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課堂實錄

2021-02-19 語文在線高中版

(上課鈴打響,學生全體起立)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大屏幕顯示)

師:上課。

生齊說: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哪一課吧。

師生齊:歸去來兮辭

師:我先問問大家,都學過了嗎?

生點頭。

師:大家都學過了,那大家都知道《歸去來兮辭》這首辭大致寫了哪些內容?請大家簡單概括一下。

生1:這首辭大概寫的是陶淵明因為不堪受官場的汙濁從辭官歸隱,從他彭澤縣回到了他的家鄉,表達他非常開心的心情。在路途中寫了這樣一篇《歸去來兮辭》, 最後也寫到了他回家的心情。

師:也就是說,大致寫了一個辭官歸隱的過程。那我想問你們有沒有學過陶淵明類似的詩文?

生齊說:《歸園田居》

師:《歸園田居》還有什麼?

生齊說:《五柳先生傳》

師:《五柳先生傳》還有他的《飲酒》。好像我們學過陶淵明的詩文內容大多都是回歸田園。那老師問一個問題,你們大致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反覆學習這類詩文呢?我們現在先來朗誦一遍這首辭,在朗誦的過程中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相似內容的東西,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歸去來兮辭·並序》1——2——。

生齊朗誦: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師:不錯哦,聽大家朗讀的熟悉程度,對字音的把握,說明大家對內容比較熟悉。我們剛剛說了它和我們學過的詩文裡有眾多相似之處。今天我們以《五柳先生傳》為例,大家一起來找找證據為什麼說它們有相似之處。哪些地方有相似之點。

PPT上顯示《五柳先生傳》的內容。

生2:相似點很多,首先都是表現一種不願在官場做官,要回歸田園的心情。

師: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在哪些情景上有相似之處?

生2:一個是「性嗜酒」,一個是「有酒盈樽」。

師:這個「性嗜酒」是怎樣具體說的呢?

生2:「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板書: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師:在辭裡面是怎麼說的?

生2: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板書:有酒盈樽

師:這是一個點,關於酒。還有其他的嗎?

生2:就找到這一點,我覺得他們非常相似。

師:其他同學呢?

生3:就是他在《五柳先生傳》裡面寫到了「環堵蕭然,不避風日」就他房子住所的形容,然後在《歸去來兮辭》這邊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板書:環堵蕭然,不避風日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師:這又是一處,同學們看看你們都同意嗎?其他同學呢?

生4:我想補充前面第一個的酒,在《五柳先生傳》中是「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歸去來兮辭》中「引壺觴以自酌」,我就是想補充這一點。

師:其他同學找到了嗎?注意在課本上圈劃出來。在這一篇傳中(手指內容)「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有很多描寫酒的。那還有嗎?

生5:在《五柳先生傳》中寫到了「著文章以自娛」,在《歸去來兮辭》中寫到了「臨清流而賦詩」。

師:這是關於什麼的?

板書:著文章以自娛   臨清流而賦詩

生5:這是寫陶淵明寫作的狀況。

師:還有嗎?

生6::還有一點在《五柳先生傳》裡面寫的是「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在《歸去來兮辭》中寫道「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這是寫的生活態度的相似。

師:這還是直抒胸臆表達手法的相似。在這裡我們先小結一下,我們發現兩首作品在抒發的感情很多類似之處,這是一個大前提,我們主要看一下具體的情景、內容有沒有相似的點。其他同學還有沒有?關於酒,關於住所,關於寫作,還有沒有其他相似的?

生5:關於住所,《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宅邊有五柳樹」。

師:這具體說應該是什麼?

生5:環境。

師:再具體說是環境的什麼?是樹。

生5:植物。

師:對,就是周邊環境,植物。好,繼續說。

生5:在《歸去來兮辭》裡面「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松菊也是植物。

師:都寫到了植物這一方面,但是寫的不一樣。

生5:「撫孤松而盤桓」,這個是外界的植物。

板書:宅邊有五柳樹   松菊猶存

師:那我們用環境來概括這一方面。還有嗎?

生2:首先在《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裡面在《歸去來兮辭》裡面說道「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性格的相似。

師:還是直抒胸臆地在說他態度的相似性。這些有很多句。

生7:《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是隱居人士,與他相交的人真的很少。

師:所以還是居住環境的這一方面。

生7:我覺得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世事的厭倦,他只沉迷於自己的生活中。

師:這些生活的態度實際是從這些內容的描寫過程和敘述之間表現出來的,前提我說過就是描寫這些情感,找到具體的點,他是怎麼描述這些情感的的,就是說具體表現內容的相似。

生8:我覺得還有他愛好讀書這一點,在《五柳先生傳》裡「好讀書,不求甚解」,在《歸去來兮辭》中是「樂琴書以銷憂」。

師:這是關於什麼的?

