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解決生鮮購買難題,幫你送到家不好?

2020-12-24 前沿縱橫

還記得上個月的某一天,筆者去超市買油,突然一下子就跑過來兩位導購員。過來一聲連一聲的大哥長,大哥短地喊,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還以為超市要搞活動,開始在推銷到期產品,難道是超市改革提高了服務水平?等我問明白才知道這些都不是,她們是來向我推薦一個手機新玩意。

說在某寶上有個叫「某鮮達」,其實就是大家說的社區團購。叫我進這個入口,就可以買東西,首單要便宜12元,超市給你送到家,最後還對我說幫幫她。我的個娘額,我買東西,還便宜,還給我送到家,是我謝謝你吧,怎麼就成了我要幫幫她呢?原來詳細一問才知道,超市向職工下了任務,每個人每月必須要招攬5個客戶在這個手機app入口端購物。我反正都要回家,所以當時沒有要她送,我少付了12元賣得一桶油回家。

這有什麼不好?我覺得可以啊,只要一切是為老百姓考慮,對老百姓有利的都可以。有人會說我鼠目寸光,說資本家的目的我沒看清。實話說,你一個平頭老百姓,你能看穿什麼?價格降下來,商品質量一樣槓槓滴,給你送到家,你還需要什麼?你認為對方目的不純?還會叫你倒貼一坨?你這種先知先覺的人就適合去當資本家,不適合當老百姓。

正好前兩天我看到了一個叫科技故人的一篇文章,文章題目我就不貼上來了。以免又引起大家打口水仗。這個文章有些長,我是堅持看完了,全篇都在說某雲的資本家的本性被揭穿,暴露了什麼什麼來著。我就不明白了,某雲是不是因為被約談了現在大家就開始落井下石了?現在他的什麼嘴臉都看清了?那以前為什麼看不清?原來爸爸都在叫,現在就叫猴子?別人的成功與別人的聰明,或者就是你說的精明也好,別人沒有錯,反而覺得一些人過於敏感,靠邊站隊太積極,我反倒覺得你才是精明。

文章還很高大上,又把某為某某飛搬出來說事,說這家公司怎麼樣怎麼樣?經受住了米國的三輪打壓,如今還活得好好的。還說如果要是打壓這家公司的話分分鐘歇菜。這樣我就更加不明白了,一個人體都是由六大系統分工合作組成,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更是需要分工合作啊。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需改革發展。而不是動則就拿高科技公司來說事,再說你怎麼不說他的達摩院呢?某為最早的AI計算解決方案都是他提供的。你怎麼不說他的大數據安全系統呢?你放在裡面的錢丟了他賠,你去問問銀行賠嗎?你怎麼不說沙漠裡的梭梭樹呢?你去栽種一棵試試。所以說人無完人,功過是非應該正確區分,不能盲目跟從,更不能瞎起鬨。

當某寶在著力解決社區購物的便利性,提升社區服務功能的同時,被人說成是來收割農家的韭菜。你願去菜市場上購買,沒人攔著你,你願意去商店裡買沒人攔著你。你願意去飯店吃飯,沒人攔著你,你卻不能說外賣在收割韭菜。社會就是需要競爭,競爭的方向是提高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是你想要的競爭,門面都開啟,客人願意進哪家就是哪家,那種毫無生氣的市場營銷環境你覺得很好?有人說他先壟斷後提高價格銷售,十多年的某寶並沒有發現壟斷,降價了反而還又多了某多多,降得更厲害。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不出某寶,也會出某東。

