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七大方言,你家屬於哪種?

2020-12-15 大雄生活日常

有必要保留。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邊界,雖然現在有官方規定的普通話,但是各地的方言代表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特色,更是研究民族地域遷徙和歷史的重要依據。其實關於方言的分類,至今爭議頗多,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幾種分法。

以上這些都是指方言大區,一個大方言區內部仍存在語言差異,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內部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土語。有的方言大區內部的次方言是有很多的共通性的,但是有的方言大區內部分歧本身就極大,雖然是一個方言大區,但是內部彼此溝通都十分困難,最極端的例子就是閩語(閩方言),粗略的可分為閩北、閩南、閩中、閩東,往下細分還能分出十幾種,但是彼此交流困難極大。所以呢,無論是七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哪種分法,都是為了進行一個基本的初級分類,方便進行文化發掘和研究。

我本人呢,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生於黑龍江鶴崗市,爺爺是河南人,奶奶是山東人,外公是吉林人,外婆是黑龍江人,正八經的四省混血。大學呢是在西安讀的,工作後足跡遍布中國北方,出差路過的城市不算,在當地生活、工作半年以上的城市就有合肥、濰坊、青島、唐山、天津,現在在天津成家、生活。給我的感覺就是北方方言,無論是東北話、山東話、河南話、陝西話、甚至是四川話,最大的區別就是聲調上的差異,所以只要是慢點說,仔細聽,互相之間溝通基本不會有什麼障礙。

而方言可以說是進行歷史研究的活化石,尤其是民族大遷徙方面。歷史上,我國分別在西晉、北宋、明末等時期遭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進而引發了大批北方漢人南遷。而到了清末,我國國力直線下降,普通民眾民不聊生。底層農民為了生活,紛紛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又引發了三股民族遷徙大潮。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交惡,又正好趕上自然災害,而我的爺爺奶奶就是那時候從老家去到東北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大學時候,我一室友梁某家是齊齊哈爾市下面的農村的,我還有一室友王某是山東濰坊的。大學裡平時都是說普通話,而晚上一般都會給家裡打個電話,說一說剛到大學的生活,跟家裡人打電話嘛,當然說家鄉話了。而這時候,我聽到梁同學和王同學竟然都說山東話,雖然自己聽個大概意思,但是他們的發音相似的讓我驚訝。而後來隔壁寢室的一個吉林來的萬某,給家裡打電話竟然操著一口皖北方言。

