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生時,宿舍四個人,除了我之外,一個西藏的,兩個南方的,他們平時在宿舍給家人打電話我完全聽不懂啥意思,但是每次我用家鄉話打電話,他們三人全部能聽懂,沒有一點秘密可言,實在太尷尬了。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語言也極其豐富,各種方言更是數不勝數,我是山東人,我們縣與江蘇,河南相鄰,光我們縣就有五種方言,有時候一個班的同學說話都聽不懂,不得不感慨中國語言的豐富。
在這些方言中,根據地域性,使用人數以及影響力,大多數認為主要七大方言體系,分別是:
1、北方話(簡稱:北語)北方話也就是現在的官語,大家通常使用的普通話,北方話主要包括了華北地區,東三省等地,使用人口眾多,通俗易懂,我就是屬於北方話,這也是為啥我用家鄉話打電話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原因了。
2、廣東話(簡稱:粵語)廣東話主要是珠江三角洲附近使用,包括廣東,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小時候我們看港片時,好多都是粵語的,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粵語歌了,黃家駒的每首歌都是那麼的經典好聽,雖然有些聽不懂啥意思,但絲毫不影響我們對這些歌曲的喜歡。
3、江浙話(簡稱:吳語)吳語又稱為吳越語,從這個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存在的歷史,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吳語好聽又有趣,辛棄疾曾說「醉裡吳音相媚好」,就是在誇讚吳語的風趣。
4、福建話(簡稱:閩語)閩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體系了,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廣東省、海南島、雷州半島。閩語底下包括了閩中,閩東,閩南,閩北等方言,各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語言特點,雖然同為閩語,內部相互溝通也是非常困難。小時候經常唱的《愛拼才會贏》就屬於福建閩南語。
5、湖南話(簡稱:湘語)湘語主要以長沙話為主,是七大方言中流行地域相對較小的一種方言。使用人數也在2500萬以上。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的就是一口湘語,用湘語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了」,也是湘語記載歷史的時刻。
6、江西話(簡稱:贛語)江西話主要在江西境內,分布在贛江的中下遊、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使用贛語的人數佔中國人口的5%,世界排名三十八位,人數也是非常多的。
7、客家話(簡稱:客語)客家話主要分布在廣西,福建,臺灣,江西等地,也是臺灣的官方語言,說話很嗲很嗲的發音就是它了,全世界有7000多萬人在使用。
方言是中國的文化特色,每一種方言的背後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傳遞,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包容性,完全有其存在性,非常有保留的價值和意義。
初中教材中有篇文章是《最後一課》,講的是德國納粹攻佔法國,不允許他們再用法語了,老師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節法語課上說:「我們必須把法語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語言是一種無形資產,一種語言的消失也就意味著一種文明的消失,中國如此多的方言就是無比珍貴的瑰寶,必須要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