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湧掀巨變 崑山臺商「再登山」

2020-12-22 人民政協網

新華社南京6月3日電 題:改革潮湧掀巨變 崑山臺商「再登山」

新華社記者趙丹平 張展鵬 劉剛 陸華東

時隔多年,臺商宗緒惠仍清晰記得初來崑山的情景:馬路兩邊全是農田,牛車在路上慢悠悠走,晚八點後就無處吃飯……

資料圖 崑山日報

而如今崑山被稱作「小臺北」,高樓林立、道路寬闊,10萬臺商臺胞在此工作生活。

從一個普通的農業小縣,到利用臺資佔大陸九分之一,崑山之變被視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歷程的生動案例。站在產業發展高地,崑山放眼未來,打造臺商精神家園,意在成為兩岸深度融合的新樣本。

28年「交心」引來593億美元投資

宗緒惠2017年當選為崑山臺協會第十三屆會長,企業會員多達1487家。他笑言,當年很多臺商都是被「半路攔截」到崑山的。

「剛開始根本不知道崑山這個地方,只是到上海、蘇州路過這裡,休息一下、上個洗手間,結果受到熱情邀請。」宗緒惠說,崑山人招商的韌性、親商的熱情,讓很多臺商難以拒絕。

崑山市臺辦副主任張琴回憶,曾有位臺商連吃十幾隻陽澄湖螃蟹後,當場敲定了300多萬美元的項目,「以蟹招商」傳為佳話,也成了品牌。

宗緒惠坦言,吃是次要,關鍵是被誠意打動。現在當地主官會約臺商一起打球、踢球,「交心」是崑山吸引臺商的秘訣。

江蘇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裕盛說,初到崑山確實艱苦,沒有計程車,出門只能叫人力三輪車,遇到上坡、拱橋,還得幫忙推車。但當地領導非常關心企業,經常詢問有哪些困難,而且儘快解決,這讓他們堅定地「留下來」。

多位臺商提到,除了崑山人的誠意,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生機,是對他們的最大吸引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大潮,臺商開始進入大陸,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試探性投資;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在大陸掀起新一波改革與發展浪潮,促成臺商投資的新高潮。

自1990年首家臺企落戶,崑山迄今累計批准4903個臺資項目,投資總額593億美元。統計顯示,臺資在崑山經濟中的貢獻度超過七成,支撐其多年位居「中國百強縣」首位。

「40年後的今天,數千萬農民脫離了貧困,村莊成為現代化的大城市。」有德國媒體近日如此形容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對此,崑山市委書記、市長杜小剛說:「崑山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到大陸「為下一代選擇未來」

作為日月光集團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林大毅名片上印著另一個頭銜:崑山兩岸合唱團團長兼任指揮。

合唱團裡臺灣人大陸人各佔一半,平時兩岸的歌都唱,頻率最高的是《愛拼才會贏》和《崑山是我家》。

林大毅說,前一首是臺商在大陸打拼的宣言,後一首代表安家於此的心聲。他1997年來到大陸,輾轉廈門、青島、深圳等地,現在與家人定居崑山。

「兒子在公司製造部工作,從基層做起。女兒是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第一屆學生,如今在深圳創業,還擔任了當地臺協會的副秘書長。」林大毅說,兒子、女兒都各自找了大陸的男女朋友,打算在大陸長期發展。

陳裕盛1994年來大陸屬「被逼無奈」,公司合適人選中只有他是單身。如今他覺得,相比留在島內,年輕人到大陸有更多機會,身邊許多朋友已經把孩子都帶到了崑山。

崑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志承說,他33歲時來大陸,父母很不放心,到現在家人都生活在崑山。

「選擇大陸,就是為下一代選擇未來。」蔡志承感慨道,改革開放讓臺商獲得很多發展機遇,希望下一代也能分享大陸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對於新來崑山的臺灣年輕人來說,當下的條件比父輩初來時好得太多。

走在崑山市區主幹道上,兩側遍布臺灣人開的飲食店、咖啡館、茶鋪,「大臺北」「小臺北」等招牌隨處可見。上了計程車,當地司機也會哼唱臺灣歌曲。

應眾多臺商需要,崑山請閩南大師設計建造了媽祖廟。「外地臺商來這裡,拜了媽祖淚流滿面,覺得崑山臺商太幸福了。」崑山副市長宋德強說。

臺商家屬在崑山成立了婦女慈善會,定期組織活動,比如去福利院給老人剪指甲、洗澡等。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怡秀評價說,這類活動讓臺商眷屬感到心靈有了歸屬,找到了「精神家園」。

「31條惠臺措施」:明天會更好

1994年郭怡秀隨丈夫來到大陸,在南通開辦了第一家工廠。2000年遷到崑山,夫婦二人投資設立了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崑山發展壯大後返回臺灣成功上市的臺企。

郭怡秀說,「31條惠臺措施」許多已在崑山得到落實,她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例如公司屬於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從25%變成1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方面,2017年受到優惠約有1000萬元人民幣;符合總部企業的資格還獲得了100萬元人民幣獎勵。

