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別指什麼 這些方言分別在哪裡使用

2020-12-17 古今獵奇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一些國內學者認為多數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國外學者認為,各方言區的人互相不能通話,因此它們是很獨立的語言,尤其是閩語中的各方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我國人口較多,比較複雜,所以講不通的方言分區處理分析。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布

七大方言:

1、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定義的北方部分語言統稱,即廣義的北方話(晉語等除外)。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以洛陽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一直是中國政治的心臟地帶,因而有「官話」之稱。現在全國推行的普通話,就是在"北京官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官話方言內部一致性較強,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73%。

官話方言分布

2、吳方言

吳方言稱為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約一億。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國際語言代碼。

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雅言,繼承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語言要素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

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有數千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一百餘城構成以上海為首的吳語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吳語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醉裡吳音相媚好」。

吳方言分布

3、湘方言

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的重慶市和廣西部分地區;以長沙話和湘鄉話為代表。

湘方言習慣稱湖南話,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通行於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廣西北部幾縣。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約4600萬。湘方言的北部的主要代表語言有長沙話,使用人口約300萬。湘方言中部的代表語言為湘鄉話,包括湘鄉,雙峰(1950年湘鄉拆分為湘鄉、雙峰,另有部分劃歸婁底),婁底部分地區和湘潭部分地區都使用湘鄉話。湘方言南部的代表有祁陽話,使用人口200餘萬。

湘方言分布

4、客家方言

客家語(Hak-kâ-ngî),簡稱客語(Hak-ngî),在非正式場合又稱客話、客家話等,而在部分地區還稱涯話(粵西等地)、新民話(廣西等地)、廣東話(土廣東話)(湖南、四川等地)、懷遠話(江西等地)、惠州話(廣西等地)等,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國際語言代碼:ISO 639-3 hak。

一般認為,南宋時客語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紀才被定名為客語。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其歸屬至漢語方言或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特別在中國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客語集中分布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含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國華人社區。

歷史上,客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因曾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客語的傳承曾一度依賴於不受外界幹擾的封閉社會和口口相傳的嚴厲祖訓。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封閉社會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傳承客語的傳統法則也在資訊時代逐漸被拋棄,客語因此成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臺灣地區曾於1988年發生了還我母語運動,後來逐步發展客語現代媒體,使客語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客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和發展,公共生活領域(如廣播電視、交通服務)語言服務的出現等,使客語逐步走出封閉,融入時代潮流。

客家方言分布

5、閩方言

閩方言是以地域劃分的語言稱謂,並非語言學分類,實際上閩方言所指代的閩北話、閩南話、閩東話、閩中話、莆仙話五種漢語方言在語言學上各自獨立。閩方言主要分布地為中國福建、臺灣、海南、浙江南部、廣東東南部和南部以及東南亞一些地區。今日以閩方言為母語的人約有8000萬。閩方言可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個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閩東方言,分布在福建東部閩江下遊,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南方言分布在閩南二十四縣、臺灣及廣東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廈門話為代表。

閩方言分布

6、粵方言

粵方言又稱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當地人叫白話,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洲、英國、歐洲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

粵方言分布

7、贛方言

贛語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為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在江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遊、撫河流域及鄱陽湖流域以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

