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由來和風俗習慣,若干年後,過年的習俗會消失嗎?

2020-12-19 逍遙天下面具

2019年過得很平靜,沒有小時候一到快過年的時候那麼熱鬧。那時候快過年了,家家戶戶買年貨,買對聯,買新衣,買鞭炮……好像要吧一整年辛辛苦苦贊下的積蓄都花在過年上一樣。小孩子尤其喜歡過年,那樣不僅意味著能穿新衣,吃好多糖更能一群人聚在一起放鞭炮。提起放鞭炮那都是每個男孩的最愛了吧。把點燃的鞭炮扔到露天的豬圈裡,炸響的瞬間嚇得豬圈裡的豬瘋了一樣奔跑,然後在家長的喝罵聲中撒腿就跑。也曾在鞭炮引信上綁上一支香,晚上的時候放在路邊,然後偷偷的躲在角落裡等著香燒到引信點燃鞭炮,嚇得過路的人大聲尖叫。

如今過年的時候依舊是買年貨,買新衣唯獨少了賣鞭炮的身影。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好多的地方已經不允許在燃放鞭炮。頓時這個年好像少了許多味道。要知道過年放鞭炮是我們國家最大的習俗。現在取消過年放鞭炮,真怕若干年後連過年都和過星期天一樣寡淡無味。忽然心血來潮想發表一片關於過年的由來以及放鞭炮的傳統,來警示後人別忘記老祖宗留下的過年習俗。

據說年的由來是舜繼天子位後,帶部下祭拜天地的那天成為年,當時新年所在月份不是統一的直到秦朝才定為元月也就是現在的正月為新年。

過年也就是上古「臘祭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源於避「年」獸的傳說等等。總之有很多說法,後世普遍認同避年獸得傳說。

關於年獸傳說,說的是在上古時期有一種頭長雙角兇猛異常怪獸每當除夕夜的時候會從天而降吞食牲畜和人。每當這一天人們紛紛趕著牲畜躲進深山。有一年除夕那天夜裡一位老奶奶心疼家裡快要生產的牛沒來的及躲進深山,等到年獸來到她家門前,破門而入要吞食老牛的時候,老奶奶拿起祭祀用的紅色鼓槌敲響大鼓祈求上天降下神仙收服怪獸。

誰知,怪獸聽到鼓聲害怕得掉頭就跑,連牛也來不及吃了。老奶奶看到怪獸逃走鬆了一口氣,停止了敲鼓,誰知那個怪獸又跑了回來。老奶奶不得已又敲響了大鼓,怪獸又跑了。老奶奶才明白是鼓聲嚇跑了怪獸。

第二天躲進深山的人們,趕著牲畜回到家鄉,看到老奶奶和家裡的牛安然無恙紛紛詢問怎麼回事,老奶奶說了事情的經過,人們不相信。就這樣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人們照常趕著牲畜想躲進深山,老奶奶擋在眾人身前說不用躲進深山,只需要敲響大鼓就能趕跑怪獸。人們依舊不信,只有幾個壯漢願意留下來。到了晚上怪獸出來,留下的幾個壯漢穿著紅色的衣服,拿著大大小小的鼓敲了起來,果然怪獸掉頭就跑,那幾個壯漢一看心頭大定,想把怪獸趕的遠遠的。於是就跟在怪獸後面不停敲響大鼓。就這樣一直把怪獸趕到海邊,怪獸跑進海裡再也沒有出來。

第二天人們出來看到完好無損的眾人,終於相信了老奶奶的話。從此每逢除夕的時候大家就穿著紅衣點燃火把,敲響大鼓,以此來嚇跑怪獸。再後來人們形象的把怪獸成為「年獸」。

這就是過年穿紅色衣服放鞭炮的由來。不過我想隨著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我們華夏子民最重要的傳統文化習俗過年會漸漸的消失。你覺得呢?不妨留下你的想法………

相關焦點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元旦的由來和習俗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 那些被淡忘的過年習俗
    人經歲月愈見成熟,處事越來越淡然,那些歡樂的幼時活動也隨著時代的改變在慢慢消失,那些90之前的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但隨著近些年綜藝活動的流行乃至泛濫,那些融合了年會或是節日活動的春節,對人們的吸引力在漸漸消失,寧願躲在被窩玩遊戲,也不願全家守歲來跨年,是現代年輕人對「年」漠視的日常表現。
  • 過年了,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
    過年了,很多人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在忙碌了一整年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回家跟親人們好好團聚了,但是卻有越來越的年輕人表示,在城市呆的時間長了,回到老家後,有些風俗習慣感覺接受不了。所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提早回家或者在家呆太長的時間,只是短暫地跟自己的至親相聚片刻,然後就會儘快趕回城市,因為他們想儘量享受一下專屬於自己的輕鬆時光,可事實上就是為了躲開那些落後的、俗套的過年風俗。你的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
  • 【節慶文化】元旦的由來和習俗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秋分的由來來歷簡短介紹 秋分風俗習慣傳統習俗有哪些
    秋分的由來來歷簡短介紹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分」即為「半」之意,秋分日居於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後,晝夜時間等長,並由日長夜短逐漸變成日短夜長,氣候由熱轉涼。
  • 小年的來歷由來起源簡短介紹 小年風俗習俗南北方有何不同
    由於全國各地風俗不同,故而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節日由來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 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簡介 元旦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節,但是你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有關於元旦的故事嗎?元旦有什麼風俗習慣呢?元旦的來歷由來50字簡介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 【元旦文化】元旦的由來和習俗,講給孩子聽!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孩子: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對於元旦的活動和風俗以及活動形式,我們給大家準備了詳細的答案,大家一起來學習,之後在系統的講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多彩和內涵意義。元旦的由來和習俗一、中國元旦的由來中國元旦的由來,據說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
  • 感恩節的由來起源簡單簡短介紹 感恩節意義及各國習俗風俗|感恩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感恩節的由來起源簡單簡短介紹 感恩節意義及各國習俗風俗 感恩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2019年11月28日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獨創的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感恩節源遠流長,感恩節的時間也在不斷變化中,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     原標題:感恩節的由來起源簡單簡短介紹 感恩節意義及各國習俗風俗    感恩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
  • 山西風俗——和你們不一樣的過年習俗
    過年了,所以早幾天就回到老家了,說早,其實也不算早,都臘月27了。每年的回老家都是一個過程,忙忙碌碌的回家幾天,然後和父母在一起待幾天,此後,就是是年後的分開,再回到各自的位置,思考和解決接下來的一年的事。
  •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習俗簡單介紹 臘八節的由來起源故事
    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俗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俗語有云,「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過年開始的標誌。  究竟臘八節從何而來,這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讓我們從民間傳說、習俗,以及名家筆下的文章中尋找答案。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在我們的記憶中,過年的習俗都有哪些?一、什麼是小年「小年」是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小年」是過年前忙年的開始與伏筆,並非指節日。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2019年小年是哪一天?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而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為什麼南北方小年夜只差一天?小年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年夜節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風俗演變之後臨沂人知道幾個
    在我國過春節的風俗流傳很長時間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也是各種各樣,下面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春節由來的傳說故事和春節期間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春節的由來: 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   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鬱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