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的理念,直接體現在學校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個格局高,理念好的校長,不但是學校師生的幸運,更是這個學校的幸運。教師水平一桶水的理論早就上升為常流水了,而被稱為「師者之師」的校長,更應是教育的行家裡手。新時期校長的教育管理思想,不能再僅僅停留在冰冷的制度和呆板的陳規中,而是要將更多的關注投向對校園生命的人文關懷。學校不只是那些建築,更不是那些獎牌,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具體的教師與學生而非抽象的,是現在的教師與學生而非未來的。所以,校長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學校管理理念、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校長的事業,就是讓校園裡的生命多享受一些溫暖,多獲得一些感動,讓師生的校園生活更為如意,讓現在的教師與學生們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好。唯此,才能彈好教育這架鋼琴,辦出真正意義上的好學校。
作為學校的校長,不可不知道教師的需求,雖然學校不可能滿足教師的所有需求,但不可不察。當然,這裡所講的是指合理的需求,而不是不著邊際的幻想。
1教師最基本的精神追求是被人尊重要滿足教師的這一需求,校長要在學校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認可教師的能力並對教師的做人做事進行客觀評價。特別是認可教師對學校做出的貢獻,並永久的記錄才是對教師最大的尊重。
2教師渴望公平的評選規則學校要給予教師公平的發展機會,對於分配評選模範教師、優秀教師以及職稱掛鈎的名額,多數學校有評選規則,但片面性較強,缺乏人文關懷或有失公允,所以每次評選之後教師都有矛盾出現,導致很多優秀的教師覺得不公平。解決方法就是要公平,要根據每位教師的能力和綜合表現來衡量。
3教師希望有均等的學習機會學校每年組織優秀教師到國內外考察學校,學習經驗,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開闊視野、提升素質。學校要落實機會均等原則,讓每位教師都有參與學習的機會,這不僅是學習機會問題,更是對每位教師的人格尊重。
4教師希望自己的努力被領導發現學校的一切管理考核辦法,規章制度,都是規範教師行為,激勵教師進步,鞭策後進教師。但教師總是希望校長看到自己的優秀表現。學校可以利用教師積分評價這一方法,時時處處把教師的優良表現以積分再現、認可。當教師的積分越高得到的認可就越多,幹的就越開心。
5教師希望輕鬆簡單的評價方法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量已經感覺比較忙碌,所以教師更渴望輕鬆簡單的評價方法,從而達到激勵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讓教師更好的去投入工作!
校長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做好管理工作,一定要用「心」去經營,「心」到自然成。要用「心」,具體說要用到五「心」,即「談心、交心、換心、知心、同心」。談心是形式,交心和換心是內容,知心和同心是結果和目的。
1談心談心是指校長和教師互相交流心裡話。開展談心活動,一是要有深厚的感情作基礎,二是要耐心,有毅力,三是要根據不同對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抓住有利時機搞好「訪」和「談」。通過交流,逐步培養信任感,通過心理接觸,發展共同語言,達到感情交融。每次談心的過程,也是校長深入實際、了解情況、徵求意見、檢查工作的過程。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處理,往往是通過談心了解了情況,然後才下決心的。
2交心校長與教師談心,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以誠相見,尊重對方的人格。因為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嚴的血肉之軀!要做到尊重對方,一是要耐心細緻聽教師的意見。二是教師講得對、講得好的地方要點頭,要稱讚,並通過簡單的插話或詢問來啟發對方,使他能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把話說完。三是要鼓勵對方消除顧慮,把不同意見大膽講出來。對一時不能統一的意見,允許對方保留自己的看法,做到求同存異,決不可將自己的觀念強加與人。
3換心校長通過談心和交心了解教師的要求和困難後,要進行積極地換位思考,真心地幫助教師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為教師辦真事、辦好事、辦實事,這就是換心。實踐證明,換心,既要真心實意,盡心盡力,又不能隨便「許願」,信口開河。表了態,就要言必行,行必果,說到辦到。
4知心荷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一個令人滿意的校長應該是在業務上出類拔萃,與本校老師關係融洽,能打成一片,能理解老師,關心老師,待人公平,能與教師樂於交流,取長補短,這樣的校長就會受到老師的好評,就會成為教師的知心朋友,才會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校長要把教師當知音、知己,成為教師的知心朋友。唯成知音,才能知心;唯有知心,才能知其才、知其能、知其想、知其難。
5同心通過談心、交心、換心、知心,最後達到思想信念一致,思想目標相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一心一意。為了達到同心,校長要在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換心、知心的基礎上,統一大家的思想,規範大家的行動,達到同心同德,實現辦學目標而奮鬥的目的。
校長最自豪的莫過於自己決策帶動了學校的改變,這樣的改變體現在學生和學校發展中,體現在教師的快樂從教中。校長對學校的管理主要是對教師的管理,而對教師管理的理想境界是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的局面。而要達到這樣的管理境界,校長需要卓越的管理智慧。
1抓大放小學校管理千頭萬緒,校長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親,要集中精力做大事,出思路、作決策、謀發展,不要在細枝末節上耽誤工夫。要學會放權,讓別人去做,應當相信90%以上的事情別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授權的同時不忘授責,要量事授權,權責相當。校長的作用就是宏觀調控,運籌帷幄,而不是抓權不放,主次不分。
