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寶寶滿6月齡起開始添加輔食。
執筆:歐陽比文
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各異,添加輔食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嚴格統一,一般來說在4~6個月間添加都可以,但不能過早,最遲也不能超過8月齡。
作為一種從母乳到成人食物間的「過渡食物」,很多新手寶媽犯了難,這是一項特別考驗寶媽廚藝和智慧的技能。
前段時間一位新手寶媽在網上吐槽,自己辛辛苦苦給寶寶做的輔食,磨具也買了,食譜也看了,可是孩子居然不領情,做了兩次都不吃。
這讓寶媽的心裡感到很難過,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本意是給孩子增加營養的,結果卻被冷眼相對,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經歷。
折騰一上午,孩子吃不了幾口,或者乾脆不吃,心都碎了。這位寶媽想讓網友評評理,結果大家竟然一邊倒地支持孩子。
看看寶媽自製的香腸吧,不是巧克力色就是金黃色,再加上獨有的形狀,想不讓人引發聯想很難啊!孩子毫不留情地扔在了地上,一臉嫌棄!
網友紛紛評論,這是一條有味道的分享,食慾大減,看著就倒胃口,寶寶不扔才怪呢!
接著大家繼續吐槽,寶媽常做的「黑暗料理」,真是同情寶寶啊。一看就會,一做就廢,浪費食材不說,連孩子看媽媽的眼神都變了,「確定能吃?是親媽?」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大部分嬰兒4個月後就不會有「挺舌反應」,可以考慮給孩子添加輔食了,具體可聽體檢醫生指導。
一般來說,孩子在6月齡左右開始添加輔食更為普遍。過早讓孩子品嘗人間美味,尤其是4個月前的寶寶,容易增加對食物過敏的風險,且不易消化。
而過晚添加,則會增加缺鐵性貧血的風險,甚至就此出現拒絕吃固體食物的傾向。
6個月後母乳仍要繼續,但此時母乳已不足以支撐寶寶成長,需要添加輔食了。
輔食是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其他性狀的食物,比如天然的固體、液體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
① 寶寶能夠控制住頭頸部,能獨坐最好,能靠坐也不錯,這樣能夠避免在進食中被噎到。
② 挺舌反應消失,當寶媽將食物送至娃嘴邊時,能長大嘴巴,對輔食表現出興趣。
③ 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時,應考慮添加輔食了。
① 由單一到多樣
急性食物過敏,一般會在幾分鐘內到2小時間顯現出來,慢性食物過敏在3天內會爆發。
因此最初給娃添加輔食時,先添加一樣,然後觀察寶寶的狀態,如無異常再繼續嘗試,不要一股腦地都做給孩子吃。
② 由稀到稠
因為寶寶的牙齒還沒有長全,因此對食物的咀嚼也是個考驗。寶媽要充分考慮到這點,由稀到稠給娃添加輔食。
6~9個月時是泥糊狀,到小顆粒的粥、煮爛的麵條、碎菜,肉末等,寶寶能吃肉了哦。
10~12個月從顆粒食物到手指食物、塊狀食物,固體食物有助於孩子萌牙。
12個月以上仍然延續之前的食物,有的可能還需持續到一歲半,視寶寶咀嚼情況,再決定何時能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
③ 不要強餵
《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提出,進餐是寶寶的正常生理反應,主張「順應餵養」,孩子吃多少、吃什麼由自己決定,父母不要強喂。
要講究魚肉蛋奶、果蔬的營養均衡,媽媽變著花樣做,寶寶會更加愛吃!
互動話題:你給孩子做過哪些「黑暗料理」?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