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變成十分傷害

2020-10-03 科普帝

01

前兩天,帶著兒子去遊樂園玩的時候。

三番五次從滑滑梯上滾下來一個很大的瑜伽球,打在了很多小朋友身上。

原來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作怪」,很多孩子的家長都在招呼這個男孩,可他根本不聽。

這時候,他媽媽看見了,立即朝孩子吼到:「給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在滑滑梯上往下扔球,趕緊下來。」

孩子似乎沒聽見,繼續著剛才的動作。

於是這位媽媽很生氣地跑到滑滑梯上,一上去就打了兩下孩子的屁股,孩子哇地一下就哭了起來。

這時候,媽媽說:「你還有臉哭,今天別玩了,回家去。」說著把孩子連拖帶拉地往外拽。

站在旁邊的孩子們看見這一幕,都趕緊的躲在媽媽的身後。

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總喜歡用情緒來對待孩子。

只要孩子不聽話,不是打就是罵,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變成七分傷害。」

有時候,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02

父母的壞情緒,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表妹小桃,是大家眼裡的老好人。

別人找她幫忙,從來不會拒絕,有時候還會因為做不好而自責很久。

有一次,家裡來了很多客人,她媽媽讓她買菜做飯。

因為她不知道客人的口味,便隨便做了一些。

結果那天來了幾個小朋友,不喜歡吃她做的菜,便在一邊又哭又鬧。

表妹當時心裏面很過意不去,一直和孩子的家長道歉,她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我總是勸她,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對每一個人好,你盡力就好了。

可是表妹卻說:「我很怕自己做的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所以我一直讓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其實我很能理解表妹,因為她媽媽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嚴厲的人。

小時候,只要她一做錯事,媽媽就會生氣,有時候甚至會打罵她。

她為了能讓媽媽開心,做事總是小心翼翼。

漸漸地,在外人面前,她總是為了迎合別人而將自己的委屈都藏起來。

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造成的。

小時候,孩子犯錯父母常常會用威脅的口氣告訴孩子:「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

其實,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看不清事物的本質,總是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待是非。

當一個人總是為了迎合別人的目光而貶低自己的時候,是因為害怕被別人否定,更希望得到別人的愛。

而孩子這樣的性格,往往都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所導致的。

03

父母的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電視劇。

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媽媽宋倩為了修復與女兒英子的母女關係,便送了她一套衣服,並主動約女兒去看電影。

英子心裡非常高興。

在電影院裡,媽媽宋倩和女兒討論影片拍攝太假,英子就告訴她後面的劇情會更真實。

於是媽媽發現女兒看過這部電影,就非常生氣,影片還沒有結束就出來了。

還很生氣地對女兒說:「一部影片看兩遍,有意思嗎?」

英子說:「我想讓你高興。」

結果媽媽根本不領情,認為她這是在浪費時間。

很大聲地朝英子吼過去:「我不需要。」

便轉身離開,留英子一個人站在原地哭。

就這樣,兩個不歡而散。

在家庭教育中,保持穩定的情緒是父母一生的修煉。

如果說,作為媽媽,能心平氣和地與女兒交談,也許結果就會不一樣。

但往往,很多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要一不順心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讓親子之間產生隔閡。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保持穩定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控制不住情緒,就如同洪水猛獸,會瞬間吞噬掉所有的理智,變成一把傷人的利器。

刺進孩子的心裡,變成親子關係中最大的隱患。

04

當父母情緒失控,最受傷的是那個孩子

前不久,微博上一個小男孩因為考試沒有考到95分,被媽媽狠心地扔在了高速路口。

原來,這位媽媽在接男孩回家時,得知孩子考試分數沒有達到95分,媽媽便罵他不爭氣。

把他打了一頓之後,扔在了高速路口,揚長而去。

後來小男孩通過群眾報警把他帶到車裡詢問,男孩很委屈地說「因為沒有考好。」

警察打電話給他媽媽,卻得到這樣的回答:想走法律程序就走法律程序,反正我不要他了。

當時電話中的媽媽情緒一度失控,就是不肯接孩子回家,最後是孩子的叔叔來把他接回了家。

媽媽的態度,一度讓男孩感到心寒。

原來在媽媽心裡,成績好,才能給我愛。

媽媽的壞情緒,有可能會一直存在孩子的腦海裡,有揮之不去陰影。

在《心理諮詢師科學媽媽育兒法》這本書中寫到: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機會。

如果父母不注重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不僅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嚴重的傷害,更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05

