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院判律師與律所不存在勞動關係,律所不承擔工傷責任

2020-09-03 法律常識講堂



何以深於2013年5月30日與趙何律師事務所籤署了《律師聘用合同書》,合同期限為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止。


合同約定:乙方(何以深)承擔乙方個人的社會保險、律師執業保險、律師執業年審、律師工會等費用,並保證帳上預留足夠的資金繳交社保保險;乙方在工作期間的食宿、交通、住所、通訊等費用由本人承擔;乙方如聘請助理,助理的工資、加班費、社會保險費等由乙方承擔;乙方業務收入實行內部獨立核算,乙方的收入扣除應當承擔的稅費後,其餘收入歸乙方所有,乙方可以自由提取。


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何以深社保繳費基數為1600元,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繳費基數為1808元,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繳費基數為2030元,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繳費基數為2130元。


2013年6月11日,何以深因工作原因受傷,人社局於2013年8月19日認定何以深屬於工傷並被認定為8級傷殘。


社保部門按照2757元標準進行核發工傷待遇。何以深受傷前一年月均勞動報酬為30000元。


後何以深因工傷待遇差額問題與律所發生勞動爭議。


一審判決:用人單位少報職工工資,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造成工傷職工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工傷保險待遇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向工傷職工補足


一審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繳納工傷保險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根據上述規定,律師事務所為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法定主體,其繳納了工傷保險的職工或者僱工發生工傷後,均有權利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本案中,律所屬於法定應當為其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繳納工傷保險的主體,何以深有享受工傷待遇的權利。


何以深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屬於工傷,傷殘八級,且社會保險部門已經對部分工傷待遇進行了核發,故律所應依法承擔相應的工傷待遇責任。


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用人單位少報職工工資,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造成工傷職工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工傷保險待遇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向工傷職工補足。


本案中,何以深受傷前一年月均勞動報酬為30000元,而社保基金按照2757元標準進行核發,故律所應當補足支付差額部分。何以深每月30000元勞動報酬高於2014年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百18162元[6054元/月×300%],故應以18162元/月作為工傷待遇計算基數。


綜上,一審法院判決律所支付何以深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差額人民幣169455元、一次性傷殘醫療補助金差額人民幣7180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人民幣336600元。


律所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判決: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律所也不存在違法用工的情形,其不符合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主體的條件,因此其無需承擔工傷責任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二審爭議的焦點為:律所是否應當對何以深承擔工傷保險用工主體責任。


本院分析如下: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用工主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勞動關係或者雖然沒有勞動關係,但用工單位存在違法情形,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


本案中,首先,何以深是一名專職律師,其與律所籤訂有《律師聘用合同書》,何以深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開展工作,其收入來源為自己的業務收入,並非律所根據其勞動量來確定、發放,何以深自己繳納社保費用以及承擔辦公的日常費用包括辦公場地的租金,其工作時間、內容完全由自己支配安排,並不受律所勞動管理,因此,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六條要求申請律師執業必須提交「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受申請人的證明」,第十條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第二十五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籤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由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律師執業必須以律師事務所名義統一接受委託、統一收取律師服務費及異地辦案差旅費。律所與何以深籤訂《律師聘用合同書》符合法律規定,本案不存在律所聘用何以深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確定了幾種特殊情形下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責任主體,即:(一)職工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工傷事故發生時,職工為之工作的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二)勞務派遣單位派遣的職工在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因工傷亡的,派遣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三)單位指派到其他單位工作的職工傷亡的,指派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四)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該組織或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用工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五)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營,其聘用的人員因工傷亡的,被掛靠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本案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情形。


第四、律所與何以深籤訂的《律師聘用合同書》中,明確約定何以深的社保費用由其自行承擔,且何以深無論受聘到律所之前還是離職之後,其社保繳費基數始終為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這個繳費標準是何以深自己的選擇,並非律所故意降低其繳費標準,因此本案不存在《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律所無需承擔何以深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造成其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損失。


綜上所述,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律所也不存在違法用工的情形,其不符合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主體的條件,因此其無需對於何以深的工傷承擔責任。一審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實體處理欠妥,本院予以糾正。二審改判律所無需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差額人民幣169455元、一次性傷殘醫療補助金差額人民幣7180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人民幣336600元。


何以深不服,向廣東高院提起再審。


高院裁定: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律所無需承擔工傷責任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何以深申請再審的理由分析,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律所是否應承擔何以深的工傷賠償責任。


經查明,本案何以深是一名專職律師,其與律所籤訂有《律師聘用合同書》,何以深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開展工作,其收入來源為自己的業務收入,並非律所根據其勞動量來確定、發放,何以深自己繳納社保費用以及承擔辦公的日常費用包括辦公場地的租金,其工作時間、內容完全由自己支配安排,並不受律所勞動管理。二審法院據此認定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依法有據,並無不當。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六條要求申請律師執業必須提交「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受申請人的證明」;第十條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第二十五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籤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由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律師執業必須以律師事務所名義統一接受委託、統一收取律師服務費及異地辦案差旅費。律所與何以深籤訂《律師聘用合同書》符合法律規定,本案不存在律所聘用何以深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


