俗學家葛亮先生曾回憶那個年代:"我聽我師傅說,以前社會人到福慶和去點粉點面都不直接說,點面要說來一碗牛頭馬(取牛頭馬面),點粉的切口是說來碗胭脂花(取胭脂花粉意),勸煙是來支冷火秋(取冷火秋煙意),別的還有很多專用術語和蘇州麵館,長沙麵館就無太多差別了,不要蔥叫免青,不要辣椒叫免紅,多要湯叫寬湯……」因為有這樣的粉,加之牛肉秘方滷製和牛骨雞豬骨上湯。
  • 春遊黃鶴樓,尋味百年老字號美食,意外遇見武漢最美的過早
    其實不光只是因為它千古的名氣,更因為它臨江遠眺抒豪情,壯志凌雲話九州,黃鶴樓就像是武漢這座城市的衛士,看著龜蛇相望,看著天塹變通途。想我大一初來武漢,無數次想要一登"天下第一樓",直到三年後的今天才如願。一路跟著遊人往上走,我混跡在人群中,在喧鬧裡享受春日的明媚。
  • 52家湖北老字號名錄一覽表,吉慶街如何匯聚武漢小吃四大天王?
    武漢最有名的一條小吃街是哪條街?關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遊客都會想到戶部巷。但在老武漢人眼裡,吉慶街才是他們去的地方。在過去的30年來,暮色下的吉慶街,不僅有地道風味,還有民間藝人,是一條可以宵夜靠杯(靠杯,夏天晚上,武漢人們在路邊小店喝酒,常吃臭乾子,毛豆,蝦子,喝啤酒等。人們把這種小店叫靠杯)的排檔夜市。
  • 史上最全武漢老字號美食大盤點,有你惦記的嗎?
    武漢有很多年代比較久的美食店,很多吃貨都會光顧這些老字號美食店。那麼武漢老字號美食有哪些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老武漢來買德華包子是十個二十個地買,在德華樓是尋常事。「年糕」分水磨、桂花、黑米三種,有長條狀的,也有切成片的,切片年糕比條狀的價格高0.5元。還有禮盒包裝的。德華年糕煮而不糊、炒而不粘,吃起來軟糯、唇齒留香。逢年過節送禮自用,彩頭好—— 年糕、年高。過年前後,德華樓排起長龍買年糕的情形,蔚為壯觀。
  • 這些才是武漢人眼裡的「土特產」!肯定有你沒見過的(值得收藏)
    懂事的孩子們,總會在臨行前想到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帶點武漢特產,但是撓破了腦袋也只能想到周黑鴨。現在的外地到武漢了,不是周黑鴨就是周黑鴨,但真正屬於武漢的手信,應該是那些獨特的老字號味道。老武漢人有一句諺語:「汪玉霞的餅子——劫數(絕酥)」。汪玉霞糕點,特色是「酥」,有絕酥的美譽。在武漢地區訂親的聘禮盒中,汪玉霞的喜餅,是不可或缺之物。這種風俗,延續了多少代人。汪玉霞的漢味月餅也特別好吃,尤其是蔥酥口味的,還有鹼酥餅也是一絕。
  • 大武漢的中華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咱大武漢的老字號你知道幾個?皮薄、湯鮮、餡大,吃到嘴裡滑香鮮嫩,風味獨特享譽武漢三鎮,被人稱為「水餃大王」。武漢亨達利鐘錶店開業於1922年。1924年,亨達利鐘錶店王亨亮師傅帶人安裝了武漢海關大樓——江漢關的報時鐘。一時間,江漢關連同那口大鐘成為武漢市地標性建築。
  • 穿漢服、點硃砂、做糕餅……武漢老字號「揚子江」辦起觀光工廠
    華中師大一附中學生們參觀非遺文化館據了解,老字號「揚子江」變身觀光工廠後,其打造的武漢首家集傳統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非遺傳承保護園,正式運營2月餘,接待遊客近4萬人。老武漢人心中,「揚子江」是一種記憶——帶油皮的牛奶、煮開的奶糕、泡在茶杯中的京果,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味道。
  • 武漢最有文化氣息的美食街,薈萃百年老字號,濃濃的漢味令人追憶
    近年來,素有華中交通樞紐的武漢,其豐富的美食文化吸引著國內外遊人。這裡有很多美食街讓人流連忘返。每每武漢出差,都會抽空到漢口的吉慶美食街,品嘗久違的美味,尋找曾經的回憶。今年本來打算春節再去吉慶街品嘗美食,因疫情來襲,只能回憶吉慶街那永遠品嘗不夠的美味。
  • 尋味老武漢的中華老字號——百年湯包四季美
    一說起四季美湯包,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都是大武漢很有名的小吃,與老通城的三鮮豆皮,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煨的各種雞湯,排骨湯等齊名,是武漢的四大名小吃。,共同品鑑武漢美味,畢竟本地的特色美食是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
  • 武漢新增4家老字號 數量增至61家!
