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院產科主任馮玲:疫情期間媽媽寶寶的護佑天使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我們不能大意,要繼續加強預檢分診,保留緩衝區,畢竟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沒有症狀。我們呼籲,孕產婦和醫生都要繼續做好防護。」3月1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產科主任馮玲設想著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

2020年1月中旬,從第一例術後才查出核酸陽性的產婦出現,馮玲的心就一直懸著。她密切關注發熱的疑似新冠肺炎孕產婦,她要確保「三個零」——產婦間零感染、新生兒零感染、醫護零感染。產科不同於別的科室,特殊時期,更要「特殊地」保持正常運轉。1個多月,馮玲每日必在同濟幾個院區奔走,協調、手術。在抗擊新冠疫情的50多天裡,馮玲和她的143人產科團隊「來者不拒」,24小時呵護著每一位來到同濟的孕產婦,他們是新冠肺炎期產婦的護佑天使。

與疫情賽跑,呼籲全國關照孕產婦及新生兒

1月23日,武漢封城,疫情急劇進展。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馮玲所在的產科一邊收治患者,一邊梳理孕產婦的門診入院、手術、住院管理流程……馮玲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注與壓力。

孕期特殊的生理變化,讓孕產婦容易遭受病原體感染,導致發熱。如何區分普通發熱和新冠肺炎感染症狀?沒有針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隔離病房,發熱孕產婦與普通孕產婦如何隔離?孕婦疑似感染,新生兒出生後如何處置,怎麼和新生兒科醫生配合……馮玲每日梳理每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的產婦就診流程,哪裡做得不夠好,她都默默地記錄在心中,盤算著更優化的流程。

一天,馮玲「裸奔」上陣為一位急診產婦實施剖宮產手術。「當時,產婦急診收入院,並沒有發熱症狀,核酸結果也還沒出來,手術完了,核酸結果卻顯示陽性。」「這應該是共性的問題,我梳理完流程,得快速落成文字分享。」面對全國同行的不停詢問,馮玲緊急聯繫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馬丁院士,兒科羅小平教授,新生兒科陳玲教授,產科陳素華教授、曾萬江教授等,起草、修改、討論、定稿,短短48個小時,同濟向媒體和全國同行第一時間發布了《同濟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孕產婦及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呼籲全國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須特別關照孕產婦及新生兒。

馮玲在照料產婦。(同濟醫院供圖)

2月2日早上8點,一位孕40周、高度疑似新冠感染的陳女士被推進手術室,同濟醫院產科和麻醉科醫生們在嚴密三級防護下為其緊急實施了剖宮產手術,母子平安,這臺手術正是由馮玲團隊主刀。「當時她一邊伴有陣痛、一邊發熱,CT影像明確提示病毒性肺炎,我想必須馬上手術。」孩子出生後36個小時,經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這也是世界最小年齡新冠病毒感染者。

隨著新生兒感染新冠肺炎的報導,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的可能也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馮玲小心翼翼地分析、求證,接下來,產科醫生該怎麼做?如何確保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2月9日,馮玲又聯合同濟醫院兒科專家修訂發布了《同濟醫院新冠肺炎期孕產婦及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第二版),第二版指導意見提出,孕婦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新生兒應立即隔離並進行核酸檢測;母嬰垂直傳播尚不能確認……第二版意見經人民網全文發布後,給予了同行有益的指導,一問一答的形式,也幫助孕產婦平穩了緊張的情緒。

「我們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我們有妊娠合併新冠肺炎的診治經驗,一定要給國家提供真實有效的資料。」沒有對新冠肺炎的恐懼,也謝絕媒體對她個人的採訪,馮玲和她的團隊一邊挽救疫情之下的孕產婦,一邊專業、踏實地埋頭於會讓更多醫院、更多孕產婦獲益的流程指導意見編寫,她參與編寫了國家產科質控中心《新冠肺炎孕產婦分娩期管理建議》、中華圍產醫學會和中華婦產科學會產科學組《妊娠期與產褥期新冠病毒感染專家建議》等,還主編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產科防護手冊》,目前,該手冊已出電子版,在線分享。

