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雷鋒」線上當翻譯 服務上千名外籍居民

2021-01-09 新民晚報

圖說:阿米爾·汗在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站 採訪對象供圖

在上海生活十多年的巴基斯坦人阿米爾·汗精通烏爾都語、英語和漢語,利用這一優勢,他參加了閔行區華漕鎮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眼下,他的任務是教會「洋居民」註冊使用「隨申碼」。打開他的手機,最先跳入眼帘的就是好幾個微信群組,涵蓋華漕鎮上千名外籍居民。作為鎮上幾乎無人不識的「洋雷鋒」,他不但線上幫忙當翻譯,向外籍居民解釋鎮裡防疫摸查和宣傳等相關信息,還負責線下信息登記、體溫檢測、秩序維護等社區志願服務工作。

疫情發生之初,朋友勸其回國,但他婉拒了,「中國政府很負責,這裡很安全,我要留在這裡幫更多的人」。這位親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的外國人,見識過中國政府的積極應對措施。這一回,他再次看到中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偉力,他感嘆留在上海是「最正確的決定」。前些日子,得知社區口罩緊缺,他立刻向孟加拉國朋友求助,請他們「代購500隻口罩,隨即送給美鄰苑居民區,「中巴是好朋友,在朋友需要幫助時候,我們當然要『疫』不容辭站出來」。

作為昕諾飛燈具(上海)公司總經理,阿米爾·汗常年參加志願者服務。「我在中國感受到太多溫暖,也希望把這些溫暖傳遞給別人。」這個周末,他打算帶著禮物和提前製作好的「加油」標語牌,偕同太太和兩個孩子,為始終堅守在社區一線的保安、保潔、民警等工作人員助威打氣。

和阿米爾·汗一樣,閔行區華漕鎮活躍著一群特別的志願者。即使戴著口罩、只露出雙眼,也能感受到他們的不同。這群外籍志願者由華漕金豐國際社區發展促進會和華漕鎮文明辦共同招募。「在這裡,沒有國別之分,只有一起抗擊疫情的決心。」阿米爾·汗講,他也在號召更多外籍居民加入志願者服務大家庭,穿上「綠馬甲」奔赴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共同守護自己的「家」。

