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翻譯軟體暖心服務外籍居民,順義這個社區書記被點讚了

2021-01-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謝謝你,幫了我們大忙!」幾天前,順義勝利街道太平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巖的手機上,收到了一條用英文寫的感謝信息。發信人是住在社區裡的外籍居民戴女士。疫情期間,她和家人因語言不通在生活上遇到了種種問題,多虧王巖靠著翻譯軟體,幫他們一家一一耐心解答,暖心服務贏得了他們的稱讚。

戴女士一家三口來自菲律賓,平時都用英文交流,說不好中文。1月初,受疫情影響,社區組織全體居民緊急開展核酸檢測,可面對語言不通的戴女士一家該怎麼通知他們?「我有這家女主人的微信,我來通知她吧!」王巖主動承擔起了這戶外籍居民的溝通工作。

「簡單的英文對話尚可,但遇到專業性強的英文真有些力不從心。」王巖專門下載了手機翻譯軟體,先把核酸檢測的時間、地點和所需證件等信息翻譯成英文,再發給戴女士。

「我們三個人都要做嗎?」「我們不會讀中文,我們不知道如何預約。」「你能幫我們查到檢測結果嗎?」面對戴女士的一個個疑問,王巖不厭其煩地一邊翻譯,一邊用英文解答。在她的幫助下,戴女士一家人很順利地完成了核酸檢測。

深夜,為社區疫情防控忙碌了一天的王巖剛睡熟,手機又響起了信息提示音。「請問我們社區裡有護士嗎?」打開手機一看,是戴女士發來的消息。擔心戴女士一家有人身體出了狀況,她立刻從床上爬起來,用翻譯軟體邊翻譯邊回覆:「是誰不舒服嗎?發熱嗎?」「我的丈夫做了手術,需要一名護士上門來用藥。」「咱們社區沒有衛生服務站,小區北邊的龍府花園衛生服務站可以看簡單的病,那是離得最近的了。」王巖將最近的衛生服務站的位置和電話都發給了戴女士。擔心戴女士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能上門的醫生,王巖又提出可以帶他們去醫院。好在,戴女士通過王巖提供的信息,很快就聯繫上了能幫她丈夫換藥的醫生,問題解決了。

