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爭議,網上沸沸揚揚,究竟該如何客觀看待?
首先我先談下自己的心路歷程,第一眼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好些評論都是反向的,認為生僻晦澀、故作高深、不知所云、只是一味堆砌辭藻、賣弄文採而已。
看到文中截取的作文部分片段,讀來確實有些晦澀,我也就認為並非佳作。因為好的文章,應該是真情實感,文以載道,而並非一味堆砌華麗辭藻,以求賣弄高深文採。
但是一向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原則的我,總喜歡躬身入局,親測為準,不想因別人言論而左右自己,輕率下結論。
於是我把該作文全文找來,通讀了三遍,心中甚是贊喜,一改此前別人給我的印象。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其實網上的態度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讚許,認為該給滿分;
第二類是反對,認為不該給滿分。
其中反對一類,又要分能讀懂文章的,和不能讀懂文章的。
首先來說,反對中,不能讀懂文章的。確實由於有不少的生僻字、生僻典故和學術用語,導致一般人連語句都讀不通,更不要說行文結構,邏輯論述和思想立意了。
《大學》有說「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意思是當我們有憤怒的情緒時,我們的心就不在正位了,言行也就會有所偏頗。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面對讓我讀起來如此難受的文章,居然還給滿分,真是豈有此理。很多人處在如此起火的情緒下,就有了我第一眼看到的盲目反對,這是不客觀的。
其次,反對中,在讀懂的裡面,有的作家認為辭不配位。
覺得該文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
我想說,我們不必作為身外人,站在非高考的制高點上,去批判高考作文,這件事關人生重大轉折的事。
高考之外,我們寫作,確實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讓大家都能明白的表述,傳達我們的真情實感,這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高考中,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要在一個小時之內,快速寫就一篇事關人生命運的文章。如果是你,不將自己本然的高程度展現出來,還非得要降下來和一般程度一樣,這有道理嗎?
而且我從這篇作文的用詞到思辨,以及文字背後對於哲學、學術的思考,還有對考題立意的契合與深度,尤其是在一個小時內一筆揮成,沒有多餘的廢話。足以看得出他平時,用功之勤,積累之厚,沉澱之深,自然也就到達這渾然天成的境界。
你說,在高考如此重要的時機,他就把平時所學,自然的用出來,這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嗎?
除此之外,反對中,在讀懂的裡面,有人認為最終作文審查組也給滿分,會引起無數人效仿博名,潮流大壞。
有這樣的考慮在情理之中,畢竟它是高考的風向標。但我認為是多慮的,原因有二。
其一,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副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最後說道:「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這已經明確給了大家拉下了剎車!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副教授點評
其二,浙江省招生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上,浙江省語文科目評卷組組長樓含松介紹稱,語文科目試題主觀性較強,按照流程,評卷組先進行試評,統一評分標準並制訂細則,其他教師學習後進行試評和討論,其中主觀性最強的作文試評達到2天。「評卷階段,系統還會對教師評卷進行質量監控,評卷組組長實時掌握。」
由此我們知道高考作文的試評是層層嚴控的!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介紹,在閱卷期間,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生活在樹上》一文39分,第二、位閱卷老師給到55分。第三位閱卷老師同樣給出55分。在最終的覆審中,作文審查組給《生活在樹上》打出60分的滿分成績。
在那麼多專業的老師,有些常年奮戰在高考試評一線,都一致在認為應該獲得滿分。我想我們作為外行,我們所考慮的問題,無論是作文本身,還是給滿分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他們早已激勵的討論,並最終確定還是要給滿分,我們無須再多慮。
其實,正如陳建新副教授認為的那樣:該作文,文字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深刻而穩當,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廢話。
最後總結,我認為,這樣高水平的文章,無論是主題,邏輯還是文字表達等,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下,都是夠格的,支持給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