社區服務就應該改革,就應該提升,為什麼就是有人出來不幹了?想像20年前,小區人家都需要有男人,因為需要搬煤氣罐,如今都天然氣了,你怎麼不去說把扛煤氣罐的人餓死了呢?科技故人文章最後又承認社區服務是好的,只是需要監管,監管是你的事情嗎?新冠病毒出現了,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去控制戰勝病毒,而不是一窩蜂去罵感染病毒的人。大家說是不是啊?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
    坐標成都,我想問一下、社區團人家賣0.99有沒有利潤(只是薄利多銷)、老百姓該不該享受0.99一斤的水果、可我們去菜市場水果店最便宜的都是10塊錢三斤、那麼幹嘛不要人家來賣0.99一斤的、本來就爛地裡沒人收了、你們自己看一下價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可以0.99買的東西為什麼要老百姓花三塊錢一斤去買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原標題:實探丨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附近三公裡內,已經有多家店鋪成為社區團購的自提點。與大平臺瘋狂補貼相比,沙航便利店的商品沒有價格優勢,小店人流量越來越少,積壓、過期的商品越來越多。「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從北京和高碑店新發地發貨,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東西賣的比我進價還便宜,根本沒辦法競爭。」在最近的3個月,沙航逐漸發現便利店僅剩一些過路客,將近一半常客都去使用社區團購平臺購買更低價的商品。
  • 實探丨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
  • 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社區生鮮團購大戰當下正如火如荼,這已經是生鮮第三次進入人們視野了。它就像一個戰略高地,創業公司反覆衝鋒,卻又多次被打退。2014到2015年,圍繞生鮮電商大概有4000到5000家創業公司。我在2016年1月8號就預測過,99%的生鮮電商公司必死。2018年8月,社區團購創業熱潮興起。我們經過調研和分析,認為巨頭一定會進入。
  • 社區團購周年考:唯一能賺錢的生鮮電商模式?
    看好它的人認為,社區團購解決了電商和零售行業三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高居不下的流量成本,難以壓縮的物流成本,難以削減的庫存成本。在流量上,社區團購的拉新是基於熟人關係,成本幾乎為零。在物流上,集中送到站點,由團長完成最後一公裡配送降低成本。在銷售上,採用預售可以做到零庫存。
  • 新經濟100人創始人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社區生鮮團購大戰當下正如火如荼,這已經是生鮮第三次進入人們視野了。 3終局判斷 哪些因素決定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 生鮮的核心是鮮。去年我就寫過文章,生鮮是一寸短一寸強。你在離用戶越近的地方,價值就越大,所以生鮮的解決方案一定是在社區,因為它離得最近,搬運次數減少,保證新鮮度。
  • 社區團購能否成為商家營銷的新「風口」
    繼無人貨架之後,社區團購突然火爆了起來。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截至目前,社區團購領域獲得融資的企業已達27家,總融資額度近30億元。突破傳統電商難題,備受資本追捧其實,團購併不是新鮮事,早在2010年,團購風潮就已盛行過,當時全國各地一下子湧現了5000多家團購網站,但風口一過,由於商品問題、霸王條款等,只有少數團購商家存活下來。
  • 社區團購火爆,「賣菜革命」苦了誰樂了誰?
    受疫情影響,加之天氣寒冷,讓生活緊張的人們迅速接受了社區團購,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消費者「薅羊毛」樂在其中「我們是新小區,因為入住率不高,周邊配套還不完善,買菜是個難題,社區團購解決了我們的日常需求。」北中環橋西小區的劉女士對記者說。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誕生於2014年社區生鮮團購突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爭搶的超級風口。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沃爾瑪、百果園……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 拼多多推線下團購工具 幫社區居民團購生活用品
    3月6日消息,拼多多今日宣布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商家可以通過「快團團」上線商品團購頁面,並由社區消費者發起團購,達到人數條件後,由商家按照當地防疫要求無接觸配送至社區門口。
  • 社區團購,永輝被暴擊了嗎?
    興盛優選是一家最早的聚焦湖南市場,而且在社區團購上實現盈利的公司;現在幾大網際網路巨頭也陸續上架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可見資本對社區團購這個賽道的追捧。 那麼,社區團購究竟是什麼怪物?社區團購的興起,對永輝這類傳統生鮮零售生意有什麼影響?
  • 社區團購「降溫」
    美團優選與橙心優選其背後則是美團與滴滴,而厚樸生鮮則名不見經傳,鰲頭財經了解到,厚樸生鮮為一家石家莊本地社區團購平臺,其運營主體為河北厚樸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去年年初,厚樸生鮮在石家莊本地市場開始大範圍挺進。據媒體報導,自1月5日起,鮮品鮮活社區電商團購平臺就已經開始連續工作,保障訂單及時發送。
  • 從農貿市場到社區團購:生鮮零售渠道多樣化,菜販子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對於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在網上買菜這件事,她不以為然,堅持將今年生意不好歸咎於疫情,儘管疫情已經明顯恢復一段時間。熱火朝天的賣菜陣地現在屬於大公司和資本,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都盯上了人們的日常餐桌食材,從大超市到生鮮電商再到社區團購,處處都有資本的影子。
  • 用來買菜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或許並不一樣
    由此,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在生鮮電商領域,頻繁出現例如美菜網、易果生鮮,以及上蔬永輝等黯然離場的案例;但另一方面當前各路包攬居民買菜重任的社區團購,又開始大量蜂擁入場。那麼究竟現在爆紅的社區團購與昔日先驅生鮮電商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別,才造就了如此不同的結果呢?
  • 流量的黃昏:巨頭徵戰社區團購2.0
    社區團購是擠壓小商販的市場空間,還是為生鮮市場加碼線上化、數位化?巨頭加入的社區團購下半場,拋棄價格戰之後誰能笑到最後?行業需要反思自身定位和未來前景。前傳:創業者和40億融資砸出的小高潮社區團購的火爆始於2020年,但興起卻早很多。2016年年中之前,葉東(化名)在一家便利店集團從事B2B供應鏈業務,專為飯店、超市供貨。
  • ...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
    【中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百億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買菜的頻次急速上升,整個社區團購行業迎來春天。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累計發生十餘次融資,金額達百億元。
  • 生鮮電商的下半場:社區團購,壁壘已成風口不在
    社區團購的上半場:生鮮電商2009年,已成立4年的易果從上海拓展北京,才算真正打開生鮮電商之門,玩家們陸續加入,其中就有天天果園,不過並未受到資本的青睞,行業算是有序增長。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卻突然集體進入了寒冬期,一度出現過4000家平臺中就有3000多家虧損的「盛況」。2019年,宣布退出賽道、收縮業務的生鮮電商項目,至少有7家。是市場不行了麼?答案是否定的。
  • 由「生鮮大戰」,「細看」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
    那巨頭們是如何實施生鮮大戰「社區團購」這一商業模式的呢?生鮮毛利率非常低(收益低);生鮮不容易運輸,從而造成運輸成本高;同時生鮮也不容易儲存,所以建設儲存系統的時候成本依然較高;再加上儲存不當造成的損耗率高,以及,在分揀、配送、時效、完好籤收率等方面,會再次提升損耗率的概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資料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參與者中,88%虧損,4%持平,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最後盈利者,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