父母情緒穩定,才是孩子未來的希望

把三個孩子都成功送進史丹福大學的陳美玲,在她的世界裡,孩子是用來愛的。

在孩子犯錯之後,她從來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更不會打罵孩子,因為她知道這是最無用的教育。

對孩子好好說,直到孩子認可為止。

有一次他的大兒子在漢字測驗中沒考好,對她撒了慌,她問孩子為什麼撒謊,兒子說是因為沒考好。

陳美玲第一反應是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說:「為什麼你不相信媽媽對你的愛呢?」

然後一直給孩子解釋,說無論怎樣媽媽都是愛你的。

為了開導孩子,用了八個小時,後來,他們的感情越來越好。

有格局的父母從來不會用情緒教育孩子,而是用智慧引導孩子,走向更遠的未來。

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做情緒化的父母,才是孩子未來的希望。

學會控制情緒,是父母一生的課堂。

  • 一、放低聲音,好好和孩子說

父母往往在孩子犯錯之後,情緒激動,聲音也不知不覺提高了,有的孩子只要聽見父母一吼立刻聽話。

其實這時候不是孩子變乖了,而是心裡產生恐懼。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父母用「低聲教育孩子」 孩子能更接受。

教育孩子時聲音變低,會讓父母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所以,在孩子讓你生氣時,把聲音放低 ,這時教育孩子會被接受。

  • 二、用鼓勵替代責罵

當父母情緒激動時,不知不覺會吼罵孩子,這時候孩子便會出現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犯錯,先表揚孩子,再鼓勵孩子,那麼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

在孩子考試沒考好時,對他說一句:「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下次一定會更棒的。」

有時候,鼓勵比責罵來得有效。

馬克·吐溫曾說:「一句真誠的讚美能讓我多活兩個月。」

所以在孩子犯錯時,不要責罵孩子,適當地給他鼓勵更重要。

  • 三、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許多父母,總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教育孩子,所以許多孩子會有壓迫感。

其實教育最重要的是站在與孩子平等的高度,給他們無限的關愛。

父母蹲下來,更容易發現問題背後的真相。

孩子做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在孩子犯錯之後,不要急著批評孩子,我們試著站在與孩子同樣的高度,問他為什麼?

我們能從孩子的行為背後找到真正的原因,更好的教育孩子。

銀河補習班》裡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種神奇的感受器,他們能感覺到大人是不是真的愛他。

給孩子真正的愛,是不需要用激烈的語言和暴躁的情緒去指責孩子。

而是用最溫柔的力量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父母情緒穩定,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相關焦點

