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後,平時在小吃店裡才常出現的普寧豆乾,頻繁再菜市場裡出現,金黃色的普寧豆乾放在白色豆腐堆裡,格外耀眼,遠遠的就能看到,這個季節是韭菜上架的時間,潮汕俗話:「正月仔婿,二月韭菜」 ,在潮汕,正月有個習俗,為女婿者須在,正月十五前穿戴光鮮、帶著豐盛禮物到嶽父嶽母家拜年,正月裡,這成了街頭巷尾的一道風景線。在潮汕人心目中,與「正月仔婿」這道風景線同等重要的,則是二月韭菜葉肥鮮嫩的景象了。可見韭菜在潮汕人餐桌上是重要蔬菜之一,即可當主料又能當配料,如潮汕有名的韭菜粿、韭菜炒魷魚、春卷、浮豆乾(炸普寧豆腐)……
韭菜纖維粗,不易消化,每次買半斤,2元左右,一小把,在來2塊普寧豆乾,一塊1元。這樣就能做出兩道不同服務的美食來。
市場裡的韭菜很多帶沙,買回來要一根一根的撿去表層壞葉,再用一個大點的深口盆,多洗幾遍,把沙抖乾淨。
豆乾雖要經過高溫炸,但在加工時多道工序及運輸過程,多少有灰塵,用水衝一衝,再用廚房紙搽幹表面水分。
韭菜摘過後,大部分切去頭尾後,切成兩指寬長度的段,因韭菜纖維粗又長,儘量切短點,便於咀嚼和消化,一小部分切成粒。切段的部分用來炒,切成粒的用來加鹽水做蘸料。
普寧豆乾是由黃豆和薯粉製作而成,潮汕話「幹」與「官」音同。它的特點是油炸後外酥裡嫩,普通豆腐炸過外表是不酥的。當它遇到韭菜有兩種吃法。
這次買的普寧豆乾比較大塊,為了有好的口感,用刀將它一大塊切成6小塊,這樣在油炸的過程,受熱面多些。
一、浮豆乾
浮,在潮汕話裡有一層是炸的意思,因油炸食物時,鍋中需要大量的油,食物在高溫的作用下,從生到熟慢慢的從鍋底漂浮到油麵上。浮,在食物裡它是油炸的意思,在水裡是漂浮的意思。在汕頭還有浮菜頭粿、浮油錐、浮油炸鬼……
浮豆乾,一般指的就油炸普寧豆乾,它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小吃,從街頭小攤到大酒店都可以吃到。普寧豆乾本味淡,經高溫油炸後有少許的香味,出味是在蘸料後,韭菜在這道小吃麵前只當配角,切碎的韭菜味道特別衝,這時兌入濃鹽水,它就成了一種蘸料,專門用來蘸浮豆乾的。韭菜在鹽水的作用下,釋放的芳香被熱熱豆腐吸取,不說了,咽口水去。
先來浮(炸)普寧豆乾,說是要炸,當然是要油多些了,這也是我不願意在家做油炸食物的原因之一,太費油,熱鍋後加入油燒熱到120°左右,將手懸在鍋面上,有燙手感覺。放入切過的普寧豆乾。
用大火將普寧豆乾炸到一面金黃色,用筷子翻動鍋中的豆乾,使它幾個面都成金黃色,撈出來後,5分鐘左右再放入鍋中復炸,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它表面酥脆。
二、韭菜炒普寧豆乾
油炸過的普寧豆乾加入韭菜段一起炒,又是另外一種風味,這時它是春天裡,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美味。
韭菜在受熱後揮發的出的芳香,被豆乾吸取,又有淡淡的豆香,用潮汕話來形容是「殺嘴」,即超級下飯的意思。這道菜不僅在家裡能吃到,每年春天時節在飯店、大排檔都能點到。
做法很簡單,韭菜切洗後,放入有少量豬油的熱油鍋裡。
把油炸過的普寧豆乾一起放入鍋裡,快速翻炒,在汕頭人家的廚房裡,流傳一句炒韭菜的口訣:「青蔥熟蒜韭菜軟」,也就是說蔥可以生吃,蒜要吃熟的,韭菜炒軟即可。
還有就是炒韭菜用的調料非魚露不可,當熱鍋裡魚露撒入的瞬間,從鍋裡飄出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