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2020-04-28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很多媽媽在帶娃這件事上,是「吾日三省吾身」的:

我今天監督孩子做完作業了嗎?

我今天讓孩子有收穫嗎?

我今天對孩子發脾氣了嗎?

……

父母也並非天生就是父母,而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就比如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很多媽媽就在自己的本能與理智之間不斷做鬥爭,明知道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卻又忍不住一次次發火。

時間長了也忍不住要問,父母發脾氣真的對孩子有那麼大影響嗎?真的有人能做到對孩子不發脾氣嗎?怎樣才能克制自己始終不發脾氣?對孩子發完脾氣後,應該怎麼做?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要說父母每次發脾氣,真的都會影響孩子一生,這肯定是誇大了。每個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都有心煩意亂的時候,難免忍不住衝孩子吼兩句,或者拍著桌子問孩子為什麼還不去寫作業。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不見得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甚至親子關係依然很好。所以父母發出來的脾氣究竟會有多大影響,我們得分開來看。

比如親子關係的基礎狀態,父母發脾氣的原因,以及父母發脾氣後的處理方式。

有一種父母是沒有資格和孩子發脾氣的,就是和孩子沒有感情基礎的父母。

有的孩子在父母發脾氣打罵的時候不敢吭聲,而有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發脾氣的時候「油嘴滑舌」,其中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父母和孩子關係的基調。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經在節目中說,他們小時候經常被爸媽打,但是沒有一個孩子長大後怨恨父母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他講述自己小時候的大院兒生活,如果聽到隔壁鄰居在打孩子,旁邊人都是一笑而過,等會兒之後轉悠著過來勸一句:「老張,差不多打會兒得了。」

不是勸別打孩子,而是說,打會兒就夠了,更像是過來給個停手的臺階。

馬未都講的故事中體現了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和隨意,發脾氣教孩子並不是多麼嚴重的事,孩子也不是完全碰不得,這樣的態度可以給很多父母松松弦兒。

不過其中也有一個關鍵,那就是你和孩子關係怎麼樣。

如果父母從來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愛,親子之間感情基礎不夠牢固,那麼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孩子的恐懼和不安。

知不知道爸媽因為什麼發脾氣,對孩子來說有很大區別

沒有哪個孩子沒有因為不想寫作業被爸爸媽媽批評過,但是長大後的孩子們,卻會把這個和父母鬥智鬥勇的過程當成美好的回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這就是因為,父母雖然發脾氣,批評孩子,罵孩子,甚至追著孩子要打,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明白這個原因,也認同這個原因,所以他願意承受這個「後果」,也能明白爸爸媽媽批評他都是為他好這個道理。

但如果爸媽無緣無故的對著孩子發脾氣,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或者沒有告訴孩子被罵是因為什麼,就會引發孩子的恐懼也不安。

他不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所以不能預估以後還會不會遭受這樣的風波,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孩子會害怕。同時,這樣沒有理由的發脾氣,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整個人是錯誤的,是不被爸爸媽媽喜歡的。

最後,就是父母在對孩子發脾氣之後的處理方式了。

發脾氣之後,有沒有及時結束,有沒有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如果是父母的問題,那父母有沒有給孩子道歉,這些都會讓決定了父母發的脾氣對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結束語和道歉

每次發脾氣,或者懲罰孩子之後,都應該有一個結束語,讓孩子結束不安狀態。

什麼是結束語呢?

「好了,過來吃飯吧。」

「媽媽剛才說的你都聽明白了嗎?那過來繼續寫吧。」

「剛才媽媽太衝動了,沒有控制住情緒,你繼續玩兒吧……」

「兒子對不起,是媽媽太著急了,我們慢慢來好不好?」

「今天太累了,剛才的事兒別想了,早點休息吧,晚安,媽媽愛你!」

類似這些話,能夠給孩子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緊張的氛圍可以結束了。尤其是晚上對孩子發脾氣之後,一定不要讓孩子帶著被罵被吼的恐懼感自己去睡。

分開人和事

有一點是爸媽們需要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發脾氣,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而不是不愛你。「

孩子的思維方式還不夠成熟,他沒有一分為二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而且孩子會有比較強的歸罪意識,看到爸爸媽媽發脾氣,他心裡想的是爸媽不愛我,或者我不應該存在等等。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發過脾氣之後,要告訴孩子他哪裡做的不對,你生氣的到底是什麼,然後告訴他如何改正,最後告訴他你永遠愛他。

比如,你是因為孩子浪費食物生氣,我們可以用發脾氣來讓孩子知道你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你為什麼不可以浪費糧食。

