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再曝安全問題 禁用漁藥怎麼還在用?

2020-12-25 新民晚報

來源/東方IC

最近,你是否因為#哥老官 獸藥#的微博熱搜而對牛蛙說「不」?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檢結果顯示,杭州哥老官榮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一批次牛蛙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西林是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可以治療牲畜疾病。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呋喃西林在動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黑名單」上「榜上有名」。公開資料顯示,呋喃西林可以從動物傳導到人體,並產生危害。

去年8月,哥老官牛蛙就被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測出恩諾沙星含量超標,16個月後「再犯」,讓大家對水產品安全有了擔憂。近年來不時爆出的此類情況也讓我們心裡打起問號:為何有人一直在使用這些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

水產交易很「特殊」

問號的根源,或許能從電視劇裡的一幕得到啟發:摳門男子買菜為了省錢,偷偷把魚敲暈了當死魚買——對於包括魚、蝦、蟹在內的水產品而言,老百姓普遍覺得,活的才有價值,而市場上水產品價格也直接和鮮活與否掛鈎。

資料圖

「和畜牧動物不同,水產品交易的特殊性,催生了水產用獸藥,也就是漁藥在養殖、運輸、儲存環節的運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胡鯤說。

不可否認,獸藥的出現,對推動各類養殖家畜增收「功不可沒」。除了對抗動物出現的各類疾病外,獸藥也有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等用途。

在近年來針對「某樣食物致癌」的科普闢謠中,繞不開的關鍵詞是「劑量」。獸藥亦是如此,使用合法劑量、嚴格遵循規則出產的各類家畜、水產品是安全、可放心食用的。我國也通過頒布《獸藥管理條例》,用來約束、規範各類獸藥的生產、流通及使用等方面。有些獸藥雖然對治療牲畜疾病有效,但殘留藥物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造成各種問題。

胡鯤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今年9月發布的《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記者看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動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包括21類,其中就有此次事件「主角」呋喃西林所屬的硝基呋喃類,多年前多寶魚中被發現使用的孔雀石綠等。

採訪對象供圖

「這類禁用漁藥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人食用含有禁用漁藥的水產品後,會產生過敏、炎症等症狀,此外還會產生毒性作用,並對胃腸道微生物產生影響等。」胡鯤表示。

而對於已批准的漁藥,依舊要遵守劑量、休藥期等相關規定。

違規使用多原因

既然禁用、準用都有明文規定,那為何水產品仍不時「踩雷」?在業內人士看來,答案並不單一。

多位專家指出,交易的特殊性導致水產用藥政策上「留了個口子」:環境改良劑。都說「魚水相依」,可以看出水產品的鮮活離不開水,也就是環境的因素。環境改良劑多為工業消毒劑,養殖戶可以從法律層面打擦邊球,躲避執法。「這些環境改良劑不屬于禁用漁藥,但同樣會在水產品中有殘留。此類『藥品』如何進入水產品體內,又是如何代謝、會殘留多久,都需要科研人員繼續跟蹤、關注。」胡鯤表示。

或許大家還記得多年前的多寶魚和孔雀石綠這對「組合」。孔雀石綠曾是在水產養殖業中被廣泛使用的抗水黴特效藥物,它對水黴病等魚類疾病有明顯療效,但孔雀石綠同時具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等毒性。早在2002年我國就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孔雀石綠。然而,在防治水黴病方面,市面上儘管有許多宣稱是「孔雀石綠替代藥物」的產品,但要麼藥效差,完全無法和孔雀石綠的「特效」相提並論;要麼毒性高,引入了新的安全隱患;要麼是用藥成本太高,養殖戶無法承受。這也成為禁用漁藥屢禁不止的一部分原因。

資料圖:多寶魚

漁藥使用過程中,還會帶來不少「連鎖反應」。胡鯤介紹,含金屬元素的漁藥會促進藻類過度生長,影響水體富營養化。此外,漁藥在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同時,也會抑制水中的其他微生物,使水產動物體內外微生物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水體自淨能力的降低,從而引起水產動物新的疾病。

國家監管更嚴格

「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水產品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了。」胡鯤表示。每年度,農業農村部會制定全國水產品抽檢任務、同時各地方執行自身的年度水產品抽檢、重點節假日水產品抽檢等一系列執法檢查行動。

記者在農業農村部官網查到了上半年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情況。監測結果顯示,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上半年共隨機抽檢1138家水產養殖場的草魚、對蝦等23種水產品1866批次,檢測了孔雀石綠、氯黴素和氧氟沙星等10項禁(停)用藥物指標,共檢出15個樣品禁(停)用藥物超標。從全國抽檢結果看,北京、天津等23個省(區、市)的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100%,羅非魚、大黃魚等15個養殖品種的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100%。

