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列暑假學習計劃,可計劃年年列,年年都無用。
為什麼說無用呢?因為從一開始列計劃就已經註定了你的計劃不會有效果,那怎麼樣的暑假計劃才是一個合格且具有操作性的計劃呢?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
先算一算整個暑假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時間。
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兩個月,有可能孩子需要走親戚,出去度假等等,把這些天數除開,那麼剩下的可能就是45天左右。
然後孩子有半個月需要在外面上補習班,那麼真正完全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只剩下30天左右。
那麼我們的計劃就要做兩種,第一種是不上補習班的時候怎麼安排每天的時間;第二種是要上補習班的時候怎麼安排每天的時間。
算一算孩子在暑假需要提升的科目有哪些?小學一般都是語文和數學,有的學校也有英語,那麼初中的話還會有物理,化學等等。
然後再思考一下,在這個暑假是要把所有的科目都安排學習,還是重點抓自己比較弱的科目。
需要狠抓的科目是理科類的還是文科類的?以背誦為主,還是以做練習題為主?
就是把每一個科目細分到每一天的每一個時間點。
我們以小學生全天自主學習為例,為了簡單好說明,只用語文和數學來講。
7:00~8:00,起床洗漱、吃早飯
8:00~9:00,背誦一首古詩,讀三篇課文
9:00~10:00,語文抄寫或聽寫一個單元生字及詞語,改錯5遍
10:00~11:00,語文閱讀練習,做完並改錯
11:00~12:00,語文作文練習(第1天找素材、列提綱;第2天寫作文;第3天修改作文)
12:00~14:00,吃午飯,睡午覺,休息
14:00到18:00,學習數學(看書一個章節,做同章節試卷兩張並改錯,正確率要求90%以上)
18:00~19:00,吃晚飯並休息
19:00~20:30,體育運動或者休閒娛樂
20:30~21:30,看課外書(大約每周一本書)
21:30~22:00,洗漱睡覺
在這一個暑假學習時間表裡面,我們把時間劃分到每一個小時。在每一個小時裡面,真正的學習時間大概是40~50分鐘,剩下的10~20分鐘是休息時間。
也就是說,具體的休息時間由孩子學習效率的高低來決定。做得快,休息的時間就多一些;做得慢,休息時間就少一些。
整個學習,重點在於每一項學習裡面,我們把要求達到的具體目標都寫清楚了。
比方說在讀書的那一個小時裡,必須背下一首古詩,再讀三篇文章,而不是概括地寫「讀書」。
再比如下午學習數學,我們就要求每天看一個章節(這是數量的要求),做同章節試卷兩張並改錯(這也是數量的要求),正確率要求90%以上(這是質量的要求,避免孩子只圖快而不重質量)。
就是說,目標寫得越具體,孩子的目標就越明確,他就越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數量。
這只是我舉的一個大概的例子,當然孩子們還會有暑假作業,也可以分配到每一天具體的時間段裡面。
例如有多少頁暑假生活,或者要寫多少課生字,都按照天數分配進去,一天不落。
計劃做好以後,就要求孩子嚴格執行。
例如某一天該寫作文,時間到了孩子還沒有寫完,那麼到了晚上的娛樂時間就不能休息,自己去把作文補寫完。
孩子有可能會試探家長的底線,看一看我今天、明天、甚至後天都不完成作業,家長會怎麼處理。
家長只要嚴格執行每天規定的任務,要求孩子必須完成,那麼家長堅持三到五次,孩子就知道你的底線不可突破,他就會自己每天按時完成所有的任務了。
計劃執行一周左右,要和孩子一起檢查,每天的任務是否能按時完成,如果完成不了,要分析是孩子學習效率的原因,還是內容安排太多的原因。
針對原因對計劃作微調。
計劃執行到三分之一或過半時,要再次檢查計劃,看原來計劃的內容在規定時間內能否完成。
例如要30天自學完一本數學書,時間過半,學習內容卻沒有過半,說明計劃的執行滯後了,可以在數學上每天多加一個小時,把其他計劃執行提前的科目調一個小時出來。
總之,學習不在於一天的勤奮,在於長久的堅持。只要家長陪著孩子每天認真努力,一個暑假是可以超越很多學生的。
計劃做好以後,最好是列印或者抄寫出來,貼在孩子的書桌前,讓孩子看到,知道自己每天哪個時間點應該做什麼事情,只需一個星期,孩子就會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在一天當中有半天的時間需要上補習班,那麼剩下的半天和晚上,也是可以規劃學習的。
針對初高中的學生,時間顆粒就會劃得更細。
例如我女兒即將初三,全天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時間,除了吃飯和必要的休息,安排的都是學習。因為初中科目多,想要提升的學習內容也多,因此就沒有辦法像小學生一樣安排太多的休息。
家長和孩子都要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穫」的道理。
所謂的彎道超車,是別人跑得慢,你跑得快,否則你雖然在跑,但是跑得不夠快,是沒有辦法彎道超車的。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暑假逆風翻盤,下學期成為一個真正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