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愛太粗糙——小學生繆可馨跳樓,因為她抗打擊能力不夠強?

2020-08-29 綠思想呢

評論區有人說了,80後的我們那一代,老師訓的還少嗎,那時好像抗打擊能力都很強,也沒人受挫跳樓自殺……

還有校領導對繆爸說,孩子自殺是她自己的事情(言外之意你家孩子脆弱)……

我想,這可能是這個社會成人世界裡集體無意識的心聲吧。

地獄,真的不在另一個世界,就在我們周圍!

(△最可愛的繆可馨)

成人世界不僅冷血,而且一臉糟逼,完全不明白跳樓的孩子內心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包括那位正能量老師和那些齊刷刷點讚的家長們,孩子的死,也喚不醒他們的同理心,成人們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真實的孩子在他們眼前,他們卻視而不見,就好像在看不見的平行宇宙裡。但他們卻是這個社會上,以愛之名對孩子行使教育權力的人——

在這些成人60、70、80年代的童年,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較貧乏,中國人的生命需求還處在較低的層次上——人們會滿足於有吃、有穿,有書念,有電影或電視看。

但90後,20後的童年,物質和精神食糧都變得豐富起來,孩子的生命和精神胚胎發展出了更加細膩更加高層次的需求——對高品質的愛與尊重的需求——

高品質的愛,不僅僅是對吃喝玩樂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成為自己,這要求成人世界對待孩子要 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願。允許孩子成為自己,首先要求教育環境要尊重孩子的個體感受。

我感受,故我在——只有尊重孩子的個體感受,允許孩子發展出較高水平的感受力,一個人才能活出自我精神發育的完整性與真正的創造力。

但今天行使教育權力的人們,對生命的精神存在品質,要求較低,對自尊的要求也較低,能跪著活就跪著,吃飽喝足就已經感恩戴德。至於什麼高品質的愛或無條件的愛,沒看見過,更沒有感受過,也不會奢求,更加不會給予孩子——

在這樣的成人世界裡,你們用正能量來統一他們的思想,這套意識形態的東西還真管用!但是,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就是害死人了——

孩子們已經發展出更加細膩更加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你不尊重我的個體感受,不尊重我的情緒與情感,而是非要以你那套統一化的標準答案來代替我的感受,這就等於否定我的存在!這就是精神虐殺,你一次又一次逼我修改,對我大吵大罵,情緒失控,還打我耳光?你一定要讓我屈從,是嗎?好吧,我還寧死不屈了。

不尊重我的感受,熄滅我的獨立意志=我不存在!

在我們這個整體思維大於一切的國度,個體感受的疼痛沒人看見、更沒人心疼。

以大局意識和整體思維為代表的的正能量,盤亙在這個社會的上空,黃金般炫目,統治一切。真實柔軟的個人感受,都收藏了起來。

而這個五年級的小姑娘,她不懂,她想要保留一點個人感受和情緒,於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一個社會,長期無視個體感受,只注重建立在整體概念之上的虛擬集體人格,那麼,由於沒有個體感受做支撐,這樣的社會成長起來的人格和心靈,匱乏具體的愛與情感的向度,匱乏豐富的個體化心靈感受,因此更加匱乏生命激情與創造活力。

抹殺個體感受性的標準答案式的教育,直接造成孩子的個體自我發育不良,無法活出自己。40%的北大新生認為人生無意義,真的太容易理解。

繆可馨跳樓前至少經歷了4個階段:反覆修改,嚴厲批評,動手掌摑,屈辱跳樓。

孩子屍骨未寒,家長群已是排隊點讚。讓人噁心的一幕出現了:

有人在家長群裡帶頭要老師洗地撐腰,呼籲全體家長:「所有群裡的同學,你們這隻一句話,袁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

然後底下瘋一樣的排隊點讚,站隊表態。這就是中國政體薰陶之下的家長們的政治素養!