使用贛語的人口在5500萬左右。贛語可分為九片語片。贛語以南昌話、撫州話、宜春話等為代表。贛語內部各方言之間的互通程度較高。

贛語一般有4-7個聲調。贛語南昌話共有19個聲母,韻母可分為「開韻尾」、「閉韻尾」、「促韻尾」三類,共67個韻母。

贛方言分布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七大方言及片區
    1、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是七大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內部一致性較高。除了北方,中國的西南地區、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等地,都是官話區(詳見文末《官話到底是什麼方言》)。 官話包括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 中國七大方言一覽
    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稱「普通話」,臺灣則繼續慣稱「國語」。截止2012年有9億6000萬人以它為主要使用方言。當今中國約70%的人口以官話方言為主要使用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西南地區、江蘇中部、安徽中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區等地。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中古漢語特徵。
  • 漢語方言怎麼分才合理?十大方言?八大方言?哪個才正確?
    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關於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傳最廣的官方學術分法:漢語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話區全國人民都大致聽得懂外,其他九種方言之間在沒有普通話作為橋梁時是無法互相溝通的。
  • 漢語七大方言,哪種方言最古老?
    而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於歷史上黃河中下遊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絕。人口遷移的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人民自動的流徙,一是政府有計劃的移民。前者多因為戰亂、災荒、饑饉或人口膨脹所引起,後者則是為了某種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目的。
  • 語言瑰寶|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話
    客家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在歷史上,客家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的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客家語也曾作為太平天國的「國語」而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一般認為,南宋時客家語便已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紀時才被正式定名為客家語。
  • 「官話」到底是什麼方言?
    與武漢話同屬一個方言區的是(  )A.長沙話B.成都話碰到這種題目,很多人就被繞糊塗了,「這些地方不是挨得都挺近的嗎,難道不是都在一個方言區嗎?」其實不然,挨得近不代表在同一方言區。同樣,離得遠,也不代表就不在同一方言區。比如我們分布面積最廣的方言——官話,使用人口佔了全國人口的大約70%,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有官話方言區。上述選擇題裡,武漢話就屬於官話,成都話也屬於官話,所以,它倆是同一方言區的,儘管武漢距離成都比長沙、南昌遠得多。
  • 中國有七大方言,你家屬於哪種?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邊界,雖然現在有官方規定的普通話,但是各地的方言代表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特色,更是研究民族地域遷徙和歷史的重要依據。其實關於方言的分類,至今爭議頗多,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幾種分法。
  • 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七大語系之分。這下真的學習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方塊字發音學習之複雜,令世界感嘆。同時文化繁榮之程度和文字之精妙也令世界矚目。而漢語,是我們的文化用語,中華民族的母語,官方語言。興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之分。腦子裡頓時冒出個問號?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文/一度歷史觀V什麼是方言?相信很多人的心裏面都有自己的答案。根據歐洲人的理解,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語言,那就是方言。而在中國古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自己所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最早出現「方言」這個詞。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流行的官話成為了地方上的方言,而曾經的方言成為了如今的普通話。按照一般的說法,目前中國總共有七大方言,那麼,你的家鄉在哪兒,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方言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七大方言,你可知哪一種歷史最悠久?
    中國歷史傳承久遠,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眾多。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 為何漢語七大方言之客家話,日語部分用字和發音竟和他如此相似?
    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緒論第四頁中所寫的。我們漢語是屬於漢藏語族下的漢語語系,而漢語語系又分為了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類。其中北方方言又稱官話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方話為代表,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口的73%。
  •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二)
    1934年,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將漢語方言分為12區,分別以江河水系命名,如河北系、河南系、江淮系、江湖系、閩海系、粵海系等等。從1928年開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著手組織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方言調查,在此基礎上對漢語方言分區不斷加以修訂。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擴大),和漢語「廣」滋生為「擴」相近似;法語distiguer(辨別)滋生為distinction(分別),和漢語「辨」滋生為「別」相近似。一個語言丟掉了哪些東西,又在什麼時候產生了新的語言現象,單靠語言本身(指語言的口語形式)是不容易回答的,很難找到確切的答案。漢語豐富的歷史文獻,記錄了不同時代的語言,保留了歷史上許多的語言現象。筆者曾在一篇文章裡把漢語文獻在我們語言研究中的作用歸納為4句話:[8]  (1)漢語文獻時間最早。漢語早期的文獻,我們現在可以見到的應該就是甲骨文、金文。
  • 我國十大方言一覽及分布地區
    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中國七大方言集合之一。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語音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吳語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吳語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宣州六片語片,北部吳語為最大語片。
  • 2017年度漢語方言學科發展報告(下)
    覃遠雄《普通話和荔浦方言否定形式的比較》(《方言》第4期)考察普通話和廣西荔浦方言的否定形式及其意義,內容主要包括普通話的否定形式、荔浦方言的否定形式、荔浦方言否定詞的來源及否定系統的形成等。指示詞。盧笑予《從臨海方言「以=」看ʨ-類近指詞在吳語區的分布與演變》(《中國語文》第1期)認為臨海方言更近指「以=」來源ʨ-類近指詞。
  • 方言、語支、語系、語族是什麼關係?福建方言是個不錯的案例
    中國的方言向來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不同說法,而不管以何種區分方式,都繞不過福建方言,福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漢語方言的博物館。漢語十大方言從全世界的範圍看,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一批歐洲的語言學家對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進行歸類,這種歸類可能涉及語音、語法、詞彙等多個方面,起初,我也不太認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近來和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對照起來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一)
    趙元任根據《切韻》系統設計了《方言調查表格》,根據這個表格記錄方言,可以很快得出方言和中古音的對應條例,方言古今演變的要點。《方言調查表格》經過不斷修訂調整,成為後來的《方言調查字表》,一直為漢語方言工作者普遍使用。趙元任還創造了五度制標調法,用來標寫方言聲調的相對音高,這種標調法後來一直成為漢語方言聲調描寫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 七大方言!八大官話!你的家鄉有多少種方言?你說的是哪種?
    但我國除了普通話之外,加上少數民族的方言,共有近200種語言。魏晉南北朝大量胡人進入黃河流域,南宋一百多年裡黃河流域都在胡人手中,變化很大。今天有大家看一下漢語的方言分布。漢語的方言大致可分為七大方言,八大官話。
  • 中國方言分七派,你老家的方言屬於其中哪一派?
    中國幅員遼闊,人多地廣,56個民族56朵花,組成了絢麗多彩的中國花束。每一個民族各具特色,無可替代,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每一顆都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恆星。由於各民族之間存在差異,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語言文化習慣,就拿方言來說,中國的方言根據普遍的認可分為7大方言,分別是晉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不同的方言根據地區的不同,說話的特點也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