孩子犯錯的地方,其實也正是教育的契機,生活中的道理在孩子遇到相應的情境的時候,才會活起來,這時候教孩子,孩子才能聽到心裡去,真正的理解。

比如糧食背後凝聚著價值,土地的價值,人力的價值,還有爸爸媽媽工作得到的勞動報酬。我們需要感恩大自然的饋贈,也要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還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要想到,很多孩子還在忍受著飢餓。

注意不要給孩子定性,因此而說孩子是一個不考慮別人的自私的孩子,要把孩子做的事,和他這個人整體分開來看。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不要因為愧疚,過分補償

對孩子發火之後,父母常常會有愧疚情緒,會想要更多的補償孩子,比如一直不讓孩子吃的冰激凌等允許孩子吃,而且這段時間會對孩子更加寬容,孩子做什麼都不批評不制止。

這其實也是不正確的。

不管是父母的情緒,還是給孩子制定下來的規則,最需要的特徵就是穩定,是原則分明。如果父母情緒總是起伏不定,規則也總是根據父母的心情來變動,這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任性。

雖然有理由的發脾氣後果沒有那麼嚴重,但這不代表發脾氣就是最好的引導孩子的方式了,在我們有更多選擇的時候,還是要用更多樣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行為,儘量讓自己情緒平穩。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尤其不要讓其他事情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變得浮躁,容易發火。