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用工主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勞動關係或者雖然沒有勞動關係,但用工單位存在違法情形,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律所與何以深籤訂的《律師聘用合同書》中,明確約定何以深的社保費用由其自行承擔,且何以深無論受聘到律所之前還是離職之後,其社保繳費基數始終為深圳市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這個繳費標準是何以深自己的選擇,並非律所故意降低其繳費標準。


二審法院據此判決律所無需承擔何以深工傷責任,依法有據,並無不當。


綜上,廣東高院於2019年12月17日裁定如下:駁回何以深的再審申請。


案號:(2019)粵民申10405號(當事人系化名)


小編提示:從案例情況看,本案中何以深顯然是俗稱的提成律師,律所成員構成並不只有這種類型,還有授薪律師、合伙人、律師助理、行政人員等等,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屬勞動關係。

相關焦點

  • 最新判決:律師與律所之間不形成勞動關係
    依據規定,合伙人律師對律所的財產形成共同共有關係,並對律所的賠償責任與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或一定條件下的有限責任。這種財產關係內容在勞動關係中並不存在。綜上,在合夥制律所中,合伙人律師的身份與勞動者身份不能並存,合伙人律師與律所之間的關係應當根據相關律所管理規範予以確定,並受其參與協商制定的合夥協議與合夥章程的規制。
  • 最高院最新判例:單位承擔工傷責任不一定要有勞動關係
    、分包的情形時,用工單位承擔職工的工傷保險責任不以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為前提。之後,藺紀全向甘肅省永登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其與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或者重慶興平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甘肅省永登縣人民法院於2015年10月19日作出(2015)永民初字第399號民事判決:一、藺紀全與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二、藺紀全與重慶興平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藺紀全不服該民事判決,向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 瀋陽勞動糾紛律師:律師在線諮詢_勞動爭議_勞務工傷如何解決
    勞動關係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根據《勞動合同法》,勞資關係僱員遭受工傷時,它不是勞資關係,因此不能通過勞動合同法進行調整。那麼如何解決勞動傷害呢?以下小編將向您介紹。 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人們普遍認為,勞務關係中不存在與工作有關的傷害問題,在工作中受到傷害的僱員可以根據對普通侵權行為造成的人身傷害的賠償標準承擔賠償責任。
  • 律師一疏忽致委託人損失163萬,律所被判賠114萬!
    日前,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法律服務合同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該律師所在事務所承擔七成責任,賠償原告114萬餘元的損失。直至2016年12月14日,代理律師陸某代蔡某向一審法院提出申請,要求繼續查封南通某建築安裝公司、王某名下的財產,但只凍結到數百元。另查明,2016年12月14日,一審法院對蔡某與南通某建築安裝公司、王某民間借貸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建築安裝公司償還蔡某借款本金238萬元及利息,王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建築安裝公司不服,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南通中院經審理維持了原判。
  • 律師一個疏忽致委託人損失163萬,律所被判賠114萬
    導讀:因律師在查封中存在重大的疏忽,被查封的250多萬元現金未及時續保,導致委託人實際損失達163萬餘元。9月12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法律服務合同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該律師所在事務所承擔七成責任,賠償原告114萬餘元的損失。南通某建築安裝公司向蔡某先後借款數百萬元,並由王某為借款提供擔保。
  • 許小平:主張設立私人律所的「一級律師」
    而在這之前,作為國家的公訴機關、國家的法院,判誰,怎麼判,都代表著絕對的公正,被訴訟者沒有說話的餘地,也沒有抗辯的權利,更無法獲得專業法律人的幫助。 法律有了,誰來承擔辯護人的角色呢?那時的律師行業還沒有形成,如何落實刑事訴訟法成了法院需要解決的事。參與過幾個冤案處理的許小平脫穎而出,被時任蓮湖法院法官高寶倉推薦為義務辯護人,並獲得法院的批准。
  • 最高法觀點:施工企業對實際施工人招用工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不認定存在勞動關係!
    ,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不能據此認定兩者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相關觀點】一、施工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沒有建立勞動關係的意思表示,與勞動合同雙方自願原則相悖;二、若認定施工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則由施工企業承擔其勞動法上的責任,比如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繳納社保,承擔未籤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等。
  • 同一律所的不同律師能擔任案件雙方的代理人嗎?