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

「越是『新』的水產品,用藥規範性越差,因為數據沒有借鑑。此外,類似黃辣丁等刺多的魚類在運輸的過程中使用精神類藥物已是『公開的秘密』。」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到了漁安寶,宣傳語寫著「輕輕一滴,魚兒任你擺布」。

「消費者是無法從購買的水產品中發覺是否違規使用過漁藥的。」專家表示,而通過二維碼等追溯漁藥使用情況,操作難度較大,「規範漁藥的使用,需要各環節都加大力度。」

資料圖:孔雀石綠風波後,有水產商販把證書當成「守護神」,放大做成廣告

當然,部分頗有規模的水產養殖企業會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來「自證清白」,只是這些「有認證」水產品的價格無疑要更高一些,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呢?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禁用漁藥屢禁不止,這鍋到底是誰的?
    圖片:Sballesteros15 / wikimedia獸藥涉及的類別非常廣,我們把焦點聚焦到這次出現問題的水產品上。水產養殖中,各類獸藥或稱漁藥的使用,遵循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頒布各類詳儘管理規定。各種漁藥大致可分為:禁用漁藥,停用漁藥和準用漁藥。禁用漁藥,是明令禁止在水產品的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使用,許多種禁用漁藥明確要求是不得檢出。
  • 玉環:抽檢淡水養殖 禁用漁藥
    12月3日,玉環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聯合當地市場監管(食安辦)、公安、鄉鎮(街道),組織執法人員、相關業務科室前往清港、幹江、蘆浦、玉城等鄉鎮(街道)淡水養殖池塘、淡水養殖場,對養殖的鱅魚(胖頭魚)、鰱魚、鯽魚、南美白對蝦等養殖品種進行了抽樣檢測,此次行動主要對玉環全市淡水養殖的水產藥物殘留進行檢測,確保初級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 右江區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水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到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為確保右江區水產品質量安全,右江區農業農村局牢固樹立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堅持不懈地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是加強宣傳,營造安全使用漁藥的氛圍。為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右江區農業農村局水產站工作人員不定期深入養殖鄉鎮開展宣傳活動,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獸藥管理條例》、《水產禁用漁藥清單》《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等材料300多份。通過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使用禁用漁藥的危害性,形成安全用藥的氛圍。二是加強養殖監管範圍。
  • 理性看,辯證用——亂象之中談漁藥(一)
    ,衝擊專業漁藥生產企業,結果使抗生素、抗菌藥、中草藥、保健品為主的水產用內服產品泛濫成災。而一些精明的水產人瞅準生產調水產品不需獲得GMP認證的「法律監管空白」,乘虛而入,改頭換面,因陋就簡地做起了調水製劑,結果使調水產品泛濫成災。本以為從2011年實行GSP認證以後,漁藥銷售市場會規範很多,沒想到形同虛設的準入門檻並沒有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漁藥經銷店,大大小小的漁藥經銷店依舊太多太亂。
  • 保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浙江玉環多部門抽檢淡水養殖禁用漁藥
    近日,玉環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聯合當地市場監管(食安辦)、公安、鄉鎮(街道),組織執法人員、相關業務科室前往清港、幹江、蘆浦、玉城等鄉鎮(街道)淡水養殖池塘、淡水養殖場,對養殖的鱅魚、鰱魚、鯽魚、南美白對蝦等養殖品種進行了抽樣檢測,此次行動主要對玉環全市淡水養殖的水產藥物殘留進行檢測,確保初級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 福建水產品環環「用藥」 從業者曝赴宴自帶魚蝦
    導報記者近日採訪得知,廈門的水產品來自各地,今年也有6批次抽檢不合格,抗生素和孔雀石綠被檢出。廈門部分水產從業者,也嚮導報記者揭露魚蝦從養殖到銷售各個環節的「用藥」秘密。福建成水產不合格重災區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2~6月食品安全監督抽撿情況,6類食品3518批次樣品中檢出不合格樣品65批次。
  • 尤溪:完成2020年度水產品禁用藥物殘留快檢任務
    今年以來,尤溪縣根據省、市業務主管部門的總體部署,組織開展2020年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工作。截至11月30日,已全面完成2020年度市局下達尤溪縣水產品禁用藥物殘留快檢任務,共檢測樣品66批次,超額完成下達任務,完成率101.5%。
  •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呂利群:魚病防控,仍然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生態防控,主要措施總結如下。1.&nbsp規範轉塘、並塘和魚種投放操作&nbsp轉塘、並塘以及魚種投放操作要小心細緻,最好選用柔軟的尼龍拉網,避免魚體擦傷、掉鱗,給病菌感染帶來機會。越冬魚池儘可能不轉塘,儘量減少捕撈和轉運過程中魚體機械損傷。