新民晚報記者 季晟禎

相關焦點

  • 抗疫在社區|外籍居民如何擺脫「窘境」?華陽街道提供暖心線上服務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沈菲菲 記者 袁瑋)「我是美資企業上班的,可以幫忙做翻譯。」「我是日資企業的員工,可以幫忙翻譯文字通知哦。」凱欣豪園、鴻凱灣等小區裡,熱心的業主都積極參與線上翻譯服務,幫助外籍居民了解社區防控動態,並將《返滬人員主動登記告知書》等相關公告翻譯成中、英、日等多國語言,便於居委宣傳告知。在全民抗疫的戰鬥中,還有國際友人,長寧區華陽街道的居委幹部、社區志願者等為這些外籍居民的社區防疫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圖說:居民登記表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服務外籍居民,順義一社區「暖心翻譯」能講4種外語
    目前,在魯能潤園社區,像樸仁淑這樣的「暖心翻譯」有6人,語種涵蓋日語、韓語、英語和西班牙語。 據介紹,雙豐街道魯能潤園社區有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外籍居民22人,近期部分人員已返京。為了更好地為這些外籍人員傳達疫情防控政策、做好服務,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景翠專門將自己多年未用的英語技能重新拾起,當起了社區裡的「翻譯」。
  • 外籍居民突然暈倒在小區門口怎麼辦?這個鎮在雷鋒日成立了一支翻譯...
    如果在小區門口,碰到外籍人士突然暈倒在地怎麼辦?最近,在松江區泗涇鎮文康苑小區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因為語言的不通,社區幹部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後,才了解情況,是虛驚一場。「雖然這名外籍居民並無大礙,但此次事件依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 6國語言提示、社工翻譯解圍……這個超大型社區溫暖了外籍居民
    圖說:外籍居民主動報名成為志願者 採訪對象供圖這幾天,在嘉定區安亭鎮新安社區,一份「國際版」《溫馨提示》張貼在各小區入口,內容主要是提示居民在疫情期間,出門需要戴口罩、從境外返回要到社區登記,並且留有居委的聯繫方式。
  • 靠翻譯軟體暖心服務外籍居民,順義這個社區書記被點讚了
    發信人是住在社區裡的外籍居民戴女士。疫情期間,她和家人因語言不通在生活上遇到了種種問題,多虧王巖靠著翻譯軟體,幫他們一家一一耐心解答,暖心服務贏得了他們的稱讚。戴女士一家三口來自菲律賓,平時都用英文交流,說不好中文。1月初,受疫情影響,社區組織全體居民緊急開展核酸檢測,可面對語言不通的戴女士一家該怎麼通知他們?「我有這家女主人的微信,我來通知她吧!」
  • 黃埔區:溫情服務近3000名入境旅客,硬核翻譯獲外籍旅客點讚
    原來,兩位外籍人士漢語水平很一般,無法進行順暢溝通。「郭卉入職前不是做過英語老師,還給外貿公司當過幾年翻譯嗎?」街道社計辦主任馬應龍一聽建議,如獲至寶。正在辦公室值班的街道網格員郭卉接到任務,二話沒說,立即穿好防護服直奔現場,用熱情、專業的服務打動了南非姐姐。隨後,姐弟二人的核酸檢測取樣工作順利完成。就這樣,郭卉成為了外籍防疫工作3人組中的「臨時翻譯」。
  • 外籍小哥當起志願者 測體溫做翻譯服務社區
    5月6日上午,在天河區天園街環宇社區環宇花園,外籍小哥伊瑪特與環宇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起,拎著水果上門為居住在這裡的外籍人士送服務,精通英文和中文的他當起了臨時翻譯員。這是環宇社區積極發展外籍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
  • 楚天都市報:服務外籍居民吸引洋面孔當志願者,光谷這個社區在武漢...
    近日,武漢市舉行社會協同外管成員單位工作推進會,東湖高新區九峰街道同安裡社區,作為會上兩個匯報單位之一,就管理和服務外籍居民工作做了經驗交流。據了解,同安裡社區位於光谷腹地,毗鄰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行政中心。
  • 戰疫需翻譯,這個教育集團20名教師為外籍來滬旅客志願服務
    戰疫需翻譯,這個教育集團20名教師為外籍來滬旅客志願服務 為守護虹橋樞紐交通要塞,協和教育集團(閔行)主動報名,三小時內集結成隊,組建了一支由教師組成的志願者翻譯小分隊,趕赴虹橋樞紐,以閔行區志願防控服務支援隊,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提供雙語志願服務。
  • 發光發熱的「洋雷鋒之家」
    這幾年,在武漢的大街小巷 總能看到這樣的一群身影 他們就是來自華中師範大學的 「洋雷鋒」志願服務隊 從軍運會的「小水杉」
  • 瀋陽瀋北新區:外籍居民來檢測 輔警翻譯解難題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外籍居民來做核酸檢測,語言不通怎麼辦?幸好現場有個輔警會講英語,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尷尬。近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新區分局的一名輔警為前來檢測的外籍居民當了一回「翻譯」,幫他們順利完成核酸檢測。
  • 硬核防護+暖心服務,麥子店防疫「四個加強」讓外籍居民更安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防控,麥子店街道耐心細緻、高效聯動,「四個加強」進一步提升外籍居民防疫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宣傳,廣泛告知在麥子店轄區,三全公寓、光明公寓以及龍寶大廈等地,近期從境外返京的外籍居民較多,這些區域都張貼了中、英、日等多個語種版本的《致外籍居民的一封信》。
  • 100元的普通床墊賣2600元,上千名老年人上當!
    被抓獲的嫌疑人 收繳的贓款 據悉,今年,納雍縣公安民警發現張某、劉某等四人涉嫌以推銷床墊方式詐騙轄區數名老年人。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廣州黃石街組建外籍女性志願服務隊,為涉外防疫工作當「翻譯」
    南都訊 記者李宛真 4月23日上午,白雲芳華國際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在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街「婦女之家」舉行,這支隊伍由白雲區婦聯聯合黃石街成立,全部是外籍女性志願者。白雲芳華國際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通訊員供圖授旗儀式後,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服務隊隊員跟隨黃石街各社區「三人小組」分別到各小區為外籍人士進行核酸檢測,擔任「翻譯員」為「三人小組」與外籍人士溝通搭建橋梁,助力社區疫情防控。
  • 外籍人士可獲24小時英語翻譯服務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吳瑕 實習生 陳明偲 通訊員 穗外辦)昨天上午,廣州多語種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960169多語種服務熱線號碼也同期正式開通。今後,穗外籍人士撥打960169號碼,將得到英語24小時實時服務,以及日語、韓語上午9點至晚上9點的全天12小時的政務翻譯服務。
  • 「小聯合國」常住人口一半是外籍人士,世界500強外籍高管也來了
    社區佔地約4平方公裡,1.4萬常住人口中一半都是外籍人士;落戶上海的世界500強中,近一半的外籍高管居住於此。2005年,來自美國的苔絲的先生被派到上海工作,那時最讓苔絲擔心的是三個孩子的教育和醫療問題。但來了以後,她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中新社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陳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2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校組成了30名學生的志願者隊伍,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入境旅客集散地進行現場服務,已累計服務時長2703小時,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語種翻譯。
  • 外籍留學生加入「老街坊」志願者,五種語言服務境外返京人員
    今天3月13日一早,一位孟加拉籍留學生出現在石景山區八角南裡社區門口的值守崗位,他面戴口罩、胳膊別著「老街坊健康護衛隊」綠色袖標,為居民測量體溫,幫助外籍人士登記。這位租住在社區的外籍小夥如今成了一名疫情防控的「老街坊」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