而悲痛欲絕的繆繆家長這時才發現,自己早就被踢出了群……

整個教育都充滿了跪舔權力和精神控制的戾氣。控制孩子的個體感受、控制家長,以孩子為綁票,恩威並施 ,管控一切。袁老師跪在正能量之下就可以殺人於無形。

那麼,這些跪著求生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沒有跳樓,就等於抗挫折力很強嗎?他們活得怎麼樣?

現在所有的孩子,真的連反叛的氣力都沒有了——軍事化管理風格的學校,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教育共識。美國軍隊需要規馴殺人機器,我們的學校也需要泯滅人性嗎?

學校裡,沒有真正的關愛氛圍與生命活力,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戴眼鏡——佝僂的脊背上書包沉重——孩子還沒有長大已然滄桑。

家庭和學校,處處充滿了屏蔽自我感受的控制,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成器——成為被社會使用的、沒有知覺的肉身機器。

每個人必須成為整體機器上的螺絲釘,必須整齊劃一,每天的作業和每項家長籤名帥鍋任務,都追求100%絕對完成,因為這是來自教育權力的神聖命令,學生和老師都被裹挾著,犧牲掉個人感受,疲憊地跟隨大流旋轉著……

在疫情勝利的整體管控之下,正能量思維更加決絕,更加正確,孩子們連一點點自由的喘息也不可能擁有了。

然而,愛的氛圍與創造活力,只誕生在自由自在的氛圍裡——可是管理者沒有自信,怕失控,怕失去權力,所以狠心壓抑、熄滅孩子的生命活力。

教育權力打著公共管理的旗號行使控制,但是,如果這個管理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感受,這樣的整體利益將被個體感受所解構——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的孩子都活在成人世界裡,卻又活在無形的玻璃瓶裡——孩子們在溺水,在窒息,而他們卻在抽乾那個狹小空間裡的氧氣。