2眼高手低管理謀略取法乎上,故而校長視界要高,立意要遠,不為眼前薄霧所迷惑,看清楚目標,從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高度領導學校,而不是拼時間、拼分數、拼健康。著手要低,就要腳踏實地,用心用力,把目標轉化為行動,做好做實每一件小事,通過不斷優化學校品質,實現從普通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的演變。
3繼往開來每一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學校管理必須基於這個文化背景。校長的使命是傳承、創新與發展學校文化,繼承優秀的、發揚成功的、創新領先的。
4破舊立新不破不立,發展就是在破立中變局、提高。但在破與立之間,破除的是不符合規律的、墨守成規的、限制人發展的機制、體制,確立的是適應時代要求的、符合科學發展的、回歸教育本質的理念、方法體系。破與立,都是為了學校發展。
5填谷造峰填谷,就是拉長「短板」,提高整體競爭力,消除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造峰,就是著力培植新的生長點、發展點、制高點。靠填谷不斷抬高起點,靠造峰不斷營造優勢,兩者兼顧,前拉後推,學校才會形成「動車組」,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6刪繁就簡真正的學校管理,不在於制訂了多少規章制度,也不在於制度的複雜化、精細化程度。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的發展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務,不是追求程式、控制和繁瑣。繁瑣的東西,往往令人生厭;簡單明了的,常常更有效。崇尚科學、人文、簡潔,把制度規範變成自覺操守,應當成為建設制度文化的價值取向。
7求同存異任何決策、管理和改革,既需要贊同的聲音,也需要批評的意見。贊同的聲音可以給我們以信心和力量,反對的意見卻會使我們更加理性和清醒。允許存在不同的聲音,能夠聽進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聲音中提取智慧,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兼容並包、和衷共濟的氣象,才是我們追求的管理境界。
8揚長避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既有長處又有短處,既有優勢又有劣勢。要學會正確地識人、用人、評價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舉賢薦能,用人之長,人才搭配,揚長補短,才是管理之精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學校便會人才輩出,因而具有了強勁的發展力。無容才之德,無識才之明,無用才之道,則天下無才,學校亦無發展可言。
9噓寒問暖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長不要兩隻眼睛只盯著教師工作,把工作關係看作維繫管理的唯一鏈條,沒有感情的管理只能是冷血管理,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以人為本,就要時刻親近教師、培養教師、服務教師,把教師冷暖記在心上,把教師業績講在面上,把教師需求落在實處,和教師同心協力、超越困難、共擔責任、分享成功,則人心思上,學校昌盛。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懷也是一種生產力。
10嚴己寬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因為自己是主要負責人,有責任率先垂範;自己能做到的,不一定要求別人必須做到,因為自己是校長,要努力做一個最優秀的人。要寬人、諒人、尊重人,而不是靠權力壓制人、折騰人。胸懷坦蕩,公道正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風清氣正,政令暢通,一呼百應。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的現實追求是一個「好」字。「好」不像「優秀」,可以定量評價,有明確的條款、清晰的表徵。「好」更多是一種大家的認可和認定,是一種語義含糊的定性描述;或者說,「好」有更豐富的取向和指向。
1有思想「校長的思想,才是學校的靈魂」這話受啟於蘇霍姆林斯基。談到校長的職責,他曾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一個好校長,首先應該是「有思想的」:對學校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對師生發展,有自己的認定和主張。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才不會輕信盲從,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認定和主張,才不會見風使舵、飄浮不定。思想既是一個校長的「金箍棒」,也是一所學校的「定海神針」。好校長總能通過自己的思想觀念,去影響師生,改變師生,引領學校不斷前進。
2能夢想一個好校長,應該是「能夢想的」。一所學校應當有美好的前景,一個團隊應當有美好的願景。這兩個「景」要能落地生根,必須依託於校長的夢想:對美好學校的追求,對美好教育的嚮往。校長要能登高望遠,只有站得高,眼睛才始終看到遠方,看到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校園裡是群星閃爍,看到那美好的未來、美妙的藍圖,深刻理解走向美好的過程中的那種艱難與粗糙。一個能夢想的校長,才可能凝聚學校的「精氣神」,不斷開拓,不斷進取。在這樣的校長領導下,學校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師生才可能有更好的成長。
3敢創想一個好校長,應該是「敢創想的」。創想就是打破常規,革故鼎新;創想就是反叛傳統,出奇制勝;創想就是不因循守舊,不墨守陳規。創想的核心目的是創造,或者說,有創想才可能有創造。教育是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事業,既需要堅守常識,遵循規律,也需要破除禁錮,勇闖困局。校長的膽識,既體現為對學校優秀傳統的堅守和承續,也體現為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催生和助長:這就不只是純粹的「想」,它還包含著「做」。一個好校長,既不能是只會談玄的「空想家」,也不能是只管埋頭的「苦幹家」,而應當是敢想敢做、能想能做、會想會做的「實幹家」。只有用「想」來指導「做」、用「做」來證實「想」的校長,才是好校長。