和9000萬網友一起「雲養娃」

「親愛的小石榴你好,我是30天前接你來這個世界上來的馮玲奶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奶奶祝小石榴和你的小夥伴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也祝守護著你們的我的小夥伴們平平安安,早日凱旋。」3月3日,在小石榴滿月的「雲派對」上,馮玲在家中為小石榴錄製了滿月祝福。

一個月前,2月3日凌晨,一位孕周41周多、雙肺感染、羊水渾濁的孕婦輾轉幾個醫院,終被急診收入同濟醫院,「當時,同濟主院區並沒有專門的產科傳染病隔離病房,我第一時間聯繫了醫務處,為她騰了一個隔離發熱病房。」接診的產科醫生劉海意記得很清楚,半夜1點,產婦和她的丈夫一起來就診,當時,她和她的丈夫核酸檢測呈陽性,均已感染,他們是外地人,在武漢沒有其他家人。

頂著巨大的壓力和極有可能感染的風險,馮玲將她在第一時間收治入院。「當時,全武漢市的綜合醫院都沒有專業的產科傳染病病房,孕婦當時的情況,對任何醫院來說都很難,如果同濟再拒絕,她就無路可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遇到一個發熱的產婦,手術前後就需要2、3個小時的消毒。加上產科部分醫生被抽調到發熱門診支援,手術資源極其緊張。當天下午一等到空的手術室,劉海意立刻準備急診手術。三級防護服、護目鏡下,手術視野局限,手套戴兩層,遠不如平日靈巧,再加上緊張,醫生不停地出汗。「你身體不好,還是我來上。」馮玲拉住了已準備好上手術的劉海意,堅決自己衝上前,只讓劉海意在隔離手術室外溝通協調新生兒的轉送。

手術順利,小石榴出生了。劉海意第一時間將小石榴送到了新生兒病房陳玲教授手裡,由新生兒科的臨時媽媽們照顧。術後,小石榴的媽媽被送回同濟醫院感染隔離病房繼續治療,小石榴的爸爸則在武漢肺科醫院住院。一家三口分隔在三個不同的病房。

馮玲(右)在和同事討論工作。(同濟醫院供圖)

為了圓一家人的團聚夢,馮玲和劉海意聯繫到媒體,希望幫助到這個家庭。記者在同濟新生兒科架起了24小時的攝像頭,全國9000萬網友當起了小石榴的爸爸媽媽,他們一起在網上為小石榴唱歌、彈琴、繪畫,關注小石榴的一舉一動,見證「小石榴」的成長。「寶貝加油!中國加油!」小石榴諧音「十六」,因出生於正月初十的六點,也是寄語全國人民能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共度難關。

「感謝同濟醫院,感謝馮教授和劉醫生,疫情當下,她們救了我們一家。感謝全國網友們的守護。」第一次通過直播見到小石榴,石榴爸爸落下了幸福而感慨的眼淚。此後,他常常深夜在隔離病房,看自己寶寶的直播。3月12日下午,被網友們「雲守護」的孩子小石榴順利出院,和康復後的石榴爸媽團聚了。

