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方言不同,但大體可以分為七個種類。
贛語大通片
贛語大通片是贛語的九個方言片之一。通行於湖北省的大冶市、鹹寧市、嘉魚、蒲圻(赤壁)、崇陽、通城、通山、陽新、鄂州市梁子湖區、監利(部分)、和湖南的臨湘(部分)、嶽陽(部分)、華容等地。
大通片共有六個聲調。古平聲、去聲按古聲母清濁各分化成兩個調,即現今的陰平和陽平、陰去和陽去。古上聲全濁聲母歸屬陽去,清聲母和次濁聲母今讀上聲。入聲不分陰陽。入聲字的塞音韻尾脫落,讀成開尾韻,但有少數地點例外。
.
江淮官話黃孝片
江淮官話黃孝片,是一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大別山區域周圍的鄂東,贛北地區的方言。
黃孝片可分為四個代表類型(非正式分區),即黃州片(黃州、麻城、英山、羅田、浠水、團風、蘄春、九江的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和孝感片(孝南、安陸、應城、雲夢、黃陂、新洲、廣水、大悟、孝昌、紅安以及黃梅片(黃梅、武穴、和黃石市區、鄂州市鄂城區)。其中黃州片分布在大別山地區,孝感片分布在武漢周邊,江南片在鄂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黃梅片分布在贛語邊緣。
從行政區劃來看,黃孝片方言所謂的「黃(黃岡)孝(孝感)」主要包括湖北省的黃陂、新洲、黃州、紅安、團風、蘄春、英山、武穴、麻城、羅田、浠水、黃梅、孝南、孝昌、安陸、大悟、雲夢、應城、黃石、廣水、鄂城,江西九江的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瑞昌市、彭澤縣局部。
.
江淮官話(未分片)
江淮官話分布在江蘇省大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東北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個別方言島,使用人口為7000多萬,主體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
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江淮官話泰如片(通泰片)、洪巢片、黃孝片(包括竹柞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佔絕大多數。
江淮官話,又稱下江官話、淮語,屬南方官話,通常將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音。通行於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長江南岸鎮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安徽省淮河南部、長江兩岸地區,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包括江蘇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揚州、淮安、鹽城、泰州(除靖江)、鎮江(除丹陽和部分丹徒區外)、南通(除海門、啟東、通州、崇川、如東部分) [1] 、連雲港(市南,即北三河南,包括海州區、連雲區、灌雲縣、灌南縣、東海縣南部)、宿遷市(宿南地區,包括泗洪東南部、中揚鎮、泗陽、沭陽);安徽省合肥、安慶市(小部分)桐城市,樅陽縣、蕪湖(除繁昌和蕪湖縣全部、南陵部分地區)、六安、滁州、馬鞍山(除博望區)、池州(除部分地區)、淮南(東部上窯、洛河地區)、蚌埠懷遠縣(縣城周邊)、五河縣(澮河以南地區);江西省九江市的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瑞昌市、彭澤縣局部;湖北省東部的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鄂州市、孝感市和黃岡市等地,使用總人口7000多萬。
.
西南官話常鶴片
湖北省:巴東縣、保康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當陽市、恩施市、建始縣、江陵縣、荊門市、荊州市、來鳳縣、利川市、潛江市、沙洋縣、松滋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鹹豐縣、興山縣、宣恩縣、宜昌市、宜城市、宜都市、遠安縣、枝江市、鍾祥市、秭歸縣、漢川市、京山縣、天門市、武漢市區、仙桃市;
.
西南官話成渝片
成渝片,是西南官話-四川話下面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於四川盆地東北部、攀西地區、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成渝話的主要特點包括古入聲字整體派入陽平、大多無t組聲母(捲舌聲母)、無鼻音韻母[-m]與[-]等。同時重慶市境內的成渝片方言還具有部分中古全濁仄聲字讀送氣清聲母、「畝某謀茂」組字讀[mo]、聲調高度相似等特徵,內部一致性非常高。成渝話以成都話與重慶話為代表,使用人口約1億,是《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漢語分區方法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片。
.
西南官話鄂北大片
.
西南官話武天片
.
最後展示一張全國方言分布圖
告訴我你的家鄉方言屬於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