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兒,女,1976年11月出生,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麻風病區)護士長。1996年,20歲的潘美兒從湖州衛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省皮防所上柏住院部(麻風病區)從事護理工作。
23年來,她以過人的勇氣和無私的愛心,堅守在湖州市德清縣西南部金車山腳下一個特殊的小山村裡——麻風村,憑藉精湛的護理技術護理著每一位麻風病人,並且總是主動申請去風險最高的現症病人區承擔護理工作,她的事跡曾在《光明日報》頭版刊登。
她在國內外麻風病權威雜誌上發表了《麻風病人的心理研究》《麻風潰瘍綜合治療》等高質量論文,其中《麻風潰瘍綜合治療研究》還在國際麻風大會上進行了學術交流。2009獲得第42屆南丁格爾獎的金質獎章,成為我省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護理工作者;同時獲得 2009度中國十大職業女性榜樣;獲得2009年度湖州最具影響力人物;2015年榮獲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榮獲「中國好人」「浙江好人」稱號;潘美兒所在的上柏住院部醫療團隊2015年獲得中宣部頒發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17年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2018年潘美兒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結緣上柏,23年堅守
麻風病,伴隨人類已有3000多年。麻風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肢體畸殘,眼盲鼻塌。歷史上各國處置麻風病人,有的是驅趕到荒郊野外,有的是放到船上任其漂流,有的甚至火燒、活埋。
上世紀初,我國有50萬麻風病人。新中國成立後,麻風病人得到人道治療,到2012年,治癒存活者約21萬。目前,全國90%的縣、市基本消除麻風病,每年新發現麻風病僅1600多例。我國摘掉了「麻風大國」的帽子。
上柏住院部是我國最早的麻風病院之一,也是浙江省衛生廳直屬單位中唯一不在省城的醫療機構。「村」裡現有61位老人,其中一二級殘疾37人,三四級殘疾24人,平均年齡73歲左右,平均居住時間40多年。
1996年,20歲的潘美兒從湖州衛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她每天的工作便是照顧村裡的麻風休養員們,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麻風病護理事業。剛工作時,世俗的偏見、艱苦的條件、還有那些因麻風桿菌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而造成肢體殘缺、外貌變形的麻風病人,都給了潘美兒不小的壓力。是選擇離開,還是留下來堅守?潘美兒很快就被護理前輩們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所感染,同時也被麻風病人飽受病魔折磨的悲慘遭遇所打動。她選擇了留下,並主動申請去風險最高的現症病人區承擔護理工作。
醫患之間水乳交融
為了更好地護理麻風病人,潘美兒傾注了許多心血。麻風病是一種傳染病,現症病人最具有傳染性,現症病區也是最危險的地方。麻風潰瘍是麻風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潘美兒帶領護士、護理員為麻風潰瘍病人調配消毒液、潰瘍換藥,並結合潰瘍情況教導患者一些常用預防潰瘍的方法,使許多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潰瘍逐漸癒合,免除了截肢的危險。有位麻風病人叫曹小英,全身多處潰爛,每天在床上呻吟,是潘美兒為她擦洗全身、清洗傷口、點眼藥水;82歲的錢奶奶大便拉不出,是潘美兒幫她一點點摳出來;雙目失明的範大娘一次次大便拉滿衣褲,潘美兒幫著擦身子、換短褲、洗衣服……
麻風病人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不僅需要精心的醫療護理和耐心的生活護理,更需要情感上的呵護和關懷。潘美兒所在的團隊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其成果被中國科協列為麻風病學科重大成果之一。他們在全國首推醫務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被譽為最具人性化、最具人文關懷的措施。他們還倡導直接和患者肌膚接觸,這裡因此成為我國麻風歧視及幹預理論的發源地。很多麻風病人受到歧視後很容易悲觀絕望,甚至厭世,潘美兒從心底裡把麻風病人當成親人看待,用實際行動溫暖病人的心靈,她與護士們時常和病人一起聊天,讓他們感到被尊重、理解和關愛。他們有什麼煩心事、解決不了的難題也愛向潘美兒訴說。
病房裡住著一位叫朱洪福的老人,80來歲。
「朱大爺,有哪裡不舒服嗎?」潘美兒漂亮的臉上盈滿親切和真誠。
「阿美,我眼睛有點刺痛。」老人回答。
「我看看……呵,睫毛又倒生了。」
麻風病導致「兔眼」,易致使睫毛倒長,必須拔掉。潘美兒當即為他拔掉倒長的睫毛。老人咧嘴笑了:「阿美,舒服多了!」
潘美兒又蹲下,撩開老人的褲腿。老人的皮膚已變黑且呈魚鱗狀,這是因為麻風桿菌導致周圍神經受損,皮膚乾燥不會出汗,老人以前做過一個手術,把大腿的皮膚移植到腳腕上。此時,「阿美」用手毫無顧忌地直接去觸摸老人那又黑又糙呈魚鱗狀的皮膚,動作是那樣的自然。她的手指傳達給病人的,是溫情,是愛意,是白衣天使的神聖責任。
「朱大爺,你潰瘍大,癒合慢。」結束了檢查,潘美兒直起身子,拍著老人的肩,湊近他耳根輕柔地說:「莫急,要耐心啊,會好起來的!」
白衣天使不但解除患者的痛苦,還拯救患者的生命。原籍貴州的小徐,來德清打工時與男友戀愛,兩人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時,她不幸得了麻風病。未婚夫把她送到麻風村後,從此人間蒸發。小徐意識到,自己被遺棄了。想到自己將與麻風病人在一起,她絕望。入院不久,她藉故回家拿東西,尋了短見。
幸好,她被救起,又被送回麻風村。去意已決的她,曾多次準備再次自殺。是潘美兒在查房時發現了她的異樣,及時予以制止。在她住院的日子裡,潘美兒天天來開導她:「這個病不可怕,痊癒後還可以結婚生孩子!」醫療團隊成員還為她捐款,並一次次與她未婚夫聯繫,動員說服。3個月後,未婚夫終於出現在小徐病床前。小徐的心結從此解開,希望重燃,兩年後康復出院,與未婚夫舉行婚禮。
