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開光、公案、施食、歸元、正念、實相,離佛學更進一步

2020-12-25 國學歷史教堂

佛家文化中有很著非常深奧的學問,絕不僅僅是局限在拜佛、拜菩薩祈福這麼簡單,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開光、公案、施食、歸元、正念、實相:

開光

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要置於佛殿、佛室時,舉行替佛開最的儀式。

規模大的寺廟新佛像安置較為隆重,一般要舉行開光法會,這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法事活動在繁多的宗教儀式中,地域不同,各自的法定儀軌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說,絕不能違背經典的規定。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佛教認為,我們眾生由始以來就受到無明塵垢的汙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

唐代神秀禪師說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做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

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淨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硃砂筆點向佛眼,是因為眼晴代表了智慧,所以點開佛眼,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如果眾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還執為實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公案

公案為禪宗用語,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斷是非的案牘。官府文書成例以及訟獄論定者稱為」案成「公案」,後來被佛教借用成為禪宗用語,指高僧、大德在接引參禪學徒時所作的神宗式的問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啟迪作用的動作。

此類接引禪徒的過程,往往可以作為後人判定迷悟的準則,如古代官府的文書成例準則,故稱其為「公案」。

公案有五種含義:作悟禪的工具、作考驗的方法作權威的法範、作印證的符信、究竟的指點。公案是沒有成法的,依照高僧大德各自體驗,強調特殊的個性。禪宗獨特的公案由此出現,成為禪學的基本主動體;神學如果沒有公案,就不能理解禪。

施食

施食,將飲食布施給他人的意思。施食有許多功德,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記載,奉施飲食得十種功德:<命;得色;得力;得安穩無礙;得無所謂;無諸懈,為眾敬仰;眾人愛樂:具大福報;命終生天;速證涅槃。此外,以餓鬼為對象的施食儀式,稱為施餓鬼、施食會。

道家及佛家超度法事的一種,俗稱焰口或放焰口。焰口為佛經中的鬼王,放焰口,顧名思義,就是放鬼。放鬼、施食、講經、超生,是施食科儀的目的。

歸元

歸元,即指人之死亡,成特指僧個之示寂。又作歸化、歸真、歸寂、歸本、歸空、歸去。歸元一通原謂出離生滅無常之此世,而還歸真寂本元(即涅)之悟界,故轉指僧倡或一般證道者之死亡,面與圓寂、入寂、示寂等用語同義,如稱佛陀入滅之日為歸寂日。至後世,亦用來作為常人死亡之稱詞。

正念

又譯為念根、繫念,佛教術語,五根之一。念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行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地觀察它,就稱為念。

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被稱為正念,是通往成佛的八正道之修行者的念,是否是正念,由他是不是具備正知來分辨,以正知來修行念,即是正念。以正念來身、受、心、法,即是四念處,或稱四念住。以正念來修行禪定,稱為正定。

實相

實相,佛教術語。一切諸法的真實體相,又名諸法實相。實謂真實不虛,相謂事物的本性或相狀,是佛教所說的絕對真理。佛教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條件)組成、變化無常的,都沒有永恆的、固定不變的自體,這就是「空」。這種空就是宇宙萬有的「真性」,亦即諸法實相。