  • 親子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再有天賦的孩子,如果遭遇錯誤教育,也往往是無力抵抗的,消沉或墮落,幾乎是他們必走的路徑。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習慣於把每次發脾氣歸咎為孩子不聽話,或孩子某種行為太不像話,認為自己發脾氣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事實是,脾氣不但沒有教育功能,卻是反教育的。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情緒化教育等同給娃毒藥,你還敢對娃發脾氣?
    即便你現在能夠做出改變,但是你之前的所作所為,其實已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 一次一次的言語攻擊,一次一次地發脾氣,最後都變成了壓在孩子心裏面的一塊重石。
  • 你對孩子發過脾氣嗎
    不要輕易對孩子發脾氣,調整好心態為愛擁抱孩子和孩子相處,我們難免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發脾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但控制不住的時候,就難免會發生家長衝孩子發脾氣的情形。即使家長們知道這樣的應對方式並不是最佳的,甚至有些時候明知道並不是孩子的錯,但情緒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發完火以後滿是愧疚。那麼,孩子在面對你發火的時候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你通常會怎麼做?做到這4點傷害才能降到最小
    對孩子發完脾氣後,應該怎麼做?所以父母發出來的脾氣究竟會有多大影響,我們得分開來看。比如親子關係的基礎狀態,父母發脾氣的原因,以及父母發脾氣後的處理方式。 有一種父母是沒有資格和孩子發脾氣的,就是和孩子沒有感情基礎的父母。
  • 你有對孩子發過脾氣嗎?
    在和孩子的相處上,我們難免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發脾氣:家裡來客人了,你忙上忙下,準備水果、飲料,可是孩子卻跑來跑去,給你添亂……好不容易有一個休息日,原本已經安撫好孩子睡著了,自己也回床上剛要睡著 即使家長們知道這樣的應對方式並不是最佳的,甚至有些時候明知道並不是孩子的錯,但情緒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所以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發完火以後滿是愧疚,這裡我想問一句:「孩子在面對你發火的時候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但還是忍不住,如何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可是,每次發完脾氣看到那張委屈的小臉,心裡都無比後悔,發誓再也不吼罵寶寶了,結果卻……跟你打這段話的時候,我心裡也是一邊生氣、一邊後悔、一邊焦躁。唉!其實,這位老母親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曾經碰到過。我們對孩子耐心,有愛,寬厚,孩子就也會愛人,給別人安全感。我們對孩子冷言冷語,暴力相向,孩子就像被人捅了刀子,只能一個人默默忍受疼痛,要麼反過來和別人互相傷害,對周圍的一切冷漠。孩子是沒辦法自己化解傷痛的,父母情緒的好壞對孩子的重要性就體現在此。
  • 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後悔,其實你該這樣補救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知道父母要儘量避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但為人父母並不是神,在生活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剛好碰上寶貝調皮搗蛋,爸爸媽媽們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那麼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將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調節教育?01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用覺得自己很糟糕有很多媽媽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控制住情緒,自己就不是個好媽媽。
  • 當你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時,親子關係的裂痕需要及時去修復
    親子關係的裂縫從來就不是一件事或兩件事就造成的,你對孩子的每一次暴力教育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無法抹去的陰影,一次次的痛苦疊加,孩子遲早會對你絕望。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傷害沒有修復和撫慰,這些傷害就會變成永恆的傷疤,任何時候都會觸痛孩子脆弱的心靈。教育孩子的過程,偶爾忍不住發火沒關係,畢竟誰也不是聖人,但對孩子發完火,一定要找機會及時修復親子關係。
  • 是什麼讓父母的愛變成了對孩子的傷害?
    因為這樣的愛,這樣的希望,父母對孩子,除了單純的愛護,難免會有其他的表達。比如,孩子驕傲了,我們的愛要告誡他,千萬不要驕傲自滿啊。比如,孩子失敗了,我們的愛總想告訴他,堅強和堅持最重要。是什麼讓父母的愛,居然變成了對孩子的傷害呢?2作為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某些愛的表達,並不都是理性的。今年病毒疫情,導致孩子上半年都在家上課。
  • 孩子在脾氣暴躁的家庭成長下,會給他們帶來什麼的傷害,請熟知!
    而小孩子在不懂事的時候,是無法體會到父母忙了一整天,這時候很累我們應該不去打擾這樣的概念的,在見到了分別一整天的爸爸媽媽,難免會上前撒嬌,而這時候,父母的身體狀況都是非常疲憊的,難免會被孩子鬧得不耐煩,性格急躁的家長甚至會大發脾氣,呵斥孩子。其實這種做法對孩子幼小的心靈傷害非常大。
