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牛琪
「放假了,同學們在家學一學中國象棋也是不錯的。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象棋入門知識,大家做好筆記,牢記象棋的口訣:馬走日,象飛田,車走直線炮翻山……」
一頭是位於主城區的傳統名校,另一頭是地處山區的農村小學。7月27日,河北小學教師劉徵使用「城鄉互動課堂」雲端課堂方式,為40公裡外的滿城區坨南鄉明德小學學生網上直播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暑期選修課程——中國象棋課。
「這堂課太有意思了,下棋既豐富了我的暑期生活,又增長了知識。雖然放假在家,但通過視頻,跟在城裡學校上課一樣,特別是通過回答老師的提問,我覺得自己更加自信了。」一堂課下來,明德小學六年級學生劉奕彤仍舊感覺「不過癮」。
滿城區坨南鄉明德小學的可喜變化,是我市全面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落實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的一個縮影。
今年是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確保打贏教育精準扶貧攻堅戰,我市各級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有關政策和工作部署,精準施策,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激發脫貧奔小康內生動力,按下教育民生工程「快進鍵」。
「學有所教」是教育小康的應有之義。做到「學有所教」,就要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我們在幫扶過程中發現,要想從根本上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僅靠物質幫助解決不了問題。2016年,民進河北小學支部向明德小學捐贈了7萬餘元的互動課堂教學設備,之後經過3年多的打磨,我們以國家『三通兩平臺』為基礎開發了『城鄉互動課堂』,將城鄉教育用網絡串聯起來,實現真正的均衡發展。」河北小學校長武文革告訴記者,「除了滿城區明德小學外,我們還把『城鄉互動課堂』投放到了阜平縣的山區學校。在民進河北省委安排下,『城鄉互動課堂』目前已經落戶張家口的康保縣和尚義縣兩個貧困縣。」
「總體來看,孩子們學習的時候積極性還是很不錯的,效果也不錯。」明德小學教師趙瑞賢說,「農村的孩子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假期作業也很有限,平時也沒有課外任務,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有限,也沒法輔導,如果沒有這些課程,農村的孩子基本就沒有事情幹。有了這些課程好多了,農村的孩子有機會和城裡的孩子一樣,聽到同樣的課程。」
通過一系列教育幫扶,明德小學教風學風逐漸濃厚,教學成果顯現。農村學校的改變反映了我市義務教育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農村學校規劃布局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今年疫情期間,我市為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上了「資助大禮包」,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國家資助的基礎上,採取了減免學費或發放臨時生活補助等方式,保障家庭貧困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
同時,我市實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動態「雙向比對」機制,通過入戶走訪,摸清就讀學生基本信息,建立學生信息臺帳,確保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積極推進貧困生資助工作和營養改善計劃。
截至目前,全市已資助貧困家庭學生8.73萬名,共發放學生資助金5217.24萬元,並在18個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市、區)開展了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奶送餐到家活動,受益學生達55萬人,確保了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
據了解,今年,我市新建、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目標任務是不低於5萬平方米,目前所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完成建築面積9.42萬平方米,佔全年任務的188.35%。全市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工程共規劃項目43個,計劃投入資金1.45億元,預計新增學位3967個,目前已有2個項目竣工、4個項目主體完工、11個項目開工在建,3個項目完成手續辦理,23個項目正在辦理手續,開工率達到了40%。中心城區和縣城學校建設兩個「三年攻堅行動」,2018年至2020年三年總規劃學校144所,均已全部啟動實施,目前投入使用77所,即將竣工22所,馬上開工17所,其它項目也正在加緊推進,目前已完成總計劃量的80.5%。
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受教育權,是教育民生的「低保線」。
今年,我市堅持疫情防控和控輟保學兩手抓,按照工作檯帳認真做好輟學學生的勸返工作,保證了應返盡返。各學校還通過個別輔導、單獨編班、普職融合等方式,加強對勸返復學學生的教育和關愛,全市各縣(市、區)對全省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信息系統中涉及的1201名兒童逐一進行摸排核對,完善信息,建立了市、縣兩級臺帳,實行清單管理,做到了問題隨時發現、隨時解決、隨時清零,實現了學有所教、不落一人,向著教育全面小康邁出了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