佛家文化中的開光、公案、施食、歸元、正念、實相就為大家分享到此,深感離佛學更進一步,如有不同意見還請補充,最後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佛家說「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這一段經典文字摘自《維摩經》佛國品當中。佛教文化中,有直心、深心、菩提心,每一種都心都有不同的含義。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學智慧,佛家講的「深心」是什麼意思?
  • 一段佛家公案告訴我們:什麼是真信仰,什麼是偽信仰
    「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鬚眉」這便是那段有名佛家公案。靜水以為,它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真信仰,什麼是偽信仰。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的崇拜和跟風,也不是熱衷於外在形式的執著,而是一種源於內心的虔誠、堅守與篤定。缺失了真正的信仰,人心就會變得浮躁。
  • 熊十力:從佛家唯識轉向佛家空宗,再轉向《易經》
    實際上,讀過熊十力所寫《乾坤衍》、《原儒》等書的人便知道,熊十力的佛學造詣還是很高的。他在《乾坤衍》中自述自己的思想歷程時說,一開始他學的是儒學,但對儒學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後來又學佛家唯識學,但對佛家唯識也有異議。
  • 佛家所說的「相」是什麼?如何產生?其實大多數人的認識錯得離譜
    在所有的佛經之中,講「相」的內容是最多的,因為佛經的本身就是悟及無相的法門。因此,由相再悟及無相,也是學佛之人的必經之路。那麼,佛家所說的「相」,如何產生?其實大多數人並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甚至錯得離譜。
  • 佛學知識丨什麼是著相?
    什麼是著相?(佛教解釋)  著相也就是執著於外相、虛相或個體意識而偏離了本質,「相」指某一事物在我們腦中形成的認識,或稱概念。它可分為有形的(可見的)和無形的(也就是意識)。只要有一個念頭沒有辦法離開現象,便是著相。
  • 佛教「看公案」和「參話頭」現時可以開悟嗎?我看夠嗆!
    我們不要修學禪宗法門很長時間了,還不知道禪宗法門的宗旨,體相,以及根本是什麼。那就只能是糊塗禪了!很多人修學禪宗一上手就看公案或是參話頭。其實看上去是不錯的,實際是走了冤枉路的。而且這個冤枉路著實斷送了不少人的法身慧命!尤其是那些「自學」禪宗的善信們,更是深墮泥潭而不能自拔。首先我們來說這個「看公案」。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菩薩無相布施」,「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等等,說的都是教人不要執著於相而求法,應該透過相而看到背後的真一之像。後十六品佛祖則為大眾開示法空的智慧: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告訴你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黑曜石需要開光嗎? 不開光就沒有功效了嗎?
    黑曜石需要開光嗎? 不開光就沒有功效了嗎?時間:2016-12-16 10:24   來源:黑曜石愛好者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曜石需要開光嗎? 不開光就沒有功效了嗎?說到闢邪,馬上就有人想到黑曜石,的確,黑曜石作為轉運闢邪的吉祥物已經深入人心,作為佛家七寶之一,黑曜石闢邪當之無愧!那麼問題來了,黑曜石需要開光嗎?不開光就沒有功效了嗎?筆者認為,關於黑曜石吉祥物可   原標題:黑曜石需要開光嗎? 不開光就沒有功效了嗎?
  • 佛學 | 成峰法師:正念改善生命品質(上)
    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精進、正定,這是通向內心自由的根本途徑。簡單地說,修行先從樹立正見開始,對人生和身心有了正確的態度,再進行如理思維,然後將這些思想具體落實到身語意三業之中,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最終達到正定。從而徹底轉化煩惱,走向生命的圓滿。正念,在這場生命的改造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些年來,佛教正念的理論與實踐為心理學界、醫學界逐漸了解並廣泛運用。
  • 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運召來,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第一點:將信仰與修行落實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水平的提高。佛教文化中,不管是以佛學的角度,還是佛法的角度來說,佛教文化的發展在中國近兩千年的傳承,逐漸從精神信仰到精神財富與生活更貼近。
