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君的話
中國國土遼闊,匯聚著形形色色的文化以及多如繁星的方言,每一種方言都蘊藏著獨特的故事,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有些地方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到達,有些方言一輩子也沒機會接觸,正因如此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家鄉之外,天南地北,那些我們不曾到達的地方,都說著些什麼樣的方言呢?
1、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是七大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內部一致性較高。除了北方,中國的西南地區、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等地,都是官話區(詳見文末《官話到底是什麼方言》)。
官話包括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也有不同的分法,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2、湘方言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長沙話為代表。有新湘語和老湘語的分別,老湘語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老湘語廣泛流行於湖南中部寧鄉、衡陽等地,新湘語流行於長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2010年統計湘語使用人口約為4500萬。在外省,也分布著很多湘語方言島(詳見《夾縫中的方言島》)。
根據最新的中國方言地圖集,湘語分為五個方言片:長益片(長沙-益陽片,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隻方言片)、婁邵片(婁底-邵陽)、辰漵片(辰溪-漵浦片)、衡州片(衡陽-衡東片)、永全片(永州-全州)。
3、贛方言
贛語使用人口在江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遊、撫河流域和鄱陽湖流域,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在浙江、陝西、福建也有贛語方言島。使用贛語的人口在6000萬。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贛語內部可分為昌都片、宜瀏片、大通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耒資片、洞綏片、懷嶽片九片方言。(也有不同的分法,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4、吳方言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等地區,使用人口約有9000多萬。吳語繼承中古漢語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保留全部濁音,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
吳語的片區主要有太湖片、宣州片、金衢片、台州片、甌江片、上麗片六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太湖片。在皖南地區也存在一些瀕臨消亡的吳方言。(也有不同的分法,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5、閩方言
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沿海平原、臺灣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東南亞以及其他海外地區也有華人使用。
閩方言內部分歧較大,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北方言以建甌話為代表(有人認為應該把閩北方言單獨劃分為方言);閩中方言以永安話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話為代表;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閩東、閩南、莆仙三個沿海片詞彙上比較一致,而閩北、閩中兩個片,則有不少和閩東、閩南、莆仙不一樣的語詞。
6、粵方言
以珠三角為分布中心,主要分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在北美、歐洲和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南亞一些地區的華人社區中也有使用。
片區主要有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粵海片、以臺山話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關粵語為代表的粵北片、以陽江話為代表的高陽片、以廣西欽州話為代表的欽廉片、以惠州粵語為代表的惠河片、以廣西南寧話為代表的邕潯片、以廣西玉林話為代表的勾漏片。(也有不同的分法,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7、客家方言
漢族客家民系分布在廣東、福建、臺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詳見《夾縫中的方言島》),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為主,以梅縣話為代表。在東南亞和美洲的華僑華裔中也有不少講客家話的,使用人口在7000萬以上。
除了上述這普遍意義上的七大方言,還有下面兩種方言也值得注意,有人認為,它們應該劃分為方言而不是歸屬於上述方言之中。
晉語
晉語被劃分為官話方言,但嚴格來講,它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可試聽文末連結《56種方言讀詩經,有你的方言嗎》),它保留古語詞也較多。不過現在的晉語也受到了比較多的官話影響,晉語的特色正在逐漸消失。
徽語
徽語一般被劃分為吳語,分布在錢塘江上遊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有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等。有人認為它們應該獨立劃分為徽方言。不過由於安徽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外省影響較多,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劃分。
最後的話
上面是中國七大方言的主要劃分以及各自片區,由於各地文化相互滲透,有時候我們很難從這些方言裡找出一個明確的界限。漢文化就像個萬花筒,在歷史的長河中折射出不同的色彩,這些千變萬化的方言就像一面面鏡子,映出每一種文化別樣的光輝。
(本文由漢語言文學學習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