綠!2020.6.15.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繆可馨跳樓對老師們的警示!
    前幾日,湖北一小學生繆可馨,因為寫了一篇《三打白骨精》的作文,批判虛偽的世界和人性的複雜,被老師一棍子打死,給予批註:作文充滿負能量,可能存在其它嚴重問題的繆可馨,受了這句話導火索話的刺激,衝到陽臺跳了下去,自殺身亡。
  • 從崔雪莉自殺到小學生繆可馨跳樓,為何人間天使正在紛紛死去?
    ;後又研究她對繆可馨的打壓是不是因為繆可馨沒有參加她開設的作文補習班;最後通宵達旦的找袁老師有沒有在課堂中對學生存在過辱罵和毆打行為。還有人認為是繆可馨太脆弱,抗壓能力太差,被老師批評兩句就想不開去跳樓。
  • 在繆可馨事件中,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
    據媒體報導,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5年級小學生繆可馨,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樓身亡。8天後,常州市金壇區政府辦、教育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不過,對於這一結果,家屬並不認可,隨即爆料稱,當時繆可馨剛上完作文課,事發前,她的作文被老師評價要「傳遞正能量」。這一事件,經過媒體的報導、自媒體的討論,在網絡上激起了很大的情緒。顯然,一句簡單的「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並不能完全釋疑,也不能由此斷定,當時的課堂和繆可馨的跳樓完全沒有關係。
  • 繆可馨跳樓事件疑點多,真相在哪裡?
    繆可馨上完語文課後跳樓,家長能提供的主要材料就是繆可馨的讀後感及其語文老師的評語。目前網友爭論主要集中在語文老師給繆可馨的作文評語是否存在問題,是否就是導致她跳樓的直接原因。而官方調查重點是孩子跳樓前是否被老師打罵侮辱,並不關心作文評語這件事。我覺得官方調查思路是對的,但調查能否深入,結論是否可靠能服眾是關鍵。我個人覺得繆可馨的死疑點多,應該好好查明真相,對誰都公平。
  • 小學生繆可馨之死:不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為什麼要當老師?
    如果僅看到這裡,繆可馨跳樓自殺這種行為,就顯得奇怪了:袁老師既沒批評你,也沒體罰你,為何做出這種選擇呢?後來的爆料,讓大家隱隱能想到繆可馨自殺的原因——繆可馨在去年曾經遭到袁老師掌摑。因此,網友認為其「業務能力稀鬆平常,且師德敗壞」。他們為袁燈美老師鳴不平——· 現在的學生這麼脆弱?批改個作文就要去跳樓了?老師真是高危職業。· 怕老師就不要去學校啊!
  • 跳樓輕生的悲劇發生在小學生身上,痛定思痛:稚嫩的生命誰來呵護?
    最近,常州市的五年級女小學生繆可馨,因寫了《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被老師批閱並要求其反覆修改後,還是不合老師的心意,繆可馨無助又失望,隨後索性跳樓結束了自己稚嫩的生命,一了百了。留下了數頁勾勾畫畫過的筆跡,紅的刺眼銷魂,黑的黯然傷心。痛定思痛,不能不發人深省。
  • 繆可馨去天堂,在人間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近日,「繆可馨跳樓事件」牽動著人們的心。就在6月4日下午,繆可馨小朋友上完作文課後,她翻越四層欄杆墜樓身亡。還有的網友認為小孩子未免太過脆弱,被老師指責幾句就去跳樓,心理承受力有待提高……我認為孩子年紀小,面對一些打擊表現出消極應對,非常正常。實際上不要說孩子,一些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加強。我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絕非孩子墜樓的主因,充其量只能算是次要原因。而真正的主因是權威效應。什麼是「權威效應」?
  • 繆可馨事件啟示:是否該放棄快樂教育,擁抱挫折
    繆可馨一生,比一瞬更短,只十載。10歲這年她選擇縱身一躍,結束尚未綻放的一生。一篇被粗暴修改的作文,就是她結束生命的導火索。老師有錯,她自己是不是也沒對自己負責呢?作文被要求「正能量」,她選擇去死2020年6月4日下午,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在語文課後從四樓翻越欄杆墜落身亡。
  • 小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究竟是誰逼死了她?
    騰訊新聞6月13日的報導是這樣描述的:「6月4日15:14分,江蘇一名五年級的學生繆可馨在兩節作文課後,翻過欄杆,從四樓墜樓而亡。」騰訊新聞·《小學生作文課後墜樓身亡,家長群內出現點讚現象》重點在兩節作文課後,為什麼呢?因為她的一篇作文反覆修改卻沒有通過,老師說作文需要傳播「正能量」。
  • 小學生繆可馨墜樓:當孩子受到不公平對待時,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