這段時間,戴女士一家有任何困難,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巖。而王巖也總是耐心地幫助他們,教他們如何使用健康寶、宣傳防疫注意事項、解決鄰裡問題,還會關心他們一家的生活,甚至當戴女士面對困難焦躁不安時,王巖還會安撫和寬慰她。王巖用細心、耐心溫暖了外籍居民的心,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收到戴女士發來的感謝信息,王巖也很感動,她說:「這是一名社區書記應該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居民有困難,我都會盡全力幫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褚英碩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服務外籍居民,順義一社區「暖心翻譯」能講4種外語
    這是一位剛剛返京要開始居家觀察的韓籍居民,而與他對話的是社區招募的「暖心翻譯」樸仁淑。目前,在魯能潤園社區,像樸仁淑這樣的「暖心翻譯」有6人,語種涵蓋日語、韓語、英語和西班牙語。 據介紹,雙豐街道魯能潤園社區有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外籍居民22人,近期部分人員已返京。為了更好地為這些外籍人員傳達疫情防控政策、做好服務,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景翠專門將自己多年未用的英語技能重新拾起,當起了社區裡的「翻譯」。
  • 靠翻譯軟體幫忙深夜在線釋惑 社區書記收到英文感謝信息
    來源標題:社區書記收到英文感謝信息 「謝謝你,幫了我們大忙!」幾天前,順義勝利街道太平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巖收到了一條英文感謝信息。發信人是社區裡的外籍居民戴女士。
  • 抗疫在社區|外籍居民如何擺脫「窘境」?華陽街道提供暖心線上服務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沈菲菲 記者 袁瑋)「我是美資企業上班的,可以幫忙做翻譯。」「我是日資企業的員工,可以幫忙翻譯文字通知哦。」凱欣豪園、鴻凱灣等小區裡,熱心的業主都積極參與線上翻譯服務,幫助外籍居民了解社區防控動態,並將《返滬人員主動登記告知書》等相關公告翻譯成中、英、日等多國語言,便於居委宣傳告知。在全民抗疫的戰鬥中,還有國際友人,長寧區華陽街道的居委幹部、社區志願者等為這些外籍居民的社區防疫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圖說:居民登記表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國際社區」讓外籍居民協同共治!順義邀請他們當物業經理
    「裕京花園小區1750位常住居民中1026人是外籍居民,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是個非常典型的國際社區。」新國展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華介紹,多年來,物業公司提供服務,居民訴求基本不出社區。小區內的日常維修養護等問題,物業基本可以解決,但涉及到社區公共事務,就需要街道和社區來共同協商。
  • 楚天都市報:服務外籍居民吸引洋面孔當志願者,光谷這個社區在武漢...
    同安裡社區書記李華介紹,包括外籍居民在內的流動人口管理,一直是社區綜合治理工作重點工作。為做好該項工作,在街道黨工委部署下,同安裡社區完善社區網格設置,深入推進「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工作,會同小區物業、房屋業主紮實開展出租房屋登記和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社區外來人口管理逐步規範,在防疫期間發揮重要作用。
  • 黃埔區:溫情服務近3000名入境旅客,硬核翻譯獲外籍旅客點讚
    硬核翻譯獲外籍旅客點讚「Thank you!Thank you!」4月6日上午,黃埔區魚珠街圓滿完成轄區內外籍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任務,一對南非籍姐弟通過微信表達了對工作人員的感謝之情。一天前,魚珠街接到對轄內兩名南非籍人士進行核酸檢測的任務。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熱心居民手寫《致外籍居民的信》,幫助大家了解防疫舉措。攝/新京報記者 張璐月亮河園區附近有三所國際幼兒園,園區包含的三個小區共有16位外籍居民。為了幫助他們及時了解防疫措施,社區書記王穎欣第一時間將北京外事辦發布的英文信、中英文防控說明下載複印,發放給外籍人士。
  • 6國語言提示、社工翻譯解圍……這個超大型社區溫暖了外籍居民
    圖說:外籍居民主動報名成為志願者 採訪對象供圖這幾天,在嘉定區安亭鎮新安社區,一份「國際版」《溫馨提示》張貼在各小區入口,內容主要是提示居民在疫情期間,出門需要戴口罩、從境外返回要到社區登記,並且留有居委的聯繫方式。
  • 外籍居民突然暈倒在小區門口怎麼辦?這個鎮在雷鋒日成立了一支翻譯...
    如果在小區門口,碰到外籍人士突然暈倒在地怎麼辦?最近,在松江區泗涇鎮文康苑小區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因為語言的不通,社區幹部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後,才了解情況,是虛驚一場。「雖然這名外籍居民並無大礙,但此次事件依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 防疫期間 「60後」社區書記萌萌噠「散裝英語」上線
    3月15日晚10點多,從巴基斯坦回常的Ahmad(阿罕默德)夫婦回到租住地新北區三井街道府西花園,三井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洪已經一早等在那兒了。「Hello(你好)!」「Changzhou Health code(常州健康碼)。」 徐洪用並不熟練的英語和對方進行交流。
  • 松江這個社區的居民卻紛紛點讚,原因是……
    松江這個社區的居民卻紛紛點讚,原因是…… 2020-12-08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洋雷鋒」線上當翻譯 服務上千名外籍居民
    圖說:阿米爾·汗在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站 採訪對象供圖在上海生活十多年的巴基斯坦人阿米爾·汗精通烏爾都語、英語和漢語,利用這一優勢,他參加了閔行區華漕鎮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眼下,他的任務是教會「洋居民」註冊使用「隨申碼」。
  • 讓老外當物業經理,順義新國展社區有想法
    「裕京花園小區1750位常住居民中1026人是外籍居民,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是個非常典型的國際社區。」新國展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華介紹,多年來,物業公司提供服務,居民訴求基本不出社區。小區內的日常維修養護等問題,物業基本可以解決,但涉及到社區公共事務,就需要街道和社區來共同協商。
  • 健康碼遇上ETC神器、社區防疫遇上外籍居民 且看「硬核招數」
    日前,在上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和清波街道定安路社區、清河坊社區等地,居民只需將身份證放在一臺健康碼識別「神器」上,就能顯示最新的健康碼信息。濱江區當社區防疫遇上外籍居民他們這樣做舉國之力鏖戰月餘,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國際疫情形勢日趨嚴峻。守好社區大門,幫好外籍居民,成了一個新的挑戰。
  • 外籍小哥當起志願者 測體溫做翻譯服務社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丹)「你好,這是社區送來的慰問品,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聯繫我們。」5月6日上午,在天河區天園街環宇社區環宇花園,外籍小哥伊瑪特與環宇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起,拎著水果上門為居住在這裡的外籍人士送服務,精通英文和中文的他當起了臨時翻譯員。
  • 送水、買麵包、拿快遞……外籍人士隔離享受「超國民」服務?當地回應
    3月27日,南京一家媒體報導《我市最大外籍居民聚集地仙林街道提供暖心服務 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文中提到:「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麵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4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
  • 寒風呼嘯,順義居民為採樣一線送來溫暖!
    氣溫驟降,寒風中,順義的核酸採樣一線依然在忙碌工作。順義區各鎮街為醫護人員補充防寒保暖措施,為出行不便的群眾入戶採樣,確保防疫工作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溫度。不少居民專門送來暖寶寶,讓工作人員倍感暖心。順義區幸福西街社區為志願者熬薑絲紅棗湯祛寒。
  • 這個毗鄰虹橋樞紐的國際社區,讓外籍居民在上海更有歸屬感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社區管理到位,外籍居民自然就會被吸引過來。」去年8月,來自法國的吉娜(Bahar Jena Vossoughi)隨丈夫來到上海,並選擇在閔行區華漕鎮安家,「外籍居民來上海,華漕是推薦榜上的第一。」而現在,她不僅把這裡當成了法國以外的第二個家,也會向更多的外國人推薦華漕。
  • 順義有位物業「洋經理」,她成了外籍居民的「12345」
    「裕京花園小區1750位常住居民中1026人是外籍居民,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是個非常典型的國際社區。」新國展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華介紹,多年來,物業公司提供服務,居民訴求基本不出社區。小區內的日常維修養護等問題,物業基本可以解決,但涉及到社區公共事務,就需要街道和社區來共同協商。
  • 北京順義這個社區把廢棄綠化帶改成公園,居民休閒又多了個好去處
    北京順義前進花園社區居民開心地說道,原來是小區北側廢棄的綠化帶改造項目終於完工了,這讓居民們興奮不已。困擾了周邊居民多年的堵心事終於解決了。新建的公園,給居民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之前, 前進花園社區北側與順沙路之間有一條廢棄的綠化帶,因年久無人養護與管理,花壇內雜草叢生,綠化帶周邊還有一堵矮牆,局部已經坍塌,有路人把這裡當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公廁,造成社區周邊環境髒亂差引起了不少居民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