「我寧願感染,也無法忍受手術出現併發症,我無法原諒自己。」這是馮玲說得最多的,也是馮玲對自己的要求。手術護目鏡、防護面罩不透氣,戴久了人一呼氣就起霧,看不清。有時候做著做著手術,馮玲就摘下護目鏡,完全忘記了危險。「我援非2年,那邊愛滋病例多,醫療條件更差,這或許是我淡定的原因。當然,醫務人員也是人,有畏懼、擔心很正常,這個時候我這個主任、書記先上,他們才敢。」截至3月18日,同濟醫院產科接診了364位孕產婦,其中310位平安生產,41位是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產婦,孕產婦在同濟醫院產科零感染,同濟醫院產科醫護人員零感染。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產科開診首日迎300名準媽媽,次日迎來「小天使」!
    祈福醫院3月13日開診消息一出,產科300個預約掛號火速「秒殺」。很多臨近預產期的準媽媽興奮得整晚睡不著,大呼「回家的感覺真好」!開診次日,第一位小天使降臨,成為產科複診的「開門紅」。 產科門診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也變得更加有序安全。
  • 疫情下如何做好產檢?省人民醫院產科主任給出專業建議
    疫情期間,產婦如何做產檢、生活中應該做好哪些防護呢?19日上午,在海南新聞廣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媒體特別報導》中,主持人艾陽對話海南省人民醫院陳小菊教授。就以上問題給出專業建議。 陳小菊
  • 疫情之下,母嬰至上——記戰「疫」中的雲夢縣婦幼保健院產科
    疫情發生後,雲夢縣婦幼保健院產科以主任胡燕為首的全體醫務人員紛紛籤下請戰書,堅守崗位,嚴陣以待,鏗鏘前行,只為全力護佑母嬰的生命安全!胡燕大年初三就搬到了醫院旁邊的酒店,保證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夜間的急危重症病人。護士長萬紅雲帶領全體護士主動放棄正常休息。很多護士拋下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們全身心投入到戰鬥,不叫苦叫累,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奮戰在臨床一線。除此之外,產科醫護還做好孕產婦及家屬的體溫檢測,安撫著她們面對疫情時焦慮、恐懼的心理。
  • 武漢同濟醫院產科男大夫烏劍利:「為暫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2020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被按下「暫停」鍵,城市變得格外安靜,有一群人卻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他們一邊從死神手中救出患者,一邊為患者、為這座城市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產科男大夫烏劍利,已奮戰在產科隔離病房50多天。特殊時期,他用心呵護著每一位到來的孕產婦,確保孕產婦和新生兒平安、零感染。
  • 山西白求恩醫院 同濟山西醫院婦產科大樓正式啟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馬丁教授,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波,山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張輝,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華等領導出席。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各行政職能部門負責人、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參加。會議由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天主持。
  • 95後二胎媽媽去醫院路上生下寶寶,疫情期間這些手術拖不得!
    生下的寶寶邢靜靜和同事趕緊通知產科醫生來接診,又叫來保安、急診醫生、婦科醫生一起推著搶救設備衝出去,醫院一路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將孕婦和嬰兒轉入產科。產科護士長裴金霞檢查發現,寶寶出生時羊水糞染,媽媽還未娩出胎盤。
  • 法國媽媽在泰康同濟迎來第二個孩子 家人對一體化產房的體驗讚不絕口
    「非常感謝產科醫生和護士的幫助!」10月16日上午9時32分,一名來自法國的女士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產科LDR一體化產房順利分娩一女嬰,迎來了家庭的第二個孩子。懷孕期間,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產科為這位女士制定了周密的孕期產檢計劃,每次產檢都會微信或電話提前通知。
  • 疫情催生年底「嬰兒潮」?上海多家產科醫院數據均不支持
    「今年2-3月,建卡數量受疫情影響,4月後逐漸恢復正常。」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圍產科主任範建霞稱,2020年初以來,上海各大婦產科專科醫院的分娩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目前產科床位較為充足,此前預計年底會出現的「疫情嬰兒潮」目前並無明顯跡象。  市級產科專科醫院的建卡數量減少,區級專科醫院也是如此。
  • 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主任王媛麗:用行動為全市孕產婦保駕護航
    3月5日,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門診。主任王媛麗看完了近30名高危產婦,她看了下表,已經快中午12點了。 作為煙臺市孕產婦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媛麗不僅要「坐鎮」院內製定嚴密的疫情防控方案,還要為全市各級醫院產科「鞍前馬後」,早出晚歸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召開產科安全管理專題培訓會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召開產科安全管理專題培訓會 2020-07-01 0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望天使 你我攜手」早產兒寶寶重溫「臨時媽媽」的懷抱