  • 父母的垃圾情緒很可怕,三分脾氣就有七分傷害,別把孩子當出氣筒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的垃圾情緒真的很可怕,三分脾氣對孩子就會造成七分的傷害之後的故事又是另一個家庭的事情了,但是玲玲父母給她造成的傷害卻是永久性的,每當深夜噩夢驚醒的時候,玲玲都會被兒時的記憶困擾地久久不能入睡,在父母垃圾情緒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成年後常常會自卑不相信自己,有的時候甚至還懷疑自己毫無存在的價值,在玲玲結婚後的兩年時間裡曾被家人催生過,但不曾有人知道玲玲這是不信任自己,常常困擾在「我到底能不能帶好孩子」裡無法自拔。
  • 你真的會愛孩子嗎?四種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有些我們一直在沿用的一些愛的方式,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傷害。有四種最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情感忽視型父母這兩年熱播的綜藝《少年說》,是一個鼓勵孩子們表達心聲、向別人喊話吐槽的節目。
  •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這個實驗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教育學家尹建莉也曾表示:家長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父母在失控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就像是一把把尖刀刺向孩子幼小的心靈,並將對他們產生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在孩子心情不悅,需要得到父母及時疏導的時候,你以工作忙或者小孩子事多為由,毫不猶豫地給他推到了一邊,這難道不是對娃心靈的二次傷害嗎?當孩子由於弱小,一次次向你求助時,你卻打著「鍛鍊」、「為你好」的旗號,讓無助的孩子自己去承擔,你能想像得出孩子的孤單、寂寞、冷嗎?
  • 原來父母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其實跟不上節奏的不只有明仔一個,這對3、4歲的小朋友來說很正常;而只有明仔的媽媽對此十分介意,並當眾奚落他,說他蠢、沒用,最終讓明仔在絕望的哭聲中放棄了學習和嘗試。對孩子來說,父母是對他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這一點任何老師、伴侶都比不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動力都來源於父母。
  • 心理學:父母情緒穩定,並且不斷地成長和提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01父母因為情緒不穩定,發三分的脾氣,可能對孩子會形成七分的傷害,是家庭教育的死敵父母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大多數的人心裡其實都明白髮脾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但是就是做不到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很多時候發完脾氣,下定決心下次一定改掉這個壞脾氣的習慣,但是往往事到臨頭,火氣上來後就克制不住。每次發完火都後悔要死,但到了下次,照樣還是大發雷霆。
  • 每次對孩子發完脾氣,你會後悔嗎?剛才沒忍住
    你有沒有剛剛對孩子火冒三丈的發PQ,之後又瞬間後悔了呢?孩子逐漸長大,我們也逐漸變老,慢慢地開始關注孩子的想法,從孩子身上發現了自己曾經的影子。孩子初三,學習任務重,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怎麼能行呢!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學習好,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副好的身體,健康的體魄,那好身體首先就是好好吃飯。
  • 「媽媽,你生氣好可怕」,控制不好情緒的家長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教育孩子是漫長的,沒有家長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發的脾氣卻仿佛是孩子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面對孩子扔筷子,家長明明可以有一百個可以讓孩子改掉這樣壞毛病的辦法。但偏偏用了最極端的一個。看似讓孩子長了記性,但是,卻也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
  • 「替兒子復仇,倆爸爸約架」:你什麼脾氣,孩子就什麼命……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呢,即使父母對孩子表現出百般寵愛,孩子只會覺得不安且緊張,『依賴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當我們想對孩子發脾氣之前,首先一定要搞清楚,真的是孩子惹你生氣了嗎?「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 脾氣好,運氣就好
    生活中90%的問題和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脾氣,一個人的脾氣,就是自己風水:脾氣好,風水不好也好;脾氣不好,風水好也不好。脾氣好的人運氣會比較好,做事情會很順利沒有太多的坎坎坷坷,脾氣不好的人總是回招來黴運!什麼脾氣就會有什麼運氣,想要好運氣先修好脾氣!
  •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朝孩子發脾氣後,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降低
    很多的家長都知道,在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很明白自己不應該這樣的,但一旦衝動起來,理智就沒了,每次過後都會後悔對孩子發脾氣,但每次後悔過後的過後,又是一次次的對孩子發脾氣。家長應該也很清楚,對孩子發脾氣的作用並不大,甚至會適得其反,也會懷疑,是否真的有父母可以做得到對孩子不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