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2020-12-22 歷史知心人

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著名作家麥家的兒子在進入青春期後變得十分封閉,像所有青春期的叛逆小孩一樣,拒絕與他進行任何交流。

兒子的房門,就如同對他的心門,一關就是三年。

在麥家的心中,心疼與痛苦交織。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

麥家直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他的孩子。有時候,這種陪伴就像是陪著一頭老虎,需要小心翼翼。

事業上的風光掩蓋不了生活中的短暫失敗,作為一個父親,他也有過一段晦暗的時光。作家應該是內心豐富、語言犀利,但當中年期遇上青春期,這些都毫無用武之地。

青春期,是不可跨越的一道坎,有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家庭的問題,跨過去就是經歷,跨不過去就是滄桑。

兒子緊閉房門,上千個日子,再也沒有打開過

初二時,麥恩突然將自己封閉了起來,不願意再去學校。整整三年時間裡,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以打遊戲、上網為生,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房間。

這樣的情形,想必說到了很多父母的痛處。不只從初二開始,從9歲左右進入青春期,很多孩子就有了關閉房門、不允許父母進入的苗頭。

家長們說,孩子到了叛逆期,對著門說話好多年了,多有畫面感,我也經歷過相同的情況。

為了緩和父子關係,麥家決定好好陪伴兒子。但是,「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麥家說:我不想做那個父親,孩子十幾年不跟你交流,我不想有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我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忍受,而且,覺得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麥家坦言,他很感謝妻子和自己的堅持,在那些瀕臨絕望的時刻,他們始終沒有放棄。他們耐心地陪伴兒子走過苦痛的青春期,陪著他受罪,陪著他成長,陪著他從水深火熱中走出來。

默默的守護,終有一天,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貳 寫給兒子的一封「和解」的信,也是寫給父親的一封「還債」的信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麥恩本該參加高考的那一年。看到過去的同學都開始衝刺大學,他似乎一夜醒悟,惡補英語,學習畫畫,準備報考國外的藝術類學校。「申請了8所大學,最後收到6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包括他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了12000美元的獎學金。

2016年8月,麥恩即將出國求學。在離家前的晚上,麥家翻看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想起一路的陪伴,百感交集。於是,他決定給兒子寫一封信。

深夜,他將夾著兩個信封的空白筆記本放進兒子的行李箱,一個信封裝著2000美元的生活費,另一個信封裡,則是這封信。

麥家在筆記本扉頁給兒子的留言

信中,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親,面對著即將遠行的兒子,心頭湧現的種種不舍與牽掛。

第二天,覺得兒子應該下飛機到學校了,麥家才忐忑地發了一條微信問:「有沒有找到錢?」

兒子說:「有。」

麥家又小心翼翼地問:「還有看到別的嗎?」

過了許久,麥家收到了兒子發給他的兩個流淚的表情,一下子把他的眼淚逼下來了。

真正和解的,除了麥家和他的兒子,還有麥家和他的父親。

人生海海 用愛和解

讀起這些字句

你是否也會覺得似曾相識

或許是你要到另一個城市上學的時候

或許是你打好包裹準備外出闖蕩的時候

或許是你已經要建立自己家庭的時候

這些情意綿長的話語

肯定也曾在你耳邊絮絮叨叨了許多回

甚至,你還曾經不耐煩過

但對於一位父親來說

從教孩子蹣跚學步時就在計劃了

總有一天得放孩子遠去

就這一封信

他準備了整整18年

「所以,如果哪天你突然意識到

你的爸爸媽媽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

不要以為那是出於一份恐懼,

那是出於一份愛。」

讓我們珍惜吧!

莫言讀過後讚不絕口,為了他,董卿推掉了所有主持

除了這封寫給兒子的信,麥家還寫過一封《致父信》,信中,滿是悔恨,滿是眼淚,為了那個他曾經叛逆的父親,那個他17年沒有說過話的父親:

父親,我現在真的很難過,真的難過,太難過了。父親,你一輩子給了我很多,我想最後再要一點,要你一個清醒的笑容,一個確鑿的認可,一聲安慰,一聲原諒,一個父子情深的擁抱。

可你沒有給我,父親,你就那麼走了,沒有給我一點點,連一個輕淺的笑容和撫摸都沒有。父親,你是給不了還是不想給我?

