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有人說了,80後的我們那一代,老師訓的還少嗎,那時好像抗打擊能力都很強,也沒人受挫跳樓自殺……
還有校領導對繆爸說,孩子自殺是她自己的事情(言外之意你家孩子脆弱)……
我想,這可能是這個社會成人世界裡集體無意識的心聲吧。
地獄,真的不在另一個世界,就在我們周圍!
(△最可愛的繆可馨)
成人世界不僅冷血,而且一臉糟逼,完全不明白跳樓的孩子內心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包括那位正能量老師和那些齊刷刷點讚的家長們,孩子的死,也喚不醒他們的同理心,成人們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真實的孩子在他們眼前,他們卻視而不見,就好像在看不見的平行宇宙裡。但他們卻是這個社會上,以愛之名對孩子行使教育權力的人——
在這些成人60、70、80年代的童年,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較貧乏,中國人的生命需求還處在較低的層次上——人們會滿足於有吃、有穿,有書念,有電影或電視看。
但90後,20後的童年,物質和精神食糧都變得豐富起來,孩子的生命和精神胚胎發展出了更加細膩更加高層次的需求——對高品質的愛與尊重的需求——
高品質的愛,不僅僅是對吃喝玩樂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成為自己,這要求成人世界對待孩子要 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願。允許孩子成為自己,首先要求教育環境要尊重孩子的個體感受。
我感受,故我在——只有尊重孩子的個體感受,允許孩子發展出較高水平的感受力,一個人才能活出自我精神發育的完整性與真正的創造力。
但今天行使教育權力的人們,對生命的精神存在品質,要求較低,對自尊的要求也較低,能跪著活就跪著,吃飽喝足就已經感恩戴德。至於什麼高品質的愛或無條件的愛,沒看見過,更沒有感受過,也不會奢求,更加不會給予孩子——
在這樣的成人世界裡,你們用正能量來統一他們的思想,這套意識形態的東西還真管用!但是,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就是害死人了——
孩子們已經發展出更加細膩更加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你不尊重我的個體感受,不尊重我的情緒與情感,而是非要以你那套統一化的標準答案來代替我的感受,這就等於否定我的存在!這就是精神虐殺,你一次又一次逼我修改,對我大吵大罵,情緒失控,還打我耳光?你一定要讓我屈從,是嗎?好吧,我還寧死不屈了。
不尊重我的感受,熄滅我的獨立意志=我不存在!
在我們這個整體思維大於一切的國度,個體感受的疼痛沒人看見、更沒人心疼。
以大局意識和整體思維為代表的的正能量,盤亙在這個社會的上空,黃金般炫目,統治一切。真實柔軟的個人感受,都收藏了起來。
而這個五年級的小姑娘,她不懂,她想要保留一點個人感受和情緒,於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一個社會,長期無視個體感受,只注重建立在整體概念之上的虛擬集體人格,那麼,由於沒有個體感受做支撐,這樣的社會成長起來的人格和心靈,匱乏具體的愛與情感的向度,匱乏豐富的個體化心靈感受,因此更加匱乏生命激情與創造活力。
抹殺個體感受性的標準答案式的教育,直接造成孩子的個體自我發育不良,無法活出自己。40%的北大新生認為人生無意義,真的太容易理解。
繆可馨跳樓前至少經歷了4個階段:反覆修改,嚴厲批評,動手掌摑,屈辱跳樓。
孩子屍骨未寒,家長群已是排隊點讚。讓人噁心的一幕出現了:
有人在家長群裡帶頭要老師洗地撐腰,呼籲全體家長:「所有群裡的同學,你們這隻一句話,袁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
然後底下瘋一樣的排隊點讚,站隊表態。這就是中國政體薰陶之下的家長們的政治素養!
而悲痛欲絕的繆繆家長這時才發現,自己早就被踢出了群……
整個教育都充滿了跪舔權力和精神控制的戾氣。控制孩子的個體感受、控制家長,以孩子為綁票,恩威並施 ,管控一切。袁老師跪在正能量之下就可以殺人於無形。
那麼,這些跪著求生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沒有跳樓,就等於抗挫折力很強嗎?他們活得怎麼樣?
現在所有的孩子,真的連反叛的氣力都沒有了——軍事化管理風格的學校,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教育共識。美國軍隊需要規馴殺人機器,我們的學校也需要泯滅人性嗎?
學校裡,沒有真正的關愛氛圍與生命活力,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戴眼鏡——佝僂的脊背上書包沉重——孩子還沒有長大已然滄桑。
家庭和學校,處處充滿了屏蔽自我感受的控制,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成器——成為被社會使用的、沒有知覺的肉身機器。
每個人必須成為整體機器上的螺絲釘,必須整齊劃一,每天的作業和每項家長籤名帥鍋任務,都追求100%絕對完成,因為這是來自教育權力的神聖命令,學生和老師都被裹挾著,犧牲掉個人感受,疲憊地跟隨大流旋轉著……
在疫情勝利的整體管控之下,正能量思維更加決絕,更加正確,孩子們連一點點自由的喘息也不可能擁有了。
然而,愛的氛圍與創造活力,只誕生在自由自在的氛圍裡——可是管理者沒有自信,怕失控,怕失去權力,所以狠心壓抑、熄滅孩子的生命活力。
教育權力打著公共管理的旗號行使控制,但是,如果這個管理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感受,這樣的整體利益將被個體感受所解構——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的孩子都活在成人世界裡,卻又活在無形的玻璃瓶裡——孩子們在溺水,在窒息,而他們卻在抽乾那個狹小空間裡的氧氣。
綠!20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