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連偉,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七年教齡,曾作為新教師培訓導師,培訓出多位優秀青年教師,目前是作業幫明星主講、高中物理教研負責人,物理教學體系創立者之一。何老師授課風格深入淺出,善於帶領同學們在輕鬆活躍課堂氛圍中學習物理,是作業幫「新匠師」代表之一。
「大招」背後是深層次學術邏輯
物理,尤其高中物理,因其學科特點,在教育培訓市場佔據很大份額。與此同時,一些公立學校老師曾公開表示,不讓學生用課外培訓機構教授的「大招」這類「歪門邪道」解題。一場「技巧」與「反技巧」的隱形戰爭悄然形成。
何連偉身上有很多標籤,主講老師、教師培訓導師、學科教研負責人等等,作為「技巧大招」主創者之一,他告訴我們,「大招」背後是深層次學術邏輯積澱與升華。
從本質上看,物理學科一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斷探索發展,公式定律都是前人總結好的『大招』。有學生反饋,一些學校老師認為「技巧大招」屬於投機取巧,實際上,這些方法是反覆做各種試卷試題,分析研究重點難點,研究出來的。
何老師電腦裡有大量的科學文獻,他已經習慣定期學習搜索權威學術理論,不斷完善那些快速解題的方法技巧。何老師不希望學生只是拿到了分數,他堅持要給孩子們傳遞一些更先進的學術理念,讓那些優秀學生了解技巧背後深層次理論依據。「因為他們有些人以後可能要在這些領域進一步深造,如果看到合適的論文,我也會推給我的學生,讓他們站在更高層面去感受物理的魅力。」
很多學生覺得高中物理比較難學,何老師和他的團隊總結出了112個技巧大招。「任何一個技巧都有非常明確的操作步驟,只要掌握基礎知識就能聽懂並且會應用。112個技巧大招有一些分層和進階,我們會分析哪些技巧適合哪些學生,如何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再提煉相應步驟和練習,讓他們熟練掌握。」
「虛擬實驗室」讓學習更有趣
為了讓物理學習更生動有趣,2020寒春長期班作業幫直播課引入了「虛擬實驗室」在線互動軟體。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壓力大,再遇上物理這種難點學科,很容易喪失信心,「虛擬實驗室」希望從興趣上引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其實,我們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三四線城市,那裡教育資源相對落後,很難接觸或者直接實操物理實驗。『虛擬實驗室』可以實現在屏幕前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操作,讓學生去觀察類似現象。先試驗演示再進行理論提煉或者知識講解,學生們會更容易理解。這相當於把邏輯顛倒過來,過去是先講理論,這個理論解釋我們生活中某個現象,如果學生在這個階段沒聽懂,他很有可能完全喪失學習興趣。而我們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把知識點形象展示出來,提前排除學生認知障礙,讓物理學習更加有趣且高效。」
「百人百分計劃」進行時
傳授學生解題大招,用科技手段帶著學生做實驗,讓物理學習更加高效有趣,這對於何連偉來說遠遠不夠。他在自己班上發起了一個『百人百分計劃』,「現在這批孩子從高一開始跟著我學習,希望在他們高三畢業時能考出100個滿分成績!」
高三畢業一百個滿分成績,這意味著何老師計劃要教出一百個高考單科滿分學生?這個計劃聽起來很瘋狂,但何老師緩緩解釋說,「滿分聽起來很狂妄,就物理而言並非天方夜譚。」
為什麼有些學生學物理很困難,是學習節奏錯了。在學校裡,老師先把理論知識一股腦灌輸出去再做相應練習,這個時候如果理論沒聽懂,習題就做不對,後面知識也銜接不上。所以在設計課程時,何老師會專門研究不同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比如高一上學期培養公式理解能力,下學期側重「降維意識」等。「每個階段學生快要遇到困難之前,我們會預先提升他們某方面能力,當他真正遇到這個困難時,可能會比別人學得更輕鬆。物理學習就像登山,學生一直在爬坡,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遇到難點之前,先把梯子搭起來,幫助他們走一段相對平穩的路。把節奏調整得更加合理,這是我們課程體系比較深層次的邏輯。」
作為公立學校的補充,何連偉強調,他們會更加注重課程考點設計以及試題難點總結。「與大多數參考書以相同知識點為歸納標準不同,我們按照解題方法進行歸類,也就是說這些題目是用同一種解題方法,我們就把這類題歸納在一起,讓學生夠體會到學習方法的一致性。遇到特別抽象的難點,在講解過程中我們會調整順序。現在高中教材是按照大學教材來設計,對於大學物理,那時候你已經具備了相對來說非常強的理論功底和自學能力,這個順序沒什麼問題。但是相對於一般高中生,還是會出現特別困難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調整教學順序,給他們一個更加流暢的思維路徑。」
何連偉做了大量細碎工作,他告訴我們,教學每個環節都需要去設計,備課時每一道題、每一個選項,他都會斟酌學生可能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難點或者思維障礙,這個時候要怎麼樣去詮釋;這道題遇到的困難在另外一類題是不是也會出現,專門把這個重點凸顯出來解釋清楚,他們就可以更順暢地走過去。
「對於我提到的計劃,現在我所有課程裡會有一系列設計,除了剛剛提到的解題大招、技巧內在邏輯,我會給有能力的學生預留一些進階題目,比如每節課最後會有一道難題,解題時在一些細節處理上比我們當節課內容要求更高,需要你具備更強融會貫通的能力找到更合適的方法。
我的『百人百分計劃』到目前為止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果。這次期中考試,很多學生考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滿分。我很期待,他們高三畢業時能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