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民法典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否作為起訴依據和裁判依據

2020-08-28 PPP仲裁中心

【趣味民法典系列第1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否作為起訴依據和裁判依據

原創 塗星宇 來自於法不是空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一、法條原文

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趣味解讀

本條是對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據的規定。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典不同,我國民法典的一項重要宗旨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貫穿於立法活動中,也貫穿於司法活動中。最高院及全國各地方法院定期會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不過,這些典型案例中,當事人一般不是直接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起訴依據,法院一般也不直接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這是因為,法律規範包括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在有明確法律規則時,不直接適用法律原則,只有法律規則存在空白或者模式時,才適用法律原則。

那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是民法典的一項法律原則呢?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則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否作為起訴依據和裁判依據呢?筆者將通過兩個趣味案例給大家進行闡釋。

三、趣味案例

1. 當事人可否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起訴訟

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正義之士,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公為私,為公益而奮鬥。河南省登封市有位年逾六旬的人民教師畢梅玲,因不滿登封市政府將公辦學校老師配備到民辦學校教書、損害登封市人民利益,將登封市政府告至法院。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均以畢梅玲與本案沒有利害關係、原告主體不適格為由,駁回畢老師的起訴。

畢老師向最高院申請再審,稱:「再審申請人不為一己私利,自掏腰包、自帶乾糧,為捍衛國家巨額利益、捍衛農村百姓子女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涉嫌貪腐的行為作鬥爭,完全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正、法制、愛國的理念,難道愛國也需要「適格」嗎?難道愛國也必須與自己有利害關係嗎?一審和二審法院無視客觀事實,無視再審申請人的愛國行為,適用法律錯誤。」

最高院認為:「展讀訴狀,我們對這位老教師的義舉心生敬意,也毫不懷疑她「不為一己私利」的動機,但是,也正是因為她提起訴訟「不為一己私利」,才不符合《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按照《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只有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的,才能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告資格,也要求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如果不是為救濟自己的權益而提起訴訟,除法律明確規定的公益訴訟等特殊情形外,原則上均不能受理。本案中,再審申請人無論是主張「登封市人民的利益」、「國家利益」,還是「公辦學校學生受教育權」,均不屬於她自己的利益,原審法院駁回其起訴,符合法律規定。

最高院最終駁回了畢老師的再審申請,但是其也引導並支持畢老師通過其他法定途徑表達訴求。

2. 「植物大戰殭屍」是否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曾經風靡一時。不過各位小夥伴可能不知道,針對「植物大戰殭屍」的商標,該款遊戲的持有人遊戲電子藝界曾經與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有過一場官司,雙方最終打到了最高院。

事情的起因是電子藝界申請註冊「植物大戰殭屍」商標用在服裝、鞋帽等商品上,卻被商標局駁回了註冊申請,電子藝界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覆審,但是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覆審決定,仍是駁回註冊申請。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申請商標中的「殭屍」是封建迷信中的一種鬼怪,作為商標使用易產生不良影響,已構成2001年《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之情形,即「下列標誌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八)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電子藝界不服覆審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覆審決定。一審法院判決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覆審決定,要求其重新做出覆審決定。不過,二審法院改判,撤銷一審判決,維持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覆審決定。電子藝界向最高院申請再審。

對於申請商標是否屬於「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誌」,最高院認為:「首先,商標本身是否具有不良影響。……植物大戰殭屍的含義是指,花草樹木等植物與僵硬的屍體之間的戰爭。該詞組的主語是植物,並未刻意強調殭屍,在詞義上屬於中性表達。同時,從延伸含義來看,該詞語是指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與腐朽事物之間的戰爭。……與腐朽事物的戰爭並不具有宣揚迷信思想和作法的含義,與法律倡導的積極創新樂觀等核心價值亦不相違背。

其次,商標的使用是否具有不良影響。……由於該款遊戲知名度高,已被廣泛用於少年兒童的圖書和玩具等產品,證明了該標誌的使用並不違反出版規定,未產生有害於社會善良風俗的不良影響。……因此,無論是從申請商標標誌本身來看,還是結合其實際使用的情況看,均不存在如前所述的有悖於商標法規範、其他法律規範、裁判確定的規則以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情形,無證據證明對我國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了消極、負面影響,不屬於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所規範和禁止的對象。」

最高院認為電子藝界的再審請求成立,撤銷了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電子藝界最終獲得勝訴。

四、結語

除了以上兩個趣味案例外,從筆者檢索到的其他案例來看,雖然法院在作出判決時仍是以具體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而不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依據,但是已有較多法院在判決說理部分中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論述,相信將來會有更多法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在對公權力的監督上。

