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爭議,我們該如何客觀看待呢?

2020-08-05 陽明傳習

對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爭議,網上沸沸揚揚,究竟該如何客觀看待?


首先我先談下自己的心路歷程,第一眼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好些評論都是反向的,認為生僻晦澀、故作高深、不知所云、只是一味堆砌辭藻、賣弄文採而已。


看到文中截取的作文部分片段,讀來確實有些晦澀,我也就認為並非佳作。因為好的文章,應該是真情實感,文以載道,而並非一味堆砌華麗辭藻,以求賣弄高深文採。


但是一向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原則的我,總喜歡躬身入局,親測為準,不想因別人言論而左右自己,輕率下結論。


於是我把該作文全文找來,通讀了三遍,心中甚是贊喜,一改此前別人給我的印象。


對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爭議,我們該如何客觀看待呢?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其實網上的態度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讚許,認為該給滿分;

第二類是反對,認為不該給滿分。


其中反對一類,又要分能讀懂文章的,和不能讀懂文章的。


首先來說,反對中,不能讀懂文章的。確實由於有不少的生僻字、生僻典故和學術用語,導致一般人連語句都讀不通,更不要說行文結構,邏輯論述和思想立意了。


《大學》有說「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意思是當我們有憤怒的情緒時,我們的心就不在正位了,言行也就會有所偏頗。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面對讓我讀起來如此難受的文章,居然還給滿分,真是豈有此理。很多人處在如此起火的情緒下,就有了我第一眼看到的盲目反對,這是不客觀的。


其次,反對中,在讀懂的裡面,有的作家認為不配位。


覺得該文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


我想說,我們不必作為身外人,站在非高考的制高點上,去批判高考作文,這件事關人生重大轉折的事。


高考之外,我們寫作,確實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讓大家都能明白的表述,傳達我們的真情實感,這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高考中,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要在一個小時之內,快速寫就一篇事關人生命運的文章。如果是你,不將自己本然的高程度展現出來,還非得要降下來和一般程度一樣,這有道理嗎?


而且我從這篇作文的用詞到思辨,以及文字背後對於哲學、學術的思考,還有對考題立意的契合與深度,尤其是在一個小時內一筆揮成,沒有多餘的廢話。足以看得出他平時,用功之勤,積累之厚,沉澱之深,自然也就到達這渾然天成的境界。


你說,在高考如此重要的時機,他就把平時所學,自然的用出來,這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嗎?


除此之外,反對中,在讀懂的裡面,有人認為最終作文審查組也給滿分,會引起無數人效仿博名,潮流大壞。


有這樣的考慮在情理之中,畢竟它是高考的風向標。但我認為是多慮的,原因有二。


其一,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副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最後說道:「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這已經明確給了大家拉下了剎車!


對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爭議,我們該如何客觀看待呢?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副教授點評


其二,浙江省招生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上,浙江省語文科目評卷組組長樓含松介紹稱,語文科目試題主觀性較強,按照流程,評卷組先進行試評,統一評分標準並制訂細則,其他教師學習後進行試評和討論,其中主觀性最強的作文試評達到2天。「評卷階段,系統還會對教師評卷進行質量監控,評卷組組長實時掌握。」


由此我們知道高考作文的試評是層層嚴控的!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介紹,在閱卷期間,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生活在樹上》一文39分,第二、位閱卷老師給到55分。第三位閱卷老師同樣給出55分。在最終的覆審中,作文審查組給《生活在樹上》打出60分的滿分成績。


在那麼多專業的老師,有些常年奮戰在高考試評一線,都一致在認為應該獲得滿分。我想我們作為外行,我們所考慮的問題,無論是作文本身,還是給滿分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他們早已激勵的討論,並最終確定還是要給滿分,我們無須再多慮。


其實,正如陳建新副教授認為的那樣:該作文,文字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深刻而穩當,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廢話。


