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終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加速了在線教育走入更多家長們的視野!
學校停課、線下培訓機構沉寂的這段期間,不少家長已經為孩子們尋找了各種線上補習課程。各種因素的積累,在線教育這種「便捷」的學習方式,成為更多家長們課程選擇時的新增選項。
但是呢,今年在跟很多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其實對於這種線上課程的模式,還是有一定的疑慮和擔心。
那。。。
孩子通過線上課程還是線下課程學習效果更好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對比分析:
線上課程 or 線下課程,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大多數家長們都是持贊同態度的,很多家庭在這一塊也都是有非常大的投入,甚至說有些家庭不惜「砸鍋賣鐵」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也不過分。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區別
線上教育是以網絡為主,表現形式有幾種:直播、錄播、直播+錄播;線下教育是需要學生到教室裡面,與老師進行面對面教學。
線上教育因為上課時老師不在學生身邊,是通過視頻進行教學,所以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線下教育由於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和老師進行溝通,因此,對學生可以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
在線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需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學習時間可控,可隨意調配,學習地點更靈活、更方便,對學員沒有任何軟硬體要求。而線下教育是在一個教室裡,學習時間只有上課的45分鐘,不可隨意調配,沒有在線學習的時間自由。
線上教育是通過屏幕傳播知識,學生面對的是小小的機器,而老師則需要面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授課。較難滿足學生對課堂趣味性的要求(一對一除外)。相反,線下課堂可以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行學習,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手機、電腦、iPad隨時隨地學,家長不用風雨無阻的接送孩子,免除路途奔波,線上學習似乎真的能節省不少時間。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看:
這樣的便捷下,學習的效率真的可以得到保障嗎?
相比於線下課程,線上課程確實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便捷,但正是因為較高的自由度,使其缺乏了有效的監督,尤其是對於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的小學段學生,線上課程不僅容易降低專注度,也可能成為孩子們沉迷電子產品的藉口,孩子長期盯著電子產品,視力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而在線下課程,老師能夠很好掌握課堂氛圍與學生狀態,並及時調整節奏吸引注意力,潛移默化激勵啟發學生思考和進行互動。
線下教育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教會了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和為人處事的方法,而這些恰恰是線上教學形式無法做到的。
教書育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而做人之道也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傳遞給孩子的重要寶藏。
線下課程,可以通過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交流,直觀地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去鼓勵和引導孩子,提升孩子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出的 學習金字塔 就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研究表明:聽講這種方式,孩子的吸收率只有 5%,閱讀吸收率10%,聽與看吸收率為 20%,示範與演示30%。而一些高效的學習方式:小組討論,吸收率達到 50%,親自演練的吸收率達到 70%,把知識教給別人的吸收率可高達 90%,而這些形式是線上教育無法帶來的體驗。
換句話說,就是單項的知識傳輸很難滿足孩子趣味性需求,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學生需要的是教學形式有趣、能提升學習主動性的課堂,與此同時,同伴的促進作用至關重要。通過共同學習,在競爭合作中學習,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線下教育是主體,在線教育是補充。通過英語老師錄製的視頻語音,數學老師錄製的重難點習題講解視頻,對課堂上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效補充,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相反,比如說在線教育的優勢:一線師資、上課自由、形式多樣等等~~~
最後,想說選擇線上還是線下其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可否認的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必然有一定的好處,但無論哪種形式,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智慧的家長一定會選擇適合的,而非便利的。因為這種便利的假象看起來是在節省時間和資源,實際上是在消耗孩子學習的最佳黃金期。
家長們不要盲信品牌、名師等這些宣傳的噱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孩子的自身需求、自身特點出發,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1.如何讓孩子接受補習這件事,必備溝通技巧。
2.語文、數學、英語、興趣班。。。時間該怎麼分配?
3.補習一學期了,效果怎麼檢測?
4.各機構各類課程測評,選課旅途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