這說明在很多東北地區的農村,祖上闖關東來到這裡的方言保留了下來。

相關焦點

  • 我國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
    那麼我國的方言都有哪些呢?相信很多朋友會覺得覺得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因為同一個省,不同城市間,城市和農村間,都可能存在差別。所以針對中國龐雜的方言,我國的語言學專家們,經過長期和系統考察,從語言的發音、詞彙和語法結構上進行劃分,將我國的方言分為了七種。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而在中國古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自己所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最早出現「方言」這個詞。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流行的官話成為了地方上的方言,而曾經的方言成為了如今的普通話。按照一般的說法,目前中國總共有七大方言,那麼,你的家鄉在哪兒,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方言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七大方言,你可知哪一種歷史最悠久?
    當前中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在複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個方言片(又成為次方言) 。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內部一致性較高。
  • 中國七大方言一覽
    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稱「普通話」,臺灣則繼續慣稱「國語」。截止2012年有9億6000萬人以它為主要使用方言。當今中國約70%的人口以官話方言為主要使用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西南地區、江蘇中部、安徽中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區等地。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中古漢語特徵。
  • 中國七大方言及片區
    1、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是七大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內部一致性較高。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贛語內部可分為昌都片、宜瀏片、大通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耒資片、洞綏片、懷嶽片九片方言。(也有不同的分法,歡迎提出不同意見) 4、吳方言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等地區,使用人口約有9000多萬。
  • 七大方言!八大官話!你的家鄉有多少種方言?你說的是哪種?
    但我國除了普通話之外,加上少數民族的方言,共有近200種語言。魏晉南北朝大量胡人進入黃河流域,南宋一百多年裡黃河流域都在胡人手中,變化很大。今天有大家看一下漢語的方言分布。漢語的方言大致可分為七大方言,八大官話。
  • 中國方言分七派,你老家的方言屬於其中哪一派?
    中國幅員遼闊,人多地廣,56個民族56朵花,組成了絢麗多彩的中國花束。每一個民族各具特色,無可替代,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每一顆都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恆星。由於各民族之間存在差異,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語言文化習慣,就拿方言來說,中國的方言根據普遍的認可分為7大方言,分別是晉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不同的方言根據地區的不同,說話的特點也存在差異。
  • 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別指什麼 這些方言分別在哪裡使用
    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我國人口較多,比較複雜,所以講不通的方言分區處理分析。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 漢語七大方言,哪種方言最古老?
    而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於歷史上黃河中下遊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絕。人口遷移的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人民自動的流徙,一是政府有計劃的移民。前者多因為戰亂、災荒、饑饉或人口膨脹所引起,後者則是為了某種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目的。
  • 中國的七大方言,第二種歌好聽,第三種最溫柔,你家鄉是哪一種?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語言也極其豐富,各種方言更是數不勝數,我是山東人,我們縣與江蘇,河南相鄰,光我們縣就有五種方言,有時候一個班的同學說話都聽不懂,不得不感慨中國語言的豐富。,東三省等地,使用人口眾多,通俗易懂,我就是屬於北方話,這也是為啥我用家鄉話打電話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原因了。
  • 湖南最火的方言,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約4600萬人說卻難聽懂
    方言文化在我國很突出,很多方言體系也很有名,特別是在一些書中有名的方言文化中,東北語等在我國的影響力很大,也是至今為止很多人想說的地方性方言,所以在我國的很多方言分類中,根據方言的不同,特徵也不同而且,在中國現在受歡迎的方言中,粵語等也很有名,但遺憾的是,在中國也有幾種方言很重要, 只是,令人失望的是,我不太被接受,所以我來介紹湖南最火的方言
  • 中國的方言分為幾大類?其中一種差點成為國語
    中國的方言分為幾大類?其中一種差點成為國語   文|小毅說史   中國的國語是「普通話」,但是,中國有七大方言。
  • 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七大語系之分。這下真的學習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方塊字發音學習之複雜,令世界感嘆。同時文化繁榮之程度和文字之精妙也令世界矚目。而漢語,是我們的文化用語,中華民族的母語,官方語言。興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之分。腦子裡頓時冒出個問號?
  • 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七大方言佔了五種,鄰村說的話可能都不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正是講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我們也知道,中國的方言,可以代表不同的文化,但是,有這樣一個省,是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在中國的七大方言中,有五種,甚至在鄰村,都可以說不同的語言,叫人哭笑不得。
  • 潮州話屬於哪種方言
    潮州方言,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
  • 湖北省七大方言部分圖,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一種?
    湖北省各地方言不同,但大體可以分為七個種類。贛語大通片贛語大通片是贛語的九個方言片之一。入聲字的塞音韻尾脫落,讀成開尾韻,但有少數地點例外。.江淮官話黃孝片江淮官話黃孝片,是一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大別山區域周圍的鄂東,贛北地區的方言。
  • 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
    我們都知道,十裡不同語,不同的鄉、鎮、縣、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      大學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相信許多同學都遇到過舍友在寢室和家裡人打電話時自動切換方言模式,而你一臉懵圈的時刻,真心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
  • 來自惠衛的方言,你家鄉的方言上榜了嗎?
    語言是拉近人與人關係的催化劑,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地域遼闊的中國,東西、南北各地區的差異尤為顯著,這種差異著重表現在各地的方言上。到了大學,才發現將普通話作為國語實在是太明智、太正確的決定了!大學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一旦他們說起了他們的家鄉方言,你跟他的距離就好像立馬隔開了「億」點點!
  • 語言瑰寶|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話
    客家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在歷史上,客家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的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客家語也曾作為太平天國的「國語」而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一般認為,南宋時客家語便已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紀時才被正式定名為客家語。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有你家鄉嗎
    除去普通話,中國的方言,中國人自己都未必搞得懂。一般來說是分成13種方言,可這些方言是還能細分的,就說其中的湘語,這是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然而,湖南的每個地方說的湘語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你學會了長沙話,但去到永州,就會發現,還是聽不懂永州的大部分方言。這種現象並非是個例,在南方大部分的省都有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