結婚次日,她帶著喜糖趕到麻風村,見到醫生護士時哭了:「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麻風村是我的娘家啊!」
儘管剛開始只有中專學歷,但是潘美兒從來沒有放棄對學術科研的追求,在國內外麻風病權威雜誌上發表了《麻風病人的心理研究》、《麻風潰瘍綜合治療》等多篇高質量論文。她撰寫的學術論文《麻風潰瘍綜合治療研究》還在國際麻風大會上進行了學術交流。
南丁格爾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國際上授予護士的最高榮譽。經中國紅十字委員會推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認真評選,浙江省皮防所上柏住院部(麻風病區)護士長潘美兒同志獲得第42屆南丁格爾獎。
2009年10月27日,潘美兒赴京接受第42屆「南丁格爾獎」,得知晚上《新聞聯播》可能有頒獎新聞,「村民」們一直等在電視機前。
「阿美!阿美!」當電視上出現潘美兒,當他們的「阿美」從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手中接過獎章時,「全村」人歡叫起來。這一刻,有手的鼓起掌來;沒手的,用胳膊擊打,用腳跺地;還有些坐在輪椅上,躺在床上,興奮地歡叫……
「這一夜簡直成了麻風村的節日。」
「阿美」獲南丁格爾獎後,大醫院挖她,母校要她,她謝絕了。
「病人需要我,他們擔心我走,我不能讓他們失望啊!」「阿美」說。
當潘美兒從北京領獎回來,老人們坐著輪椅,拄著拐杖圍上來歡迎,這些肢體殘缺的患者所表達的愛意讓她十分感動。她在接受採訪時動情地說,此情此景,她永生難忘。倘若人生的幸福和痛苦有比例的話,哪怕有99%的痛苦,只要有這1%的幸福,她也感到值了!
對醫生來說,最幸福的莫過於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2015年,中宣部授予潘美兒所在的團隊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醫療隊「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通過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布廳」向全社會發布其先進事跡。這是我省團體或個人首次獲此殊榮。作為全國先進典型和單位優秀科室,上柏住院部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麻防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偏僻的山坳為麻風病人服務,在麻風治療、殘疾護理、心理護理、人文關懷、後勤管理等方面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不少來自英國、日本、印度的麻風病專家考察後驚嘆:如此偏僻的麻風病院,醫護水平竟然這樣高!
經過潘美兒和整個團隊以及一代代麻防工作者努力下,浙江省麻風病平均發現率由最高時(1955—1959年)的2.79/10萬下降到2018年的0.02/10萬,患病率由最高時1973年的27.75/10萬下降到2018年的0.12/10萬左右。截止2018年底,全省累計發現病人16842例,能進行正常隨訪的治癒存活者3300餘人,住村休養員共188人,平均年齡73歲。
暖心的人大代表
「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提升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水平」、「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培養」……3月5日上午,聽到政府工作報告裡的這些話,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監察室主任兼上柏住院部護士長潘美兒的心裡,暖意融融。
潘美兒工作的上柏住院部位於湖州德清,是我國最早的麻風病院之一,長期收治著不同程度殘疾的麻風休養員,被外界稱為「麻風村」,康復後留下來的麻風休養員,就是這裡的「村民」。來北京之前,潘美兒代表特意問了一遍「村民」,有沒有需要幫著捎到全國兩會的心裡話。有人想請她轉達對黨和政府的感謝,也有人希望能得到更多精神關懷,潘美兒一一記了下來。
2018年,潘美兒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參加全國「兩會」,向參加分組審議的其他代表科普了麻風病知識:麻風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畸殘,但麻風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她的發言也正是圍繞麻風病而展開的,在發言時她就麻風病防治知識以及目前麻風休養員的生活狀況和保障狀況作了一些講解。由於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樣,對麻風病防治以及生活保障的經費投入也不一樣,她想呼籲有關部門能夠加大對麻風病人這一群體的關注,出臺相關政策縮小這一差距。
「今年我想再向其他代表科普一次。」她說,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麻風病,才能進一步消除社會上對麻風病的誤解,以及對麻風病人的歧視。
二十幾年一路走來,潘美兒曾經遇到過許多挫折,也經歷過許多常人可能無法理解的艱辛和困苦,但她始終沒有放棄麻風護理工作,始終沒有放棄過麻風休養員們。她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23年前,當她第一次走進麻風村的時候,她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10年前,當她站上南丁格爾獎的領獎臺時,她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出了醫療護理從業者的神聖和偉大。
潘美兒說:「我們的工作確實很平凡,它只是做了一些日常護理的事情,盡了一名醫護人員該盡的責任。可是,我們的工作又的確很偉大,因為,它需要把這些平凡瑣碎的事情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因為,它不僅治療傷痛,它還能撫慰靈魂,它讓我們以同情心和一雙願意操勞的手,踐行南丁格爾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讓生命之花在每一個角落美麗綻放。」來源:浙江電視臺《周哥視角》記者周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