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IC
最近,你是否因為#哥老官 獸藥#的微博熱搜而對牛蛙說「不」?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檢結果顯示,杭州哥老官榮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一批次牛蛙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西林是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可以治療牲畜疾病。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呋喃西林在動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黑名單」上「榜上有名」。公開資料顯示,呋喃西林可以從動物傳導到人體,並產生危害。
去年8月,哥老官牛蛙就被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測出恩諾沙星含量超標,16個月後「再犯」,讓大家對水產品安全有了擔憂。近年來不時爆出的此類情況也讓我們心裡打起問號:為何有人一直在使用這些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
水產交易很「特殊」
問號的根源,或許能從電視劇裡的一幕得到啟發:摳門男子買菜為了省錢,偷偷把魚敲暈了當死魚買——對於包括魚、蝦、蟹在內的水產品而言,老百姓普遍覺得,活的才有價值,而市場上水產品價格也直接和鮮活與否掛鈎。
資料圖
「和畜牧動物不同,水產品交易的特殊性,催生了水產用獸藥,也就是漁藥在養殖、運輸、儲存環節的運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胡鯤說。
不可否認,獸藥的出現,對推動各類養殖家畜增收「功不可沒」。除了對抗動物出現的各類疾病外,獸藥也有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等用途。
在近年來針對「某樣食物致癌」的科普闢謠中,繞不開的關鍵詞是「劑量」。獸藥亦是如此,使用合法劑量、嚴格遵循規則出產的各類家畜、水產品是安全、可放心食用的。我國也通過頒布《獸藥管理條例》,用來約束、規範各類獸藥的生產、流通及使用等方面。有些獸藥雖然對治療牲畜疾病有效,但殘留藥物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造成各種問題。
胡鯤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今年9月發布的《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記者看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動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包括21類,其中就有此次事件「主角」呋喃西林所屬的硝基呋喃類,多年前多寶魚中被發現使用的孔雀石綠等。
採訪對象供圖
「這類禁用漁藥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人食用含有禁用漁藥的水產品後,會產生過敏、炎症等症狀,此外還會產生毒性作用,並對胃腸道微生物產生影響等。」胡鯤表示。
而對於已批准的漁藥,依舊要遵守劑量、休藥期等相關規定。
違規使用多原因
既然禁用、準用都有明文規定,那為何水產品仍不時「踩雷」?在業內人士看來,答案並不單一。
多位專家指出,交易的特殊性導致水產用藥政策上「留了個口子」:環境改良劑。都說「魚水相依」,可以看出水產品的鮮活離不開水,也就是環境的因素。環境改良劑多為工業消毒劑,養殖戶可以從法律層面打擦邊球,躲避執法。「這些環境改良劑不屬于禁用漁藥,但同樣會在水產品中有殘留。此類『藥品』如何進入水產品體內,又是如何代謝、會殘留多久,都需要科研人員繼續跟蹤、關注。」胡鯤表示。
或許大家還記得多年前的多寶魚和孔雀石綠這對「組合」。孔雀石綠曾是在水產養殖業中被廣泛使用的抗水黴特效藥物,它對水黴病等魚類疾病有明顯療效,但孔雀石綠同時具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等毒性。早在2002年我國就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孔雀石綠。然而,在防治水黴病方面,市面上儘管有許多宣稱是「孔雀石綠替代藥物」的產品,但要麼藥效差,完全無法和孔雀石綠的「特效」相提並論;要麼毒性高,引入了新的安全隱患;要麼是用藥成本太高,養殖戶無法承受。這也成為禁用漁藥屢禁不止的一部分原因。
資料圖:多寶魚
漁藥使用過程中,還會帶來不少「連鎖反應」。胡鯤介紹,含金屬元素的漁藥會促進藻類過度生長,影響水體富營養化。此外,漁藥在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同時,也會抑制水中的其他微生物,使水產動物體內外微生物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水體自淨能力的降低,從而引起水產動物新的疾病。
國家監管更嚴格
「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水產品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了。」胡鯤表示。每年度,農業農村部會制定全國水產品抽檢任務、同時各地方執行自身的年度水產品抽檢、重點節假日水產品抽檢等一系列執法檢查行動。
記者在農業農村部官網查到了上半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情況。監測結果顯示,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上半年共隨機抽檢1138家水產養殖場的草魚、對蝦等23種水產品1866批次,檢測了孔雀石綠、氯黴素和氧氟沙星等10項禁(停)用藥物指標,共檢出15個樣品禁(停)用藥物超標。從全國抽檢結果看,北京、天津等23個省(區、市)的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100%,羅非魚、大黃魚等15個養殖品種的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100%。
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
「越是『新』的水產品,用藥規範性越差,因為數據沒有借鑑。此外,類似黃辣丁等刺多的魚類在運輸的過程中使用精神類藥物已是『公開的秘密』。」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到了漁安寶,宣傳語寫著「輕輕一滴,魚兒任你擺布」。
「消費者是無法從購買的水產品中發覺是否違規使用過漁藥的。」專家表示,而通過二維碼等追溯漁藥使用情況,操作難度較大,「規範漁藥的使用,需要各環節都加大力度。」
資料圖:孔雀石綠風波後,有水產商販把證書當成「守護神」,放大做成廣告
當然,部分頗有規模的水產養殖企業會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來「自證清白」,只是這些「有認證」水產品的價格無疑要更高一些,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呢?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