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餛飩時,直接包是大錯特錯,少這1步小餛飩不抱團,更不入味。
小餛飩一般都是肉餡,可以是雞肉,也可以是豬肉。目前來看,用豬肉做小餛飩餡是最為常見的,也是味道最好的。我們平常做豬肉餡小餛飩時,首先是要調好餛飩餡的味道,其次是做好餛飩皮。許多人認為這樣就可以直接上手包小餛飩了,其實大錯特錯,還有非常重要的1步,就是要把餛飩肉餡朝著一方向攪打上勁,肉餡如果攪打的好,可以讓煮出來的小餛飩報團不散開,吃起來的口感和味道也會更加好。
一,小餛飩肉餡為什麼要攪打上勁?
我們調小餛飩餡時,都是先把豬肉餡剁成小顆粒狀,順著一個方向長時間的攪打,這樣攪打上勁可以讓肉餡出現膠質狀,讓肉餡的粘合度更高,從而達到報團不散開的結果。
調小餛飩餡時,要邊打水邊朝一個方向攪拌,肉餡在充分吸水的同時,一直要攪打到膠質狀態,攪不動為止,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大家如果吃過牛肉丸就知道,為什麼牛肉丸能彈牙好吃,就是由於長時間的攪拌和摔打,才能讓牛肉丸子有這麼彈牙好吃的口感。
所以調小餛飩肉餡和做牛肉丸子一樣,要把肉餡攪打上勁,才能抱團不散開,有好的口感和味道。
二,小餛飩肉餡要調好味後再攪打
知道了調小餛飩肉餡攪打的重要性,那麼是先調味,還是先打水把肉餡攪打上勁後再調味?
關於這一點我在網上看到過許多種說法,有人覺得要先打水攪打好肉餡,然後再加調味料進行調味。經過我10年來做小餛飩的經驗,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如果肉餡事先不加入鹽和其他調味料,根本不怎麼吸水。因為豬肉剁碎後部分蛋白質被釋放出來,先加鹽調味可以讓蛋白質的屬性起變化,使它吸水能力更強,粘合度也會更高,讓肉餡在攪打後更加抱團,而且先調好味再攪打肉餡,也可以讓肉餡和各種調料充分融合入味。
所以要先把餛飩肉餡調好味道,然後再加水攪打到膠質狀態,才能讓小餛飩抱團不散開,讓味道和口感都達到最好。
三,小餛飩肉餡的攪打方法
知道了小餛飩的調味和攪打的順序,還要掌握攪打肉餡的方法,不能隨著自己心意,隨便無章法的胡亂攪打,一定要順時針或逆時針,朝一個方向攪打肉餡。
因為順著一個方向攪打肉餡,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破壞了肉的部分細胞,從細胞中可以釋放出蛋白質,蛋白質在一個方向的攪打中互相粘合,形成網狀組織,網狀組織可以吸水,讓肉餡呈膠質狀態,從而達到肉餡抱團不散開,而且由於長時間的攪打,肉餡也會更加入味。
如果隨意正反方向的攪打肉餡,就無法形成網狀組織,肉餡達不到膠質狀態,粘合力不夠,這樣攪打出來的肉餡不會吸水抱團,做出來的小餛飩也達不到好的口感。
所以攪打肉餡掌握方法很重要,一定要順一個方向,把肉餡攪打出膠質,攪打不動為止。這樣做出來的小餛飩肉餡抱團不散開,口感和味道都會很好。
四,小餛飩肉餡攪打多長時間
知道了調小餛飩肉餡時攪打的重要性,那麼具體要攪打多長時間?
上邊提到要把肉餡攪打到膠質狀態,攪不到為止。其實由於豬肉的不同,攪打的時間也不能固定,只能籠統的說攪打到攪不動為止。比如你不小心,買到了注水肉或者肉質不好的豬肉,那麼為了做出來的小餛飩能夠好吃,必須把攪打肉餡的時間延長,甚至成倍的延長,才有可能讓肉餡取得好的口感。當然攪打肉餡不能解決肉質問題,但最少能在肉質差的情況下,讓肉餡抱團不散開,口感不至於太差。所以挑選豬肉一定擦亮眼睛,好的豬肉容易出膠,攪打時間也會縮短,而且肉餡也會更好吃。
綜合上述,小餛飩肉餡攪打的時間由肉質決定,但必須把肉餡攪打出膠質,才能保證做出來的小餛飩好吃。好的豬肉攪打時間短,容易抱團,口感味道都會更好。
以上4點,總結了包小餛飩時,不能直接調好味就包,必須要把肉餡攪打上勁出膠,這1步做的好,小餛飩才能抱團不散開,而且會更加入味好吃。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那麼一點幫助和啟發,請點讚、評論和分享出去,「關注」後可以了解更多的持續更新,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