4有使命一個好校長,往往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本質規律,更敏銳地捕捉教育的發展趨勢,更深切地覺知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更透徹地體悟到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基於內心的焦慮和內在的良知,他們往往不願平庸苟且,而更渴望有所行動、有所作為,或者在無路處尋路,或者踏坎坷為大道——這勢必引發他們與現實環境的矛盾,與學校教師的「鬥爭」,碰撞出「事故」,或生發出「故事」。因此,那些具有思想、夢想、創想能力的校長,那些敢想敢做、能想能做、會想會做的校長,往往可能成為「不乖」的校長。但好校長的「好」,不是用各種榮譽、成績堆砌起來的,也不是用多少新聞版面渲染出來的,而恰恰是能夠給學校留下很多「故事」的人。這些「故事」,既是校長之於學校管理的歷史見證,也必將構成一所學校的文化遺產。
5有擔當一個目光長遠的校長往往會被只看眼前的人嘲笑,但他們或者在「困境中」突圍,或者在「邊界上」守望,或者因改變而成功,或者因挑戰而碰壁,無一例外地,他們都對學校及師生有所影響和改變,他們自己也因此有所收穫和成長。在今天的教育格局下,學校的生存境遇需要校長去改善,學校的發展空間需要校長去拓展。作為一校之長,要有智慧,有勇氣,有擔當。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需要有所取捨,有所平衡,在「規矩」與「不規矩」之間,既需要分寸的控制,也需要尺度的把握。
6有包容校長要努力做個人道主義者,努力做個布道者,積極地在精神方面對全校師生產生影響。校長的胸懷有多大、氣量有多大,學校的名教師就會有多少,校長需要具備包容的品格,必須讓自己有容乃大,要讓校園裡,到處是老師與孩子們的聲音,而非校長一個人的聲音。校長不僅要容忍其他校領導的缺點,更要容忍他們的優點。容忍其他校領導的缺點,可以顯示校長的風度;容忍其他校領導的優點,可以顯示校長的氣度。校長對教師要容過念功,寬容缺點,發揚優點,鼓勵個性,讓不同特點的人都能得到發展。校長具有了包容的智慧、氣度與品格了,學校必然會脫穎出一批人才。
7有服務意識校長不僅服務學生和家長,更要服務教師。甚至服務教師比服務學生更重要,因為服務學生最終要靠教師去實現。校長需要積極地進行兩個方面的換位思考:第一方面的換位思考是,教師最希望領導能帶給我們什麼?那麼把這些先帶給老師;第二方面的換位思考是,校長希望老師們帶給學生們什麼?那麼先把這些帶給老師。校長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上,讓教師感受幸福,幫助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潛能。因此,校長重要的不是怎樣去管教師,而是怎樣去引導教師,怎樣去激發每個教師的潛能。換句話說,就是校長的工作成效不在於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引領和鼓勵教師去做什麼,並成功地做了什麼。校長要盡一切力量讓老師開拓眼界,為老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8有平民思想千萬不能把校長當作「官」來做,校長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是做「人中人」,校長與老師、學生要同心、同行、同樂,結伴成長。只要有可能,校長就要儘量多地到老師中間去,去參加他們的閒談,甚至不要放過擦肩而過的機會。對迫切希望校長指導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幫他們「登高」;對盼望展示自己才華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給他們「搭臺」;對害怕校長聽課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為他們「加油」。校長應該毫不吝嗇地向每位教師的成績投去讚賞的目光,使教師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和他人的優勢,達到相互交流與學習的目的,並真心誠意地信任教師,給教師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權利,挖掘教師的特長和潛能。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更應該是教師的好榜樣,校長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的管理理念與時代同步;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與老師保持默契,靠自身的學術、人格、藝術魅力去感染、影響教師,和教師坦誠溝通,使校園成為老師們心中的家園、樂園。要懂得:最好的管理經驗不一定適合自己學校,但適合自己學校的管理經驗卻是最好的;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不管」。新教育背景下的校長,除了科學規範的管理,一定要更多地關注生命、善待師生,始終保持學校管理的人性化和公平性。「敬業首先要樂業」,好校長的首要標準就是要讓教師享受學校,然後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任務的積極性。而教師對工作的熱情和對學校的忠誠,是學校最寶貴的資產。校長無法對師生們的整個生命負責,但做為校長應該儘可能地為師生們這段生命的歷程抹上一些亮麗的色彩,讓他們能享受學校。所謂享受學校,就是指師生在學校裡,能夠得到精神的愉悅而非痛苦、個性的發展而非壓抑、胸懷的廣闊而非狹隘,願望的實現而非沮喪。
本文來自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平臺http://www.gsres.cn
推薦人:楊曉東 臨夏市逸夫第一小學
(更多教育教學資源請訪問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gsres.cn)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0910」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