更重要的是,「31條」讓她看到了未來新的發展機遇。「第4條涉及能源、環保,第12條涉及金融,我都印象很深,希望在繼續做好公司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開拓新的空間。」

據宋德強介紹,「31條惠臺措施」大部分已在崑山實施,2017年在企業研發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等方面減免臺企稅費超72億元人民幣。近日又集中發布了一系列臺企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文件,涉及企業技術改造、總部經濟等領域。

作為臺協會會長,宗緒惠平時接觸大量臺商,感覺他們「狀態不錯」,大多數認為大陸發展前景光明,希望「31條」落實更快一點,在崑山這樣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試。

有觀察人士提出,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崑山作為產業融合的先行者,如今正在為兩岸心靈相通、深度融合積極探路。

宗緒惠呼籲,同等待遇不僅是要享受公平的待遇,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臺商臺胞更多地參與到城市建設、環境提升等事業中,把自己視為當地的一員,真正共生、共榮。

「早期登陸的臺商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印證了兩岸秉承互利合作雙贏的精神,可以打造出令世界驕傲的奇蹟。兩岸的經貿和文化合作有待進一步成長。」臺灣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說。

相關焦點

  • 臺商在江蘇崑山打造「生態農莊」
    臺商在江蘇崑山打造「生態農莊」 「崑山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用餐。在臺資企業密集的崑山,這家生態農莊已經成為崑山生態農業建設的典範。  在佔地47公頃的「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裡,有碧波蕩漾的小池塘、鑲嵌其間的小土丘、蜿蜒曲折的林間小道,還有處處點綴的香草和花卉。在不同的季節,這裡有番茄、南瓜、草莓等各種瓜果供遊人採摘品嘗……宜人的環境,備受來賓們的讚賞。  王九全表示,之所以取名「星期九」,是因為自己的名字裡有個「九」字。
  • 新崑山之路③|10萬臺商為什麼願意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
    【編者按】 作為連續14年雄踞中國縣域經濟之首的崑山,許多人驚豔於其發展之飛速及財富總量之巨,而崑山真正的秘密和價值,在於其身後所展現的中國改革的理念、路徑與方法。上世紀80年代改革初始,開放看廣東珠三角模式,改革花開兩朵:浙江溫州模式和江蘇蘇南模式。
  • 兩岸教學觀摩活動在崑山華東臺商子女學校舉辦
    中新社蘇州十二月十九日電(高坡姚靜)位於江蘇崑山花橋鎮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昨天盛況空前00一年九月在臺商投資密集區江蘇崑山開張,成為祖國大陸第二所採用臺灣教材和教育方法的臺商子女專門學校。
  • 臺商「精神家園」建設專題論壇今日在崑山舉行
    (中國臺灣網 馬迪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崑山消息 今日,以「宜業、宜居、包容、認同」為主題的臺商「精神家園」建設專題論壇在江蘇崑山舉行。作為2012年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論壇旨在搭建交流平臺,為崑山打造臺商在大陸的「精神家園」提供智力支持,為兩岸合作共贏提供嶄新的樣板和經驗。
  • 「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大陸臺商的改革開放記憶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大陸臺商的改革開放記憶新華社記者「沒有來大陸,就不能真正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企業帶來的加乘效應。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幸運的是我們臺商把握住了,實實在在受益了。」回望在大陸的創業歷程,北京捷安特商貿公司董事長林清發感慨萬千。
  • 選當地舍臺商學校崑山臺商子女爭入當地學校就讀
    中新網8月30日電 崑山雖有華東臺商子女學校
  • 崑山臺商子女學校:帶來了5千個臺商家庭團聚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崑山訊(記者李丹)9月22日,位於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本部,450餘名小學部學生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敬師禮」,迎接即將到來的臺灣地區教師節。9月28日是孔子誕辰,也是臺灣地區的教師節。
  • 崑山臺商子女學校帶來5千個臺商家庭團聚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崑山訊(記者李丹)9月22日,位於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本部,450餘名小學部學生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敬師禮」,迎接即將到來的臺灣地區教師節。9月28日是孔子誕辰,也是臺灣地區的教師節。
  • 崑山臺商學校開學第一天迎來400多名臺商子女
    中新社蘇州九月一日電  (姚靜)崑山華東臺商子女學校今天迎來了開學第一天,來自上海、蘇州和崑山、杭州等地的四百多名臺灣學子興高採烈地跨進了學校的大門。  據桂邵貞副校長介紹,崑山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是大陸兩個臺商學校之一,主要為了解決華東地區臺商子女的教育問題而設立,二○○一年剛建校就吸引了二百二十三個學生。