他不求功利,放慢腳步,懷揣著十年磨一劍的恆心和虔誠,如打鐵那般,鍛造出一部成功的轉型之作--《人生海海》。

去年在《人生海海》正式發布前,董卿為了能參新書發布會,推掉了所有的節目。

在發布會上,讀起麥家向父親寫的致歉信,也讓董卿默默地流淚。

讀完《人生海海》之後,董卿說:

「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面,對著電腦。天色越來越黑,可是我覺得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去開燈。電腦藍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臉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淚。」

因為《人生海海》戳中了她內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

在《人生海海》出版前,麥家給莫言發了一條簡訊。

很少寫推薦文語的莫言,為《人生海海》鄭重地寫了推薦語,並連連感嘆自己把這本書已經看了兩遍了。

他說:「這部《人生海海》,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麥家曾經說:「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中國家庭式的教育存在在我們每個人的家庭中,如果你也深陷原生家庭的關係,無法想通,那建議你也讀一讀。

這本書還不到60塊錢,但是卻讓無數人在這本書中仿佛看到了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和解,也許只差這一步!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看過《人生海海》的朋友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

腰封上有一句「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送給童年受傷的你,也送給在大城市獨自奮鬥的你。

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浮沉!

有人說:「如果你覺得你的命運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運產生了矛盾和衝突,甚至受不了的時候,不妨去看一看《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於此意。

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

全書55元精裝版,一次又一次把倉庫賣空後,又一次新上架。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在此書中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相關焦點