    西安高新醫院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臨時媽媽」:她們是早產兒小天使的「守護神」——在孩子們脆弱啼哭時,她們用母性的光輝傳遞溫柔;在孩子們被病痛折磨時,她們用堅強的臂膀撫平傷痕……她們是生命之初美好的見證者,也是「第一份脆弱」的保護神。他們就是西安高新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
  • 用行動為全市孕產婦保駕護航 記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主任王媛麗
    王媛麗(左一)查看孕婦檢查報告膠東在線3月9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疫情之下,好多事情都可以緩一緩,唯獨新生命的到來是任何意外都阻擋不了的。」3月5日,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門診。主任王媛麗看完了近30名高危產婦,她看了下表,已經快中午12點了。
  • 醫生護佑930克早產寶寶平安
    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孩子出生時胎膜囊通常會自然破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破羊水」,但近日,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為了保護寶寶和媽媽的安全,醫生克服重重困難,護佑一個體重只有930克的早產寶寶「帶殼」降生。
  • 醫生護佑930克早產寶寶平安
    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孩子出生時胎膜囊通常會自然破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破羊水」,但近日,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為了保護寶寶和媽媽的安全,醫生克服重重困難,護佑一個體重只有930克的早產寶寶「帶殼」降生。42歲的劉女士(化名)在全家人的滿心期待下懷上了二胎寶寶,劉女士也再次沉浸在當媽媽的喜悅之中。由於劉女士是高齡產婦、疤痕子宮,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孕期她非常重視產檢。
  • ——訪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山西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天-山西市場導報...
    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天多次寬慰劉女士,並站在家屬的角度勸說他們,建立充分信任基礎,敢於擔當,提出專業的建議。「其實醫生想挽救病人的心情和家屬一樣急切,甚至比家屬還要迫切,我當時只想醫患挽手,將病魔擊退。」。  幾日後,劉女士一家終於建立起信心,決定「聽李主任的話,為母親積極治療」。李天為63歲的李阿姨進行了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
  • 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大樓啟用
    山西新聞網11月20日訊(記者 王曉豔 通訊員 許文輝)今日,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新病區開診暨第一屆同濟山西婦產科高峰論壇舉行。新病區開診,標誌著醫院婦產科建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起點,實現了醫院婦產科綜合實力的極大提升。
  • 戰「疫」場上的生命之歌:「白衣天使」迎接「小天使」降生
    沒想到,剛做完大小排畸,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同濟醫院附近是武漢疫情的嚴重區域。為了肚子裡的寶寶,劉麗和媽媽嚇得一步也不敢下樓。直到家中斷糧,媽媽感冒需要買藥,才被迫出去。37周+2那天,她感覺腹部不適,去醫院檢查,在做例行CT時,顯示肺部明顯磨玻璃樣病變。她成了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
  • 疫情期間 孕媽媽要不要去醫院產檢?
    但對於孕媽媽們來說,孕育過程還在繼續,到了預產期新生兒還是會如期而至,孕期可能遭遇的合併症更不會因疫情的存在而消失或推遲。  規律產檢是預防孕婦妊娠合併症和併發症、改善母嬰預後的重要手段,那麼疫情當下,面對全員對新冠病毒均易感的狀況,如何做才能達到既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又能幫助孕媽媽平穩度過孕期生活呢?
  • 武漢各醫院產科特殊時期就診指南,準媽媽產檢前必看
    我們特地整理匯總了武漢各醫院特殊時期就診,方便孕媽媽們瀏覽!武漢部分醫院產科特殊時期-就診指南1、湖北省婦幼保健院2、武漢兒童醫院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4、武漢大學中南醫院5、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6、湖北省人民醫院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 風起揚帆正當時——訪山西白求恩醫院 同濟山西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天
    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天多次寬慰劉女士,並站在家屬的角度勸說他們,建立充分信任基礎,敢於擔當,提出專業的建議。「其實醫生想挽救病人的心情和家屬一樣急切,甚至比家屬還要迫切,我當時只想醫患挽手,將病魔擊退。」。幾日後,劉女士一家終於建立起信心,決定「聽李主任的話,為母親積極治療」。李天為63歲的李阿姨進行了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