    武漢老字號公共宣傳平臺上線儀式上公布,第三批獲得官方名分的武漢老字號出爐,三鎮民生甜食館、品芳照相館、武漢市棉花公司、陳太乙4家企業上榜。「老字號」們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中餐飲、食品「老字號」佔半數,如老通城、小桃園、東來順、汪玉霞等。「老武漢人過早都愛到『三鎮民生』來。這次獲評老字號,能讓更多外地人知曉,也利於品牌文化的傳承。」
  • 尋味武漢:百年老字號綠豆糕,夏日消暑好味道
    ,還是穿著時髦的年輕人似乎所有年齡段的掙扎和迷惑仿佛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暫時的和解張奶奶的孫子剛考完中考,她就來店裡準備買一份芝士雪花酥帶給孫子,「上次給他買過一次後,說是特別喜歡」,張奶奶笑著說道;張奶奶是老武漢人,她四五歲的時候,母親在武昌上班,住在單位宿舍,每周末在漢陽碼頭乘輪渡過江
  • 你的年貨清單請查收,武漢老牌「寶藏」點心讓你過個甜蜜蜜的年
    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訪糕點鋪聚集的吉慶街、糧道街等了解到,本地人已經開始備起了過年糕點,不少在漢工作的外地人也開始利用周末時間為家人挑選武漢特產。「每到過年,我都會提前考慮給老家人備禮物,而糖果點心是每年都要帶的,家裡老人都好這口」,在武昌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她特意從武昌趕到漢口吉慶街,買點老字號汪玉霞、冠生園糕點帶給家裡老人品嘗。
  • 五芳齋 武漢唯一還在老地方的老字號老餐館
    近來,我坐車來中山大道大智路,又見到蘇浙風味的老字號五芳齋。在武漢,眾多的飲食界老字號不是停業,就是異地搬遷,能夠堅持至今不變位置的恐怕只有五芳齋了,離它幾百米遠的老字號小桃園雞湯也改名換姓了。「五芳齋」得名於清道光年間,創始人姓沈,浙江吳縣人。起初沈氏在吳縣齊門外開了一家甜食鋪,以玫瑰、桂花、蓮心、薄荷、芝麻等五種蘇州人愛吃的東西作為原料,製作桂花圓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蓮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沈氏膝下生有五個女兒,分別取名玫芳、桂芳、蓮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裡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處,街坊鄰居就開玩笑地稱他的店叫"五芳齋"。
  • 法國人吃的百年餅乾、奶酪也可在武漢買到,國外美食「老字號」跑步...
    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發現,武漢市場上,不僅僅常規進口貨,連法國人小時候吃的百年餅乾、奶酪都可以在武漢買到,國外美食「老字號」正跑步進漢。市民品嘗進口美食。家樂福進口食品採購經理奧荷是一位地道的法國姑娘,在武漢生活了9年。在她看來,武漢人自信、開放,包容性強,對國外美食的選擇也越來越講究,不僅僅要買普通的進口「大路貨」,還希望吃到地道的、有手工藝傳承的美食。她說,武漢市民「腦洞」很大,經常會採購地道的手指餅乾、淡奶油等原料食材,回家加上本地水果,自製成武漢版的「提拉米蘇」等,打造中西結合的糕點。
  • 逛吃逛吃……嚮往的煙火武漢又回來了!
    上午9點半,江漢區馬場角路的「餘記精粉世家」門口,仍然排著長龍。戴著口罩的食客們,有序地排隊領餐。市民 何峰:「作為一個武漢人,我們覺得現在已經熬過了最難熬的時候。然後武漢最近疫情已經過得差不多了,覺得武漢這個地方挺不錯,來到戶部巷逛一逛,接下來打算去江邊,看一看江景。人還是挺多的,防控意識做得挺不錯的,人人都帶著口罩。我來武漢玩得很不錯,回去肯定要宣傳、宣傳。
  • 湖北武漢,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武漢本地老人
    武漢市的著名小吃很多,其中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麥、福慶和的牛肉豆絲、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並稱武漢八大名小吃。其中又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煨湯、蔡林記的熱乾麵、四季美的湯包合稱武漢「四大名小吃」,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讓很多「老武漢」如數家珍。著名的美食街區有武昌戶部巷、黃陂好吃街、漢口吉慶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