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今天,看到一位寶媽在和我訴苦,她說:婆婆總是和我對著幹,我給孩子吃什麼怎麼吃,她都說不對。但關鍵是我知道婆婆是好心,可就是想法不合,真是有代溝難溝通!看到這條留言後,不禁想起坐月子那會兒,被婆婆支配的恐懼。
其實是兩代人不同的觀念導致,尤其是在育兒方面,很多時候,長輩與我們的看法都是相反的。
奶奶帶娃一個星期,寶寶回家就不吃輔食,得知原因後,寶媽很生氣
前些天,朋友小婷就和婆婆鬧了些不愉快,還說,以後再也不讓老人幫忙帶娃了。
原來,小婷老家有事,丈夫不會做飯,她就把10個月的女兒送到了奶奶家。一星期後,當她接回孩子,卻發現女兒竟然不吃她做的輔食了。
起初,她覺得可能是孩子不愛吃,但是當她變換了好幾道菜的時候,才發現,是真的不吃她做的東西了。
小婷有點慌,還以為孩子生病了不舒服,就給奶奶打電話。奶奶說:「不能啊,寶寶在我這吃的可多了!」
她問孩子吃的最多的是什麼,奶奶告訴她後,還說了做法。然而,在聽到加鹽這一步時,小婷腦袋「轟」的一下。
她氣壞了:「媽!寶寶現在還不能吃鹽!」可能是她語氣不太好,結果兩人吵了起來,不歡而散,小婷生氣,奶奶也委屈。
之所以會變這樣,就是兩人的育兒觀導差異致的。奶奶和很多老人一樣,不認為鹽是小孩不能吃的,甚至有些人還認為,小孩不吃鹽,那就沒力氣。
小孩到底能吃鹽嗎?
答案否定的!
中國營養學會在《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中提出,在7-12個月齡的寶寶,每天攝入鹽總量不能超過1克。
而在小嬰兒每天吃的奶粉、母乳、輔食中,含有的鈉就已滿足每日攝入量,若再在輔食中額外添加,攝入的鹽就超標了。
而每天吃鹽過多,對嬰兒的危害也很大。
①影響食慾:過早吃鹽,寶寶的口味就會被養重,若養成習慣,他們更是對天然的輔食、母乳提不起興趣,會變得挑食、偏食等。
②加重腎臟負荷:鈉的代謝,主要靠的就是腎臟,可1歲的小孩,腎臟還沒有發育成熟。這時候每天攝入過多的鹽,只會加重負荷,傷害身體。
③影響健康: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早就有許多相關的研究證明,小孩不能多吃鹽。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減少鹽攝入,避免成年後患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增加。
因此,在給小孩做食物時,一定要保持清淡,不需要額外的添加鹽,尤其是記得不能以成人的口味,去衡量孩子的食物。
而除了鹽之外,還有一些問題也是老人帶娃時常見的錯誤,爸媽們一定要及時發現,不然等你接手的時候,可能就晚了。
老人常犯的帶娃錯誤還有哪些?
1. 奶粉加糖
大家知道小孩非常喜歡吃甜的東西,很多老人在給娃衝奶粉的時候會加一點糖,孩子也很愛喝。
但是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的口味,糖分攝入過多又影響健康,還會有導致蛀牙的可能。因此一定要及時的告訴老人,不能隨便的給孩子的飲食加「料」了。
2. 睡覺蓋厚被子
說實話,老人對小孩的愛一點都不比爸媽少,但有時關心則亂。很多老人擔心孩子睡覺的時候著涼,就給孩子身上蓋著厚厚的被,想讓孩子更暖和一些。
但是相比於怕冷,小孩更怕的其實是熱,蓋著厚厚的被子,身體的熱量難以發散,反而會捂出病來。
3.共用餐具
大家也知道,給娃餵飯是很麻煩的事情,老人為了方便,有時候就你一口我一口的喂。有時為了試溫,還會嘗嘗飯勺裡的飯,溫度可以再給孩子。
老人是好心,但他們的衛生觀念不夠強,不知道孩子的抵抗力弱,也忽略了自己的口腔中還有許多細菌。如此一來,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孩子很有可能會被交叉感染,反而會生病。
因此,在老人幫忙帶麻的時候,父母們也不要完全做撒手掌柜,還是要多多注意一些的。
但同時也不能忘記體諒老人,因為帶娃真的很辛苦,我們將自己原本的責任轉嫁到他們身上,本就是不該。
所以一定要多一些體諒,如果他們有哪裡做的不對,要委婉的告訴他們,用商量的語氣,這樣他們也能夠更接受一些。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