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一個叫普寧的地方,這裡的人似乎對黃豆情有獨鍾,潮汕普寧人總能用黃豆做成不同形態、不同味道、不同吃法的食物,比如普寧豆瓣醬、普寧豆腐、普寧豆乾等等。既然潮汕的普寧有這麼多種黃豆的吃法,那飯桶我一定不能讓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錯過,今天飯桶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們潮汕的普寧豆乾啦。普寧的豆乾真的超級好吃的,特別是炸過之後的豆乾,外面是酥酥脆脆的,裡面嫩滑嫩滑的,口感超級棒的。飯桶我和弟弟妹妹們真的超級愛普寧浮豆乾的,每次家裡一有普寧的親戚過來,都會給我們帶,那幾天真的超級幸福的。
不過大家一定很疑惑吧,為什麼叫做普寧浮豆乾呢?「浮」是啥子意思嘛?其實,「浮」在我們潮汕話中,跟「炸」是一個意思,一個音,所以叫做浮豆乾。據說普寧豆乾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不過普寧豆乾是怎麼誕生的飯桶就不是特別清楚了。飯桶聽說普寧人家裡的孩子要開始上學的時候,經常會最普寧浮豆乾去拜孔子,因為在潮汕話裡,「幹」字和「官」字讀音是一樣的,所以會希望孩子好好讀書,然後做官。
普寧浮豆乾又叫做普寧炸豆腐,但是普寧豆乾不是普寧豆腐。普寧豆乾其實是用豆漿和薯粉做的一種豆製品。豆乾表面還有一層比較韌的皮,裡面就有種豆腐腦的嫩滑的口感。做普寧豆乾,每一步都非常關鍵,不容馬虎。不管是選材、磨漿、薯粉和豆漿的配比,還是水源、炸豆乾的功夫,一步不對就步步不對,就會沒有普寧浮豆乾的精髓。飯桶家的舅姥爺每次來飯桶家都會買很多的普寧豆乾,然後奶奶就會分給大家,之後剩下的奶奶就會給我們炸豆乾吃。不是簡單地炸,而是在裡面加餡料,就跟潮汕外面的攤子一樣。
現在飯桶就來給大家講講潮汕普寧浮豆乾的做法吧,還是加餡料的那種。首先,我們要準備好普寧豆乾、薯粉、豬肉、豆芽和蔥。普寧豆乾斜著切成三角形,豬肉要絞成碎,豆芽洗乾淨,蔥洗乾淨後切碎,薯粉加水攪拌成黏稠狀。豬肉先炒熟一下,豆芽焯一下水,然後將豬肉、豆芽和蔥倒在一起,加一點鹽,攪拌均勻。
拿一塊豆乾,在斜著切的那一面劃一個小口,然後將剛才調好的餡料塞進去,塞的時候小心點,不要塞太多然後碎了。塞好後就用小刀或者勺子的背面粘一下加水的薯粉,抹在那個缺口處,封口。在鍋裡倒入很多油,等到油溫有七成熱的時候,將豆乾沿著鍋邊滑下去,然後時不時翻一下面。最好用鍋鏟的背面去推一下,這樣豆乾不容易碎。炸到兩面金黃,看起來酥酥脆脆的就可以了,餡料是熟的,所以不用怕。好吃的普寧浮豆乾就大功告成啦。
當然,也有人比較喜歡直接炸的普寧豆乾,不過因為豆乾的味道比較淡,所以直接炸的豆乾有一種蘸料特別棒。就是將切碎的韭菜和排碎蒜頭加在一起,然後加鹽,鹽要多一點,然後加開水用筷子攪拌到鹽全部融化,蘸料就做好啦。剛剛炸起來的普寧豆乾,再蘸一下韭菜鹽水,真的是飯桶弟弟的最愛啊。當然,你們也可以將韭菜換成蔥,也是可以的。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潮汕的普寧浮豆乾啊?有沒有興趣嘗試一下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告訴飯桶我吧。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