最後總結,我認為,這樣高水平的文章,無論是主題,邏輯還是文字表達等,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下,都是夠格的,支持給滿分!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目是:那麼在家庭的預期和社會的角色中難免會有落差和錯位,對於這種落差和錯位,要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美好希望。浙江這名考生《生活在樹上》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者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來表明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蔑視。
  • 2020浙江滿分作文又惹爭議。這個「滿分」到底該不該學?
    雖說每年的高考高分作文滿分作文都會成為當年的熱門話題,但前不久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的爭議卻也是近幾年較為少見的。先不說打分環節,有閱卷老師打滿分和39分之差,當這篇滿分作文面向大眾後,更是引來不小的爭議,甚至於連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都被爆出有利益輸送問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其實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化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評論」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中的是是非非
    從信息公開、高考透明角度看,閱卷組公布高考滿分作文,出版解讀高考作文閱卷的圖書,以及參加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活動,本無可厚非。如果把這些行為都定性為違規,將會走到信息公開的反面:由於怕引起爭議,各省市不再公布滿分作文,明確要求所有閱卷者不能出版圖書、解讀高考閱卷。高考滿分作文該不該公布從信息公開角度看,應該公布。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的爭議
    浙江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起極大的爭議,網友們對此褒貶不一,頗有意思。認同者覺得該考生在某一領域有著偏愛,思維獨樹一幟,理應滿分鼓勵;或認為他應該擁有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文字功底非同一般,能夠持著自己的觀點另闢蹊徑,旁徵博引,可謂是一篇美文;有人稱該考生是一位「怪才」,「怪才」從來就是與眾不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買家與賣家的一次相遇
    《高考作文實戰實訓》,作者是我陳建新!對上了暗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誕生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石驚起千層浪,引發爭議的同時,討論的焦點也隨之轉到了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身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就是陳建新拍板的。錢江晚報曾報導:陳建新從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主持制定每年的作文評分標準,確定每年的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涉嫌利益輸送嗎?
    我們要檢討的是,今後的高考作文應該如何命題和如何制定更加合理的評分標準。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開頭今年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麼一來,如何考核高考考生的日常實際寫作能力呢?可見,此風不可漲。這樣的「假」應試之作,貌似高明,實際上,是古代科舉八股文泛濫之時的陳詞濫調的翻版。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真的看懂了嗎?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當下最熱的高考話題,碰上「滿分作文」這樣的標籤,引爆網絡話題自然水到渠成。這篇文章何以讓高考閱卷老師這般青睞?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7月16日,在東北師範大學,工作人員在進行閱卷。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很大爭議,你覺得值60分嗎?面子工程要不得
    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業的確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問題主要是聚焦在這篇作文的晦澀與難懂上,閱卷組老師意見都不一樣,有老師給了39分,還有老師給了55分,但最終經過閱卷組合議給出了滿分,值不值?我不認為這裡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我們的看法的確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的策略使用,尤其是閱卷組人員的態度和評分,更是直接的價值導向。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伴隨著對《生活在樹上》一文的晦澀難懂引發的熱議,江蘇13年前一高考作文《懷想天空》也因其質樸和高分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對於高考作文怎麼考,考什麼,你又怎麼看?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引爭議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編輯部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將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進行持續關注,並在「教學月刊」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對於各類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必將依規依紀嚴肅處理,確保考試招生公平公正。浙江省教育考試院2020年8月13日在該滿分作文發布於網絡,惹來爭議後,眾多專家老師發表自己看法。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稱該作文「辭不配位」。並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到底是曲高和寡,還是故弄玄虛?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火了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然而對於高考的討論還未停止。這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又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其實還不止熱議,甚至還成了爭論。看不懂就對了,這篇作文就是因為晦澀難懂,才引起了一些爭議。網上甚至有人專門搞了個白話翻譯版,感興趣的可以專門去看翻譯版(捂臉)。爭議有很多人可能會說,你這寫了個嘛呀,(多半)地球人都看不懂,把這樣的文章寫出來,意義何在?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獲得滿分引發廣泛討論。對此,有人認可,有人批評。這篇作文該如何給分?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日前,有報導稱,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稱,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全文附後),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作文。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科學與嚴謹。我們應當尊重浙江高考閱卷組對閱卷態度的認真和程序的堅持,所以說「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是有道理的。
  •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何以引發巨大爭議?
    以上內容,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且暫先不管文辭是否對題,小編就問讀者一句:您,看懂這是在講什麼了嗎?O.K. 稍稍消化一下,我們再來仔細審題。想必大家開始好奇了,浙江卷到底出了何等鬼斧神工的題目,以至於引出了這般石破天驚的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