    那時,下午3點的陽光正辣,老師坐在教室裡批改作文,同學們瘋瘋打打地往廁所跑去,而她再也不能加入其中了。墜樓後,繆可馨雖被及時送去了醫院,但終因搶救無效死亡。就這樣,一個本來可以充滿各種奇蹟或可能的生命離開了人世,沒有遺言,沒有不舍。警方很快就排除了他殺或誤殺等可能,證實孩子跳樓屬於自殺行為。
  • 繆可馨的跳樓,鍾美美的模仿,誰來揭開課堂的真相
    最近,江蘇常州金壇小學生繆可馨和黑龍江鶴崗初一男生鍾美美,這兩個名字特別引人關注。一女一男,一南一北,一個小學生,一個初中生,都是青春年華,懵懂少年。一個卻早早離開我們,給家人帶來無盡的傷痛,一個自製的模仿視頻很火,給廣大網友帶來快樂與沉思。
  • 繆可馨跳樓:孩子沒有抗辯能力的沉默,是滋生老師權力濫用的溫床
    她叫繆可馨,和我女兒一樣大,同樣的上五年級。今天晚上我第一次看到繆可馨的報導,我哭了。因為就在今天下午,跟女兒談心,她突然大哭,止不住眼淚。她控訴了一件時隔五年被老師體罰的往事,並且影響她到現在。我在繆可馨報導的評論底下,又一次看到了人們對孩子脆弱心靈的抨擊。
  • 憑什麼要求她堅強|繆可馨事件
    顯而易見的意思就是,繆可馨的作文不夠正能量,必須重寫。 也正是在此之後,繆可馨於下課後從四樓墜落。 我們暫且不給繆可馨的墜樓下定義,究竟是不是因為老師的「不夠正能量」言論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創傷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 繆可馨跳樓自殺,家長群卻點讚「老師沒錯」?討好的樣子,真噁心
    在前幾天沒有微博熱搜的日子裡,我最期盼上熱搜的,是小學生繆可馨作文課後跳樓身亡這件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它。隨著事件一再反轉,我們似乎越來越接近真相了,我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6月4日,江蘇常州五年級的小學生繆可馨在上完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 繆可馨事件誰之過?家長、老師還是學校?
    我們來簡單地回顧一下媒體報導的事件始末:作文課上,老師認為繆可馨的作文不是很好,寫了一句「傳播正能量」的批語,意思就是作文的負能量多,告訴孩子要寫正能量的東西。孩子在那一刻可能備受打擊,於是就跳樓了。表面看不應該呀!只是作文被批評了一句,怎麼就想不開跳樓呢!
  • 俠客島:繆可馨之痛
    具體言行如何就不詳述了,不夠正能量。袁老師自己也終於承認,去年扇過繆可馨一耳光。這還能怎麼說呢?打學生就跟家暴一樣,只有0次和100次之分。其次,辦校外補習班。在職教師辦校外收費補習班是嚴重違規行為,教育部和各地教委均三令五申禁止。第三,收家長紅包。這更是不對,該怎麼處分就怎麼處分。
  • 繆可馨跳樓事件反思:遇上好老師是運氣,遇不上是生活
    那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繆可馨原來的作文和被老師改過的作文: 比如,在繆可馨的作文裡,她寫「唐僧師徒走到白虎嶺,大家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被老師劃掉,「白骨精化作了一個美若天仙的村姑」,「美若天仙」也被劃掉。 但是,類似的這些有關細節的描寫,一點都沒有多餘,反而給作文添了不少彩。
  • 當年因為作文不正能量,我也差點跳樓
    繆可馨小朋友被袁老師痛批時,想必也是這般感受。但她比我勇敢,因為我最後慫了,或許是我比她大三歲的緣故。我父母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是樸實的農村人,一輩子尊師重教,他們當年認為老師是不會錯的,情有可原。但今天的有些年輕家長,竟然還那樣盲信老師,他們不是沒文化,是沒是非。悲哀。
  • 繆可馨墜樓事件:正能量不背鍋
    在最終官方調查結論沒出來之前,姑且不談他(她?)的師德問題。大家憤慨於袁老師以正能量為由批改繆可馨小朋友的作文,把一篇明明很好的作文,修改判定為差的作文。進而指出正能量觀念害人——正能量太冤枉了!作為多年的小學語文老師,以我的觀察與判斷,從這位袁老師作文本上的紅批看,這位袁老師在這件事上,首先不是師德問題,也不是正能量思維方式的問題,而是水平!水平!!水平!!!問題。
  • 繆可馨之死:我們該反思什麼?
    ,因為接受不了老師對其作文的批改評語而跳樓身亡了。這是一個剛剛長大的孩子,怎麼就輕易地選擇了跳樓了呢?人世間的美好,她還沒有好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呢。對於繆可馨去世的原因,家長與學校的老師各執一詞。家長認為是孩子之前沒報老師課外的作文培訓班,引起了老師的針對行為。老師對孩子有過侮辱、扇耳光的行為,這次的作文課堂上,又專門對孩子的作文進行了一節課的批評,導致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才跳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