  • 作家麥家談兒子「青春期的叛逆」: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得小心翼翼
    在綜藝節目《朗讀者》上,作家麥家談起了兒子的青春期。作者麥家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就十分的叛逆,他都不敢去輕易惹自己的孩子,說起那段時間,他就感覺像是陪伴一頭老虎,得小心翼翼。兒子十分的叛逆,初中畢業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整整高中三年都呆在家裡,是麥家小心翼翼地陪伴了孩子,用耐心陪他走過了那段時間。
  • 麥家《致父信》令無數人落淚:人生終究要與不完美的父母和解
    但聊起自己的父親,他們又表現得和大多數人一樣,有些自卑,有些怨恨,又有些愧疚。這也是很多中國父母的「通病」所致:他們對孩子的愛,卻常常讓孩子受到了傷害。麥家的父親就是如此。他是位普通農民,家裡成分不好,還要養活一家老小,脾氣也格外暴躁。而年少的麥家非常叛逆,經常跟別人打架,為此沒少挨父親的打。因為父親的毒打,父子之間產生隔閡。
  • 麥家親歷如何挽救網癮少年?兒子輟學打遊戲3年,卻考入心儀大學
    如何陪伴網癮少年,作家麥家最有發言權。他兒子初中開始,曾在家裡打了整整三年遊戲,但現在已經成功走出來,考上了美國一所非常好的藝術學院。朗讀者第3期,麥家在舞臺上公開了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為「2017年最美家書「。
  • 麥家:兩個信封,一封2000美金,一封兒子的信,董卿聽後淚奔
    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叫蔣家村的地方,12歲那年,同學辱罵了他的父親,他氣不過,和同學打了起來,三個同學打他一個,把他打得鼻青臉腫。麥家氣得要死,晚上堵在一個同學家門口,準備和同學決一死戰。結果,父親趕來,當著同學父母面狠狠扇了他兩個大耳光,鮮血直流。之後,父親一直被麥家視為仇人。
  • 麥家:兩個信封,一封2000美金,一封給兒子的信,董卿聽後淚奔
    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叫蔣家村的地方,12歲那年,同學辱罵了他的父親,他氣不過,和同學打了起來,三個同學打他一個,把他打得鼻青臉腫。麥家氣得要死,晚上堵在一個同學家門口,準備和同學決一死戰。結果,父親趕來,當著同學父母面狠狠扇了他兩個大耳光,鮮血直流。之後,父親一直被麥家視為仇人。
  • 麥家17年不叫爸爸,27年不回老家,寫小說《人生海海》與父親和解
    麥家說,這本書是為了和父親和故鄉和解而寫。父親、童年和故鄉,一直是麥家的傷疤,是他不願回憶的過往。1964年出生的麥家,出身成分不算好,外公是地主,父親被打成Y派。他的童年充滿了黑暗,又窮又感覺低人一頭,被老師歧視,被同學嘲笑欺負。有一次,村裡比他大的幾個孩子又打了他一頓,年輕氣盛的麥家氣憤的去堵人家門口,想要討回公道。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作者:主創團·安歌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表姐給我打電話,哭著說,兒子剛上初一,最近考試成績大幅度下滑。 她本想和兒子認真談一下,可推開房門,兒子斜躺在床上刷手機,對她視若無睹。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橫衝直闖,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若家長管的多,孩子就會頂撞,故意與父母為敵,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當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不再和氣,不再交流,父母就要換種相處方式,不能硬碰硬,想辦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解!
  • 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麥家:與父親冷戰20年,在靈堂守著他的遺體寫稿,3年無法正常說話
    12歲時由於不堪忍受同學對父親的言語侮辱,年幼的麥家進行反抗,卻被幾個孩子暴揍一頓。受了欺負的麥家決定找肇事者報仇,但匆匆趕來的父親不但沒幫他,不還扇了麥家兩個大耳光,毒打他一頓。這件事徹底傷了麥家的心,令敏感又脆弱的麥家,倔強到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沒有和父親說過話。此後,麥家在外求學、打拼,寫書創作,後憑藉《暗算》獲得茅盾文學獎,聲名大噪。麥家拒絕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選擇在外漂泊。
  • 《人生海海》:父親離世驚醒夢中人,麥家的自我救贖之路!
    2011年9月底的一天晚上,麥家接到電話,說老父親可能不行了。放下電話,麥家匆匆趕到彌留之際的父親身邊。僅僅逗留了二個小時,麥家又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室。因為,他手頭正在趕一篇稿子。這篇稿子的上半部已經在《收穫》雜誌發表,下半部還在麥家的手中。此時,離交稿僅剩下一天半的時間。
  • 從小憎恨父親,冷戰20多年終因地震和解,麥家:錯了可以重來
    這個少年就是因發表《暗算》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麥家,那時候他還用本名蔣本滸。這次挨打之後,麥家從此遠離家庭,疏遠了父親。直到2008年,麥家在汶川地震的災區,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一個與他父親年齡差不多大的老人,正懷抱四十多歲兒子的屍體嚎啕大哭,心中酸楚。他突然間想起,如果此時死去的是自己,父親也一樣會悲傷吧。
  • 麥家 戰爭曠日持久
    江璐回憶起那時的麥家,「他就像快要吹爆的一個氣球一樣,自信心特別的滿,對待很多事情他是非常武斷非常強勢的,對人的態度也是,身邊人看到他都非常緊張。」直到父親的去世戳破了這隻氣球。1984年,軍校畢業之後,麥家和同學姜漢進入部隊保密單位工作,駐紮在福州的一座小山。姜漢記得,自己一頭扎到了工作中,麥家則一頭扎到了小說創作裡。他向《人物》回憶,每次下夜班往山下走,他都會經過麥家的宿舍,燈亮著就會進去坐一坐,那是一個十來平方米的房間,剛好擺下床、書桌和柜子,沒有衛生間,窗外種著一排翠綠的芒果樹。
  • 朗讀者麥家最美家書《致信兒子》全文 收好這封家書
    昨晚央視播放的《朗讀者》中,作家麥家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為《朗讀者》開播來的一枚催淚彈。《朗讀者》現場,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後」、「00後」直接哭了.....這封被網友稱為「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希望能看到麥家的信。如果你還沒有收看這檔節目,那麼請收好這封家書吧,或許對你有啟迪。
  • 麥家寫給兒子的信全文內容 麥家《致信兒子》純享版視頻
    麥家錄製《朗讀者》。  上周末,由董卿擔任製片人並主持的央視節目《朗讀者》播出了第三期。作為首位登上《朗讀者》的作家,「中國諜戰小說之父」麥家朗讀了一封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信件。節目播出後,這封《致信兒子》引發了觀眾和網友的熱烈討論,被稱作「2017最美家書」。
  • 《人生海海》創作揭秘:父親、童年和家鄉竟是麥家難以言喻的痛苦
    但是這父親疾病突然發作了,他的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再也無法與他交流了。兩個身體之間的距離很近,但是心還很遠。即使父親去世,麥家也因工作原因而錯過了這一機會,而且始終缺乏和解的機會。在這種背景下創造了``"人生海海"''。在父親去世的刺激下,麥家重新審視了過去的歲月,從他們的家鄉,童年和自己的內心開始,希望正式地調和過去。
  • 12歲少年被父親扇兩耳光,結仇20年後,回首父親已老年痴呆
    1964年,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大源鎮蔣家門口村。艱難十年,給麥家留下了童年陰霾,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立場有問題,他從小就被同學、老師被歧視。這兩巴掌,使他沒再喊過父親。從那時起,麥家將自己封閉了起來,他開始不與人玩,不與人交流,天天寫日記,孤獨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寫日記是他的交流方式。麥家在日記寫下:「我這一輩子,不會再喊他了。」麥家說:「心窩裡插了一柄刀,怎麼也撥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