  • 崑山臺商點讚惠臺「三十一條」 深受青年臺商歡迎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含三十一條具體舉措)為臺資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對於有4800多家臺企、10萬名臺商臺胞的崑山來說,無疑是一個豐厚的「大禮包」。政策發布後,崑山開發區第一時間將惠臺「大禮包」給區內臺企臺商送上門,解讀政策內涵,聽取臺商聲音,以便提供精準服務。
  • 小臺北鳴聲在外 臺商:愛上崑山理由不止一個
    這些輝煌數字的背後,都有一段昔日臺商艱苦創業的故事。是的,數萬臺商留在了崑山,那是因為他們有一份事業在崑山。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日子令人難忘。60歲的楊登輝,是第一批落戶崑山的臺商中的一個,給我講起他最初來崑山創業的艱辛。1989年他第一次到崑山考察時是穿著雨鞋來的,因為這裡到處是稻田。
  • 臺商「趕集」崑山啤酒節 品著臺啤徜徉老街
    臺商「趕集」崑山啤酒節 品著臺啤徜徉老街   上世紀60年代臺灣風格濃鬱的門樓,四處張貼著的「臺灣財神」和烘爐地福德宮土地公畫像,載歌載舞的阿美族青年男女……15日晚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崑山國際啤酒節成為臺商消暑納涼、思懷故鄉的好去處。
  • 去崑山「逛」臺灣老街 讓臺商有到家的感覺
    去崑山「逛」臺灣老街 寶島風情瀰漫一年一度啤酒節  上世紀60年代臺灣建築風格的門樓,四處張貼著臺灣著名財神,能歌善舞的高山族青年身著民族特色服裝載歌載舞……近日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崑山國際啤酒節,讓臺商有種到家的美好感覺。
  • 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中新網崑山9月6日電 題: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作者 吳瞳 孫瑩  「我現在在崑山定下來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5日,記者來到江蘇崑山慧聚寺採訪時,正在此當義工的崑山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吳泳震說,「只要不出差,我就會到這邊做義工,把我的喜悅、傷心都告訴媽祖。」  在大陸的長三角地區,有百萬臺商在此打拼創業。素有「小臺北」之稱的江蘇崑山正在此地區之中,如今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4家臺資企業,逾10萬臺胞在這裡工作生活,日夜辛勤工作之餘常常思念海峽那頭故鄉的親人。
  • 臺商在崑山實現生態農莊夢
    臺商在崑山實現生態農莊夢 2010-01-27 08:18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編輯:張蕾  國際在線報導(駐江蘇記者 楊明、楊守華):「崑山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許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很好奇:一個星期只有七天,「星期九」又從何而來?
  • 江蘇崑山:大陸臺商學校促臺灣家庭在陸團聚
    位於江蘇崑山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受訪者供圖  9月22日,在大陸教學點最多的臺商子女學校、位於江蘇省崑山市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本部,450餘名小學部學生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敬師禮」,記者在崑山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內看到,櫥窗裡貼滿了學生手寫的教師節祝福貼紙。而在學校禮堂內,450餘名小學生身著統一的藍色校服,整齊地站立著,老師陪伴在他們身旁,禮堂主席臺旁的投影幕上展示著一幅孔子像。孩子們在校長的帶領下,大聲地唱著校歌,並喊話向老師表達感恩。「舉辦『敬師禮』,就是想讓學生們能常常感念師恩,在師長的陪伴下繼續成長。」校長王先念說。
  • 崑山為臺商子女就學搭橋 臺籍生能夠就近入學
    崑山為臺商子女就學搭橋 臺籍生能夠就近入學2014-05-21 09:01     來源:崑山日報     編輯:孟雅詩  日前,崑山市臺協會、市教育局,以及38所中小學校長聯合召開座談會,探討臺商子女在崑山就學事宜。截至目前,今年報名入學、升學的臺商子女已有120多名。
  • 崑山尋到臺灣「古早」味 成臺商「第二家園」
    看了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來自臺北市的艾和媛女士滿心歡喜。  艾和媛不僅是賞燈的觀眾,還是中秋燈會亮燈儀式的「主演」之一。9月17日晚上,她作為臺灣3D舞花車的領隊,參加了絢麗的彩車巡遊儀式,她的先生和兩個孩子一邊觀賞燈會,一邊為她喝彩加油。
  • 就近入學為臺商解憂 3000多臺籍學生崑山上學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9月開學季,我市積極為臺籍學生解決入學問題,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名臺籍學生在崑山就學。臺籍學生能夠在崑山就近入學,最高興的莫過於臺胞家長。他們表示,孩子們能留在身邊,在崑山就有了一個團圓的家。   隨著崑山臺資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臺商及臺胞來到崑山工作生活,臺商子女的就學問題日顯突出。
  • 臺灣中考放榜 崑山臺商學校學子成績優異
    中新社蘇州六月十四日電 (姚靜)臺灣教育部門今天公布了三十多萬臺灣考生中考成績,記者從崑山華東臺商子女學校了解到,該校四十四名在大陸參考的臺商學生成績優異,平均分一百六十八點九一分,比臺灣中考平均分一百四十九分高出近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