  • 開光—廣東羅浮山寶積寺舉行滴水觀音開光暨名家書畫展義賣
    為滴水觀音開光開光法會現場原廣東省民委主任(右一)劉文炎陪同各位法師參觀畫展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3年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九),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寶積寺隆重舉行了滴水觀音菩薩開光暨名家書畫展義賣活動。
  • 收營 | 中國首次5+2正念教育者密集正念靜修營
    這段期間,關於這位年輕人究竟該以什麼作為正命的公案,一直都在背地裡展開。1979 年春天,在一次為期兩周的內觀閉關期間,在年輕人坐禪時,一個「預見」出現,持續約十秒的「心相」。透過新科學探索來闡明並深化我們對身心關聯的理解。1979年,他在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地下室,建立了第一個正念減壓門診。作為醫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領域中的一種嶄新形式,應用於臨床。
  • 馮煥珍:對現代中國佛學研究的反省
    如前已明,這是「離四句、絕百非」的;同時,因為它為佛陀所證,它又是真實不虛的,「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5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是緣起法住法界」6,此即所謂「涅槃寂靜」。 2、如實描述實相的緣起法,即佛教教理意義上的緣起法則。此一法則,亦在《雜阿含經》中得到經典闡述:「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 佛教:什麼是開光,佛教開光有什麼意義,善信們不要再愚痴了
    許多善信還沒有真正地理解佛教裡「開光」的意義。大家都走進了誤區,不要再執念開光了,善信們也不要再愚痴了。什麼是開光?開光這個詞來自於佛教裡,是佛教裡的一個專有名詞,還可以叫「開光點眼」,是為佛教的法像或者法器之類的佛具。通過宗教的開光儀式,出家的僧人或者師父,通過佛教裡的佛經咒語加持,加持吉祥語,加持佛力。
  • 佛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的歷史概要
    在1980年後,心理學家與一些大型的佛學團體展開了更有專題性的深入對話,一些著名的對話會議記錄隨後被出版,包括《揭開心智的奧秘》、《情緒療愈》、《意識的歧路》、《心與夢的解析》、《心的密碼:佛教心識學與腦神經科學的對話》等。 1980年後,西方醫學界、心理學界與佛學對話產生了結果。
  • 2013年歸元禪寺恭誦《普門品》暨講評會圓滿
    2013年歸元禪寺恭誦《普門品》暨講評會圓滿 2013-06-17 16:29:46  來源:歸元禪寺
  • 學佛多年,煩惱依舊,說明你學佛學錯了
    這就是慈航菩薩的公案。為什麼稱他為慈航菩薩呢?因為慈航法師去世五年之後開缸,顏貌如生,肉身不壞,所以又稱為肉身菩薩,也是臺灣第一尊肉身菩薩。慈航法師就是因為「等念冤親」這一件事,因此獲得了大福報,甚至相貌都改變了。眾生跟佛是沒有差別的,眾生的當體,或者我們的一念自心,當下就是實相理體。我們如果起分別念,覺得眾生跟佛完全是有差別的,這就麻煩了。
  • 佛教的開光到底是什麼意思,可能你還不知道!
    開光是宗教的用詞,是通過某種儀軌或者形式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場所來給一些物品、雕像、或者人來開光。各宗各派的儀軌不盡相同,但都有開光者和者被開光者,這點是相同的。那佛教開光的寓意是什麼?首先佛教是心地法門,也就是心法,一切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圍繞著認識自心,運用自心,消除煩惱,離苦得樂來進行的 。光是光明,相對黑暗 。人的內心有光明,有黑暗,光明多了也就是正能量多,正能量多了,快樂就多了。黑暗多了,負能量就多了,煩惱也就多了,黑暗是煩惱,光明是快樂。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所以,這樣來解釋「相由心生」,相非佛家的相,心亦非佛家的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也有相、心之說。從佛學觀點解釋一般是指一個人對外部的客觀世界的認知、感受以及評價都是帶有個人的主觀意識色彩,換句話說就是由他的內心決定了這些認知和評價。
  • 追求普度眾生、以佛法利益蒼生──「論龔自珍之佛學思想」
    龔自珍乃清末改革家,儒家行者,喜硏佛典,在修行上身體力行,其哲思闡發佛家天台宗的觀點,評擊狂禪,對淨土、華嚴等宗也有硏究。他認為佛法利益蒼生之法,若能與世間法相輔而行,必有利社會改造人心。他的世界觀充滿著濟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