如果心裡有氣,我們可以多給自己一些空間,出門嗨一下,或者散散心,找人說說話,進行自我調節。

面對孩子的時候,多一些耐心,看到孩子犯錯想要發火時,告訴自己先數三個數字,或者先在房間轉三圈,然後再開口對孩子說話。


相關焦點

  • 既然繞不開手機,該怎麼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既然繞不開手機,該怎麼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電腦、手機、平板等各種電子產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儘管育兒專家們一再強調,要讓孩子遠離這些電子產品,以免傷害孩子的視力發育。
  • 父母怎麼做,才能將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父母離婚了,孩子會遇到很多的困擾。同學和鄰居會不經意地對孩子提起,你的爸爸媽媽是不是離婚了?有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住一起,或者他們的爺爺奶奶不知情,也或許孩子是跟姥姥住一起,老人們也會難免按自己的角度埋怨對方,或者會說孩子爸爸或媽媽的壞話。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其實你該這樣補救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知道父母要儘量避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但為人父母並不是神,在生活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剛好碰上寶貝調皮搗蛋,爸爸媽媽們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那麼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將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調節教育?01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用覺得自己很糟糕有很多媽媽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控制住情緒,自己就不是個好媽媽。
  •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朝孩子發脾氣後,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降低
    其實沒有什麼父母是可以真的做到對孩子不發脾氣,只是他們比較懂得該怎麼去克制自己的脾氣,或者是在對孩子發完脾氣後,該怎麼去應對。孩子清楚的知道你為什麼發脾氣,這對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說,孩子不知道你為什麼發脾氣,就算是他自己犯下了錯誤,孩子有可能不發現自己問題,他只會覺得不安和委屈:「你為什麼衝我發脾氣」。
  • 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變成十分傷害
    只要孩子不聽話,不是打就是罵,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教育專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變成七分傷害。」有時候,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總是勸她,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對每一個人好,你盡力就好了。可是表妹卻說:「我很怕自己做的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所以我一直讓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 離婚做到五點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離婚是兩個成年人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有孩子的家庭卻沒有給這個小成員一份發言權和選擇權,對孩子的傷害在所難免。孩子是無辜的,兩人分開後,想得最多的也是如何離,離後如何相處對孩子傷害最小?結束一條道路的唯一辦法就是走完它,不管這條路有多麼孤獨黑暗,確實到了非離婚不可的地步,不可挽救,生活在一起也是對彼此的折磨,那就堅持走完離婚的路,在路上我們小心前行,為身邊的孩子撐起一把呵護的大傘。
  •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情緒化教育等同給娃毒藥,你還敢對娃發脾氣?
    不得不說事後發生的事情,著實給他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他現在已經成年,已經找到工作了,回憶這件事還是非常的痛苦。 其實這就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聽到聲音,就害怕父母衝過來打自己,一聽到聲音,就會聯想到自己童年時候的遭遇,長期這樣下去,只會讓他變得越來越擔驚受怕,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 做到這5點,把對孩子的傷害減輕到最小
    離婚的的確確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和影響。但其實,充滿硝煙的婚姻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並不會小於離婚。所以,如果真到了婚姻無法修復的時候,及時止損也要好過為了孩子勉強維持。關鍵是,我們要怎樣去結束這段婚姻,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 三角原生家庭: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那麼,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01愛自我否定的孩子,童年經歷了什麼?家庭是個系統,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如果每個零部件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常,那麼系統運轉就是良性的。要是任何關係出現運轉不正常,那麼系統就會紊亂,甚至會塌掉。小時候,我父母經常吵架,而且吵得非常兇。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但還是忍不住,如何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可是,每次發完脾氣看到那張委屈的小臉,心裡都無比後悔,發誓再也不吼罵寶寶了,結果卻……跟你打這段話的時候,我心裡也是一邊生氣、一邊後悔、一邊焦躁。唉!其實,這位老母親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曾經碰到過。第二天凌晨,孩子突然嘔吐不止,媽媽緊急把孩子送到醫院後,仍然因為孩子頭部多處受傷,搶救無效死亡。壞情緒是魔鬼,一點就著,點著之後如果不及時制止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就算不給孩子留下外傷,也會留下很長時間的心理陰影。
  • 《白色月光》張一崩潰引爭議: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該這樣補救
    那麼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將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調節教育?再到後來,媽媽自己情緒崩潰了,在孩子面前大哭,發現女兒被嚇到後,馬上對孩子道歉,但這時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而是和孩子說「媽媽跟你開玩笑呢」,再次否認了自己的情緒,把它定義為「玩笑」。
  • 洗完頭後,做到這「4點」,頭髮慢慢變順,發量也變多了
    如果發量很少,或者是發質比較粗糙,那不僅會影響髮型的效果,而且即使是染上好看的顏色,也會讓整個頭髮看起來毛毛糙糙的沒有光澤感,所以說,生活中還是要找到一些護髮的小竅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發質變得越來越好。
  • 離婚前做好心理準備,怎樣才能把對小孩的傷害降到最低?
    翠紅答問問:老公年收入30萬,我8萬,他平時月工資不多,年終才會把每年的收入發下來。月工資他拿了就是給遊戲充值,每天上午十點多起床上班,七點多回家就打遊戲。家中的開支都是我在支出,年底拿到了錢只是過一下我的手,馬上又要走去買車。結婚以後他已經換了4臺車了,不讓他換他就鬧得雞犬不寧。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3點,你還敢吵嗎?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風花雪月,有情飲水飽,而婚姻則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它要落實到吃飯、穿衣、睡覺等柴米油鹽的細節之中才能長久,需要夫妻二人互相理解、相互扶持、並肩作戰才能抵禦日常瑣碎
  • 離婚後,該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做好這2點,孩子才能釋然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替這個孩子感到悲哀。一直活在媽媽的欺騙裡,也得不到父愛,不管是身心還是精神上,肯定受到的創傷不小。如果不打開這個心結,可能還會影響到以後的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究竟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1、抑鬱、懷疑大多數孩子眼中,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
  • 離婚後,該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做好這2點,孩子才能釋然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替這個孩子感到悲哀。一直活在媽媽的欺騙裡,也得不到父愛,不管是身心還是精神上,肯定受到的創傷不小。如果不打開這個心結,可能還會影響到以後的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究竟離婚會對孩子造成那些傷害呢?
  • 發完脾氣又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要怎麼破?
    凡是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長時常都會陷入對孩子發完脾氣有後悔的情緒死循環裡。只有懂得打破這個循環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育兒的樂趣,這種情緒心理現象充分說明了我的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觀點:教育孩子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能力的鍛鍊!
  • 女人懷孕後脾氣變差?知道這4點後,老公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經常聽到一些男人抱怨,自從老婆懷孕後,家裡就變得家無寧日,老婆的脾氣越變越大,怎麼伺候也伺候不到她的心眼兒裡。但是你也要知道,如果在懷孕期間隨意動怒,可能會對腹中的胎兒造成不利影響。那女人懷孕後,脾氣變大了?知道這4點後,老公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 離婚後怎樣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何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有能夫妻和平分手?有一種方式非常值得大家參考,那就是「改變結構,保留關係。」改變結構,就是原來的三口之家相處模式要改變,爸爸媽媽以後不會在一起生活了。有的人在離婚後,拒絕另一方探視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和另一半有過多的相處時間,甚至幾年都不讓見一面,這是非常愚蠢和自私的表現。
  • 「媽媽,你生氣好可怕」,控制不好情緒的家長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可是,每次吼完孩子,就覺得特別後悔。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有一次,又吼完兒子,然後讓他睡覺,兒子忽然跟我說:媽媽,我抱抱你,你別生氣了。面對孩子很小的錯誤,我們的脾氣卻大的不行。仿佛孩子犯的錯誤不是小錯誤,而是捅破了天一樣。有一次,在一個快餐店吃飯,旁邊是一對兒母子。小男孩看著非常的乖,四五歲的樣子,坐在座位上安安靜靜的喝著粥。母親也和顏悅色的坐在那裡看著手機,並且反覆叮囑孩子,多喝點粥,長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