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名稱取自「江寧府」和「蘇州府」的首字。江蘇孕育了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明和長江文化,現如今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仍位居全國第一。
其實除了經濟繁榮外,教育發達、文化昌盛更是享譽全國。如今的江蘇高等教育更是尤為出類拔萃,擁有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兩所985高校,211數量更是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首都北京。
說到江蘇的教育,不得不提及一所高校——南京大學,它位於江蘇南京。民國時期排名亞洲第一,躋身世界前五十,在國際上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
南京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14年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0年在「南高師」和「東大」的基礎上組建了「國立東南大學」,學校首開「女禁」。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當時在全國實行大學區制改革。國立中南大學與河海工科大學等9所公學合併,合併後在當時的首府南京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一年後改名為江蘇大學、三個月後又被國民政府行政院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自此南京大學出現雛形。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南京大學迎來了鼎盛期。1947年統計,全校教職員1200餘人,學生4000餘人。全校設有文、法、理、工等7個學院、37個系……其規模之宏大,學科之齊全,師資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國各大學之首,有「民國最高學府」之美譽。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世界前五十。
然而,曾經排名亞洲第一,世界前50的南京大學,當年力壓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排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之前,如今卻早已跌出全國前5、亞洲前20、世界前百名。對比之下,不禁要問,民國時期紅極一時的南京大學,如今為何輝煌不再?
首先,根本原因要歸結於1952年的高校院系大調整,雖然說院系調整與國有益,能更好的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但是當時的一批中國頂尖名校卻遭到拆分、為國犧牲就此衰弱。
被拆分的中國名校中就有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僅保留文理學院,其他學科諸如工學、農學、師範、醫學、水利系等院系均被分離出去,逐步形成的20所新興高校,其中發展成東南大學一所985,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河海大學等多所211高校。擁有三十七個系別的南京大學僅剩十三個系,曾經的南京大學被化整為零。
其次,亞洲其他高校強勢崛起,發展速度超過南京大學。比如國內的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還有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世界名校也是走在了南京大學前頭,如今南京大學已經無緣亞洲前20,跌出世界前百名。
但是,南京大學就此「退步」了嗎?答案必然是否定,南京大學如今排名全國前十,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接近前一百,位列985、211、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擁有兩院院士32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8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5個,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均位居全國前列。所以說不是南京大學退步,而是其進步速度相對其他為數不多的幾所高校稍遜一籌。
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南京大學的教育事業定會日趨興旺,亞洲第一的輝煌將會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