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查叔筆錄,ID:charlie_mouse】
來自專輯
三刻
當下的力量
今天分享並再次推薦《當下的力量》。
上次面試騰訊微視(Base 深圳)失敗。
後來被騰訊視頻北京的團隊翻出來簡歷,問我有沒有意向,就再面了一次。
可惜又掛了,看來騰訊不把我打擊的遍體鱗傷是決不罷休。
雖然,我知道面試這種事情,能不能通過三分看實力,七分靠嘴炮,還有九十分看運氣。
可是被否定了就是很不爽啊!
然後又觸發了自己的焦慮情緒,雖然我知道這種焦慮情緒沒得必要。
可是,它就是存在你還拿他沒辦法,然後跟他對耗又沒有什麼意思。
於是,昨天睡不著凌晨一點多就拿出《當下的力量》來看。
看著看著床頭燈沒有關就睡著了。
這是我第一次以全局視角來分享讀書筆記。
《當下的力量》是我接觸的第一本靈修類的書籍。
對,你沒有聽錯,這本書應該算是靈修類的書籍。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在29歲的一個晚上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差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選擇結束生命的時候,整個人思維停止然後全然的進入當下,從而感受到了極大的力量。
如果用作者原話來描述這種狀態的話會很玄乎,這裡我就不摘錄原文了。
這種玄乎是因為真的很神奇以至於不可能,還是因為我們感受不到而覺得不可能。這個我沒有辦法確認。
整本書的目的通過讓你有意識地覺察情緒,感受自身,觀察思維從而活在當下。
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活在未來,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活在過去,而只能活在當下的時刻。
人所幻想出的自身時間屬性把自己和當下真正的本體隔絕,以至於沒有辦法體會到當下全然的快樂。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本書試圖融合多種文化當中的屬性。
託利也確實或多或少的對禪宗的修行和東方「老莊」的思想有所研究。
他在書中介紹了冥想的方法,讓讀者儘可能的保持在當下「臨在」的狀態。
同時,又融入了老子「無為」的觀點,看起來有點像大雜燴。
雖然,我感覺把老子「無為」的說法加進來有點強拉關係攢一波中國粉絲的味道。
可是佛教的修行方式確實和《當下的力量》當中的觀點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在《念處經》中有這麼一段話講述四念處的修行。
我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觀覺如覺念處,觀心如心念處,觀法如法念處。
而
觀身如身
就是在當下,有覺知。走路知道自己是在走路,耍手機知道自己是在耍手機,並且能夠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
迷之提問:作為一個計算機從業人員,你們覺得你們是在耍手機還是手機在耍你們?
所以:
當你的行為無意識而且沒有覺知的時候,當你沒有過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當下最真切的體驗的時候。
你覺得自己有在被自己掌控嘛?
當然,說實話《當下的力量》那一套觀點我其實是半信半疑(可能是我不具備慧根)。
因為裡面所傳達的觀點如果真的要去相信並且踐行的話是對我傳統認知的顛覆。
在我的教育體系和認知體系裡,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記得即使高中老師在講《逍遙遊》,在講《道德經》的時候書本有特殊的備註。
大概意思是無為而治的思想,有一定的滯後性不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
當然,同樣的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面,也沒有人能夠講得通什麼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也沒有人能夠做到所謂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去看《前赤壁賦》裡面: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都有一些半信半疑,人真的可以豁達如此?
還是說這種豁達是求而不得的酸。
我不敢相信,我們可以有別的追求。我更不敢去追求別的追求。
因為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我的父母沒有告訴我們:遵從內心的歡樂比獲得一份好的工作,一個好的學校更重要。
反倒更多的認為工作應該就是痛苦的,成年人的生活裡就是沒有容易二字。
我也很少能夠看到,有人會標榜那些沒有取得物質成功的人。
所以我不知道活在當下遵從內心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因而汲汲於所求大概會是我一生的狀態。
不過,當我真的焦慮到不行的時候,當所求不可達或者暫時不可達的時候。
我可以拿出《當下的力量》,拿出《道德經》或者拿出《莊子內七篇》來看一下看,告訴自己!
哦~ 原來人生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原來當下最珍貴,原來心心念念不過爾爾。
原來十萬二十萬平的房子不過一隅,還有山水無盡,明月無聲。
可是,我現在依舊沒有辦法和世俗的評價體系相對抗,以完全平和地心態去放棄追逐以十萬二十萬計價的一隅,而徹徹底底地奔向那山水明月。
不過,那也沒有什麼妨礙了,雖然現在不能從心而行。最後,也總會掙扎著走向一端。
最最後,我已經看到了自己在遙遠的未來住在20萬一平的大豪宅裡面輔導我閨女做作業了。
哈哈哈~
最後來一首打油詩:
君盼暴富未曾富, 京都疫情有反覆。且當回望抗疫日, 卻是來日暴富時。
看我的現在時,未來時,未來過去時,時空交疊態盼暴富手法。
哎~ 好好的一首《夜雨寄北》白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