    本案是典型的勞動報酬追償的案件,從原告方提供的證人證言、被告小張出具的欠條以及被告小張承包鋼鐵公司的協議可以證明甲乙丙丁等人為鋼鐵公司實際提供過勞務服務,故鋼鐵公司和小張理應對所欠的勞動報酬承擔連帶責任,本案的爭議焦點和事實認定上並無難度
  • 律師代書遺囑有效嗎?代書遺囑不規範,法院判律所賠償118萬
    而立遺囑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為了慎重起見,到律所委託律師進行代書遺囑,而律師代書遺囑是否能確保萬無一失呢?下面法律快車小編通過一則案例為您介紹律師代書遺囑的相關知識。案例:上海某律所接受瞿某委託進行代書並見證遺囑,但在代書遺囑過程中,遺囑人口述遺囑內容時,兩位被指派的律師既沒有做談話筆錄、也沒有錄音錄像,回到律所憑藉自己的記憶整理出遺囑版本。
  • 律師"私自接案"引發律所險企紛爭不止
    第三,我國《保險法》第18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的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現雙方對律師執業責任保險的第5條第2款「私自接受業務」的認識存在重大分歧,系保險人未對此作出明確說明。
  • 律所過錯導致委託人少分75萬元遺產,法院判決:律所賠
    至此,甲律所為王先生辦理的律師見證遺囑被法院確認無效。據王先生稱,如遺囑有效,按照遺囑第二條,其應當取得遺產中的「大頭」,但按照生效判決,自己與其他繼承人一樣僅獲得了37萬餘元,因為二律所在指派律師代理過程中的一系列過錯行為,導致自己少獲得遺產75萬元。甲律所不同意王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認為已經為其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服務,王先生所訴損失與律所不存在因果關係。
  • 律所應該服務好律師,還是服務好客戶?
    管一個1000萬的所,和做一個1000萬創收的團隊,需要承擔的責任,完成的任務,完全不一樣。但對於這個現象,我和很多律師聊,發現大部分人都習以為常——律所本來就是這樣的啊,大家各幹各的,自負盈虧,獨立成長。我不這麼覺得。如果一個律所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長期來看,這樣的律所一定會陸續消失。
  • 最新案例:律師和律所不是勞動關係(注意判決要點)
    ,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依照法律及委託協議完成委託事項,並非按照被告的授意或工作任務完成勞動,未體現勞動關係職務性的特性。原告獲得的報酬來源於原、被告對委託人支付的代理費的分成約定,不具有勞動報酬穩定性、周期性特徵。
  • 新人之疑:律所對律師而言的必要性?律所應該堅守還是突破創新?
    胖乎律師今天想跟大家談一下律所,原因是來自一位律師新人的私信,表達了他對律所存在意義的疑惑。對律所提出質疑,很大膽,也很有趣。他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為什麼律師一定要進入律所,為什麼律所的利益分配各不相同,這種差異究對律師的向好發展究竟是促進還是抑制?
  • 工傷職業病|工傷(含職業病) 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陝西律師、西安律師普法】​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複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人事關係的其他證明材料;(二)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 佛山公司勞動合同糾紛律師
    一、工地受傷老闆不賠償怎麼辦首先,要弄清楚用工性質,是僱傭關係還是勞動關係,兩者的賠償程序和數額是有差別的。其次,如果是僱傭關係,協商不成,直接起訴。同時,還要區分戶口問題,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賠償標準也是大不相同的。傷殘等級以鑑定為準。再次,如果是勞動關係,則屬於工傷事故。需要申報工傷,進行工傷鑑定,確定傷殘等級。賠償項目有:醫療費、交通食宿費、住院夥食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間工資、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次性就業補助金等。
  • 律所為何給實習律師的工資如此少?
    冒著脫髮的風險,背了無數本法學書換來的法考證,一入律所,月薪2k,不包吃住。行內經常有句調侃的話,月薪5k的工資,招聘不到一個司機,但月薪2k,你卻可以招聘到既會開車又過了法考的法學畢業生。為什麼大多數律所不願意給高一點的工資?為什麼律所不願意花成本培訓新人?
  •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律師不能與律所以外的其他單位形成勞動關係
    仲裁委認為雙方不屬勞動關係,駁回了何以琛的全部請求。何以琛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為,何以琛是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雙方是提供及接受法律服務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並非勞動關係。對於何以琛基於勞動關係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 為什麼說律所裡合伙人及律師最為重要?律所為什麼要做團隊?
    後來的律師法也一直要求律師要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執業。所以,我們的律師制度規定的,只有集體執業,沒有個人執業,也沒有共用辦公場所。律所的業務構成先說說「經常上法庭幫壞人辯護」這句話跟大律所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有哪些:1.很多人都不做訴訟;2.
  • 「私自接案」引發律所險企紛爭不止
    第三,我國《保險法》第18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的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現雙方對律師執業責任保險的第5條第2款「私自接受業務」的認識存在重大分歧,系保險人未對此作出明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