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娜
長陽小學語文老師鐘琴英,是個90後,教齡6年。
她說語文教學裡最大的挑戰就是寫作,作為年輕教師,她想了不少招數,激發、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比如創作「朋友圈作文」、美食點評作文、故事漂流本等。形式一換,孩子們果真興趣大了,覺得有話可說,更樂於寫作了。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
鍾老師說,訓練孩子寫作,一方面要訓練速度。她帶孩子秋遊時,正好學到詩歌單元,就讓全班同學一人一句,即興創作一首打油詩。一路下來,孩子們興致很高。另一方面,還要花很多時間修改作文。
「好作文都是改出來的。」鍾老師說,改作文的關鍵是抓住重點,無限放大,儘可能地豐富細節。
舉個例子,男生陳鵬宇寫了一篇《小水珠歷險記》——
就這樣,我順著芭蕉葉滑了下來,掉在一條小溪裡,順著河流開始了我的歷險記。我穿過樹林,看到了鳥先生站在樹上啼叫,又看到猴媽媽在精心照顧著小猴;我又穿過馬路和城市,看見了許多人,還看見了高樓大廈。旅行的最後一站是大草原,我見到了廣袤無垠的草原,見到了許多牛羊還有馬。
鍾老師說,文章裡講了很多東西,但都沒有展開,讀起來索然無味。改了第一遍後,是這樣的:「就這樣,我順著芭蕉葉滑了下來,掉在一條小溪裡,順著河流開始了我的歷險記。我穿過樹林,看到了鳥先生站在樹上不住地啼叫,似乎在呼喚自己的兒女;又看到猴媽媽在精心照顧著小猴,小猴依偎在媽媽的懷裡,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鍾老師點評,文章刪掉了後半段內容,擴充了前半段,重點有了,但細節還不夠豐富。於是第三次修改,成了這樣:「就這樣,我順著芭蕉葉滑了下來,掉在一條小溪裡,順著河流開始了我的歷險記。我狼狽地穿過樹林,匆忙間,無心瞥見了鳥先生正站在樹上一遍遍不住地呼喚著自己的兒女;夕陽西下,斑駁的樹葉間透出點點微光,照在猴媽媽身上。她溫柔地撫摸著小猴的背脊,小猴懶懶地依偎在媽媽懷裡,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
看完三次作文對比,陳鵬宇和同學們都非常吃驚,差別竟然這麼大。
朋友圈作文
先來說說美食點評作文。
遇到節假日,孩子吃吃喝喝很痛快,但寫起作文卻很痛苦,經常記些流水帳,湊字數。今年端午節時,鍾老師想了個辦法,既然孩子們都愛吃,就化身「美食家」,寫寫美食評論作文。
「題目一布置出來,孩子們就嗨了。爸媽帶他們出門吃飯,經常使用各類美食點評軟體,作文寫成點評,孩子們聽起來新穎,覺得有很多話說。」鍾老師說,男生勞研哲的這段文字,讀起來很誘人——
「打開鍋蓋,一陣香味就撲鼻而來,粽子葉也顯得更加翠綠。剝開粽子葉,之間糯米雪白黏稠,像個大胖小子。粽子有鹹甜兩種,我獨愛大肉粽,糯米吃起來軟軟糯糯,有嚼勁不粘牙。醬油的添加更添一番風味,鹹度也剛剛好,大肉吃起來不柴也不膩,一切都剛剛好!」
最近在學魯迅的文章,孩子們理解起來有些吃力。魯迅所處的社會現狀、他的心中所想都是怎麼樣的?鍾老師請同學們用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來展現。
「比如魯迅剛從日本回來,棄醫從文,回到國內看到什麼樣的景象,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如果魯迅在現代,會掏出手機發一條什麼樣的朋友圈?」鍾老師說,孩子們還可以發揮想像,讓魯迅的朋友鬱達夫、林語堂等,都在下面留言。
鍾老師說,很多孩子一提寫作就皺眉頭,覺得寫作要寫最重要的事,生活細節沒法寫。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選擇用朋友圈的形式創作,孩子們會使用生活化的語言,覺得有話可說。而且創作過程中,對人物了解更透徹,一舉兩得。
家庭故事漂流本
在長陽小學六(3)班,鍾老師還有個激發孩子們寫作的好做法——真善美故事漂流本。哪個孩子有興趣,都可以把漂流本拿回家,痛快寫幾筆,不限文體,不限字數。
「不管是分享快樂的事,還是發一發牢騷,只要孩子們願意寫,都值得鼓勵,因為願意表達,這是寫作非常重要的一步。」鍾老師說,家長們可以準備個家庭故事漂流本,爸媽、孩子輪流寫,可以寫寫情緒,也能創作故事,甚至可以續寫。
一個故事的走向因為寫的人不同,不斷發生改變,發生意想不到的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很有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