  • 漁藥使用中各種誤區,如果不注意,將事倍功半!
    筆者分析了近年來漁藥銷售模式的變化以及漁藥使用的誤區,以供參考一、漁藥銷售模式的變化漁藥作為必須的漁需物資是養殖戶必不可少的投入品,在養殖過程中起到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漁藥已經由簡單的殺蟲、消毒衍生出了眾多功能的多個品種。近幾年,由於水產品價格的波動,病害頻發,養殖效益降低,傳統的漁藥銷售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品類多元化。
  • ...3·15曝海參養殖竟使用敵敵畏!島津與您聚焦水產品中農藥殘留問題
    殖池塘旁隨處可見使用過的敵敵畏空瓶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315晚會 說到農藥殘留,大部分人關注的是瓜果蔬菜,殊不知水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也正在威脅著人類健康我國有多個法規對水產養殖禁用農藥提出要求:如農業部第193號/560號公告、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規則》。
  • 漁藥企業於亂市尋方向:水質改良劑大多成忽悠
    漁藥行業的蓬勃和混亂,某種程度上跟水產養殖產量的提升不無關係。之中的邏輯是,養殖戶追求效益,想方設法提高養殖密度,勢必需要增加飼料投餵量,直接的後果便是造成水質變差,魚病增多,此時的主要解決辦法離不開漁藥——這是廣義上的說法,包括治療魚病的藥品,因為疾病較多,過去幾年也讓漁藥企業得到發展的機會;另一種就是非藥品範疇的漁藥,比如水質改良劑等調水產品。
  •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陳學洲處長一行來萬州調研漁藥市場整治情況
    同時聽取了市、區相關負責人關於萬州區魚藥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開展和利用生物措施調節漁業養殖水域水質減少魚病做法等相關情況匯報。    在魚藥市場,陳處長一行詳細詢問了標有產品批准文號和標有「非藥品」無產品批准文號魚藥的生產廠家、藥品種類和銷售等情況;在養殖基地,查看了生產用藥記錄。
  • 藍海鐘鼎樓食府石景山店水產品被檢出禁用獸藥 回應:已與供應商...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4月22日訊(見習記者賈玉靜 記者陳瓊)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發布的「關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顯示,北京藍海鐘鼎樓食府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即藍海鐘鼎樓食府石景山店)經營的皮皮蝦被檢出含有禁用獸藥孔雀石綠
  • 非法添加依然多發 新食安法實施一年水產品安全治理追蹤
    各地強化食品安全刑事責任追究  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披露,今年以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農業部等部門在全國範圍部署開展7個專項治理行動,其中包括對水產品市場「三魚兩藥」的專項治理。同時,還開展了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
  • 通過分析我國水產養殖用藥現狀與對策,了解水產經常用的有哪幾種?
    我國漁藥的種類較多,使用範圍較廣,由於使用不規範或漁藥的濫用和錯用,產生了諸多問題: 某些漁藥在水產品內的殘留嚴重威脅了水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影響了我國水產品的對外出口貿易; 濫用漁藥對環境的汙染防礙了水產養殖的持續發展。
  • 緊急發布:「淡水蝦王」出問題,這2家水產檔的羅氏蝦不能吃!
    共抽檢出不合格樣品8批次,含有2批羅氏蝦問題大了。首先是中山東區耀豐水產檔銷售的羅氏蝦,呋喃西林代謝物檢出值為1.26μg/kg,不符合標準不得使用的要求。其實呋喃西林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藥,早在幾年前呋喃西林還是一種被允許使用的漁藥,因價格較低且效果好,而廣泛用於畜禽及水產養殖業,並曾作為治療藥物和飼料中藥物添加劑。但不易代謝,一旦通過動物源性食物進入人體,最多可在人體內留存達2年之久。長期食用可能會誘發各種疾病,導致致癌或致畸胎。
  • 遼寧東港冷凍水產品以品質贏市場 市場監管局保駕護航
    ,而且在全國範圍內日趨被消費者接受和推崇,為進一步加強冷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效維護我市地標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保證地標產品長盛不衰,口碑相傳,市市場監管局於1月15日起開始對冷凍水產品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響規範品牌市場經營的新舉措。
  • 問題水產品溯源追責困境:批發商開收據拒絕籤字
    因此,風險從鏈條開始便層層向下傳遞,一旦不合格水產品被查出,想要反推追責便難上加難。用批發商的話來說,「貨在誰手裡出問題誰倒黴,誰就得負責。」  沒有籤字的票據  陳春松在大興做水產零售生意,從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貨已有五年。  今年8月,大興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在其店裡抽檢,「購買了2000多塊錢水產品,說要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