趣味民法典系列,用有趣、有料的方式解讀民法典,輕鬆掌握法律知識。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解釋的意義和限度
    因為立法者不可能預見未來發生的所有問題,如果出現法律沒有規定,也沒有習慣可以適用的時候,法官在何處尋找可以適用的裁判依據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從比較法的角度觀察,很多國家的民法典規定了三階法源:法律、習慣和法理。儘管民法總則第10條沒有將法理規定為法源,但民法總則第1條規定的具有開放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際運用中將會產生與法理相同的作用。
  • 《民法典》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共7編84章1260條,創下新中國立法史的新紀錄。《民法典》的創新和亮點很多,本文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典》中的彰顯,感受《民法典》的倫理情懷。
  • 「如何通過司法裁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廌先鋒」主題...
    本次黨課以「人民法院如何通過司法裁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邀請了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莊緒龍博士主講莊緒龍以嚴密的邏輯結構論證了司法裁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依據、基本路徑和保障機制。他說,司法裁判是情理法交融的最佳載體,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場域,司法活動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通過裁判向社會傳遞正確的行為和價值導向是德法共治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司法的人文關懷。莊緒龍還以司法裁判中真實發生的鮮活案例對演講的主題作了生動詮釋,令在場聽眾深受啟發。在交流環節蔣飛結合本次黨課主題作了發言
  • 司法裁判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葉挺名譽侵權案是對民法總則烈士人格權益保護條款的司法實踐,判決書對法條的理解與運用實現了立法主旨,對於保護英烈的人格具有警示宣傳作用,體現了法律的指引、評價、預測、強制、教育功能。」王娜娜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通過法治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是新時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民法典靈魂,蕭山區婦聯組織開展第二期...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民法典靈魂,蕭山區婦聯組織開展第二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活動 2020-09-28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I 第1條:德法日民法典都沒有立法目的條款,為什麼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典第1條規定立法目的,是社會主義民法典的一個典型特徵。1964年《蘇俄民法典》第1條即被命名為「蘇俄民法典的任務」。此後,各個社會主義民法典,都把社會主義民事法律調整任務和原則單獨分開規定。我國民法典首先規定立法目的(任務),堪稱社會主義民法典的體系標識之一。
  • 最高法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丨附全文和答記者問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工作要求,正確貫徹實施民法典,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進一步增強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努力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努力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結合審判工作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民法典|一準乎禮:總則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編者按:中共中央印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民法典的精神靈魂,推動民事主體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開宗明義確立了立法目的之一,正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民法典︱最高院保證人代位權裁判規則是否會依據《民法典》調整?
    (三)《民法典》中關於保證人追償權及相關權利的規定1.保證人的追償權及相關權利(1)保證人對主債務人的追償權《民法典》第700條規定,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主債務人追償。
  • 論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依據、意義和著力點
    一、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依據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立在深厚歷史底蘊、偉大實踐發展、強大道義力量的基礎之上的。
  •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立法目的和依據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的目的和制定依據呢?民法總則第1條對此作了闡述,其中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該條的規範對象是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該條規定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下稱《民法通則》)第1條的規定。
  • 王利明:一部及時配合《民法典》實施的重要司法解釋
    二、《規定》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守了《立法法》的要求,符合當事人的預期和審判規律  《規定》共28條,分為四個部分。從全文來看,該司法解釋彰顯了如下四個理念:  一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2020-09-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任生林:《民法典》溯及既往的標準及適用
    《時間效力規定》第2 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範:弘揚美德 維護公序良俗
    內容提要:本市法律界人士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典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指導著我們今後民事立法和執法的總體方向。2020全國兩會天津北方網訊: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中指出,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必須遵循和體現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範,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
  • 案例指導制度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獨特優勢
    該制度圍繞指導性案例的遴選、編輯、參照適用和宣傳展開,在維護法律統一適用和司法公正方面有著突出價值,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司法制度。《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選擇對司法辦案有普遍指導意義,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示範作用的案例,作為指導性案例發布,通過個案解釋法律和統一法律適用標準。」
  •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
    但是,必須充分意識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守望相助,而市場經濟的本質則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民法典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可以這樣說,我國民法典旨在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問題,但是,由於在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市場經濟基本道德倫理體系關係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精雕細刻,因此,民法典能否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還需要持續觀察。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 《民法典》之「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典》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宗旨,公序良俗原則即為重要體現。該原則通過維護社會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用法治的力量引導人民群眾向上向善。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兩個方面。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民法典》進一步確認和強化「公序良俗」,共提及8次。其中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將公序良俗確定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 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我國民法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整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典是一部基礎性的法律。第二,在民事領域的立法中,民法典處於基礎性、統帥性的地位。第三,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第四,民法典是行政執法和司法的基本遵循。
  •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全面履職盡責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實施好民法典,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施行。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和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帶頭學習、貫徹、保障民法典實施,以高質量監督辦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