生8:關於自己對書的愛好。

師:非常好。

板書: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  樂琴書以消憂

生9:還有一個他在描寫農村的人群的方面,在《歸去來兮辭》中寫道「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師:她注意到人物關係,非常好的一點,我發現同學在思考問題時角度的切換非常迅速,能看出同學們思維的全面性,非常好。我們現在一起看,黑板上這些都是同學找出來描寫對象相同的地方,那你現在看一看到底一樣不一樣?是完全相同的嗎?

生搖頭

師:你覺得它哪裡有不一樣。

生10:我覺得態度不太一樣,比如說前兩點,一個說「性嗜酒」就是說我這麼愛喝酒,但在《歸去來兮辭》中說道「有酒盈樽」顯然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而在第二個中顯得有點表明自己的情感。

師:這邊說「家貧不能常得」意思就是沒酒喝,這邊的「有酒盈樽」寫的是有酒喝,寫的時間也差不多,情景也差不多,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生11:我覺得《五柳先生傳》自己給自己寫一個傳,它是以現實、真實的情況來描述的,而《歸去來兮辭》是他在官場滿懷欣喜回家之後看到所有東西都充滿新意,所有我覺得《五柳先生傳》描寫的情況是真實的,《歸去來兮辭》應該是他自己看到現實生活之後的滿心欣喜。

師:聽明白她的意思了嗎?我先問問她同桌,你離她最近,你說你同桌是從什麼角度認識這個問題的?

生12:她是結合作者的經歷以及根據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來寫的他眼中的事物。

師:剛才那個學生,她對你的解釋對不對?

生11:是這樣

師:你就想說這個意思,他是經歷的不同影響了情感的變化。

生11:其實也不應該是經歷影響的,作品是同一時間,經歷應該是相同的,我覺得應該是文體形式的不同,一個是辭,一個是傳,傳描寫現實情況,辭的話應該是描寫內心的情感。

師:請坐請坐,你聽明白了嗎?

生12:明白了。

師:所以我們再上課時不能只聽老師的,還應該聽同伴的聲音,她到底在說什麼?明白了沒有?你是離她最近的人,不一定是最懂她的人。她關注的是什麼問題?

生齊答:文體。

師:她是從「傳」與「辭」的角度說的。有沒有道理?

師:是他有酒才幸福,還是幸福用酒來說?

生12:我覺得我同桌說的有道理,但我個人的觀點還是贊同作者的態度,因為把作者的態度和文章的形式結合起來會更完整點。比如說在《五柳先生傳》這個傳記裡面,他寫「置酒而招之」所以他有酒喝這應該是事實,在《歸去來兮辭》中他先寫田園將蕪,再寫三徑就荒,一直在寫外部環境,而在這裡,達到一個飲酒的態度,類似於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就是有這樣兩個人,有一個杯子,裡面只有一點點水,一個人說這個杯子怎麼剩這麼點水,另一個人說哇塞,太好了,還有這麼多水,這是兩個人態度的不同,我覺得後者比較樂觀、向上,他通過悲情表現他的幸福,所以我覺得有酒盈樽不一定是酒,可能是妻子的溫情,以及他對家人、回歸田園的欣喜之感。

師:你們聽明白了沒,聽到核心了嗎?她剛剛說酒滿不滿重要不重要?是什麼把酒杯盛滿?

生齊答:情感。

師:也就是你在讀「辭」的時候,這不一定寫實。同學可能有問題,那到底什麼是辭,為什麼它不寫實?傳是寫實的,那什麼是傳,傳記的生命是什麼?

生齊答:真實

師:那辭呢?

生13:課文底下的第二行注釋說,這篇賦怎麼樣,所以我推測是這辭始於賦,根據高一學過的《孔雀東南飛》,賦屬於一種長詩,所以我覺得這會不會有什麼關聯?

師:《孔雀東南飛》是賦嗎?是賦嗎?大家學過賦嗎?

生齊答:《赤壁賦》

師:還有《阿房宮賦》那是一種賦,是吧,《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長詩

生13:《赤壁賦》也有點像長詩,更自由,不太像傳記那種記敘的呀。

師:那就是說賦有什麼的特點?

生齊答:抒情

師:來,看一點常識,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大概「辭」是後來的名字,專指屈、宋一類作品;賦雖從辭出,卻是先起的名字,在未採用「辭」的名字以前,本包括「辭」而言。所以渾言稱「賦」,稱「辭賦」,分言稱「辭」和「賦」。

大家對辭不熟,我們從這個常識中的得知這個辭賦同源,感覺到了嗎?「辭」長於言幽怨之情,偏重於抒情;「賦」體物寫志,偏重於狀物敘事。但是大家知道賦是介於什麼?散文和詩之間的,明白了嗎?你們現在好好想想。這種特點不僅僅是「有酒盈樽」有所體現,這些在其他地方你們有沒有發現詩性的特點?

PPT顯示:大概「辭」是後來的名字,專指屈、宋一類作品;賦雖從辭出,卻是先起的名字,在未採用「辭」的名字以前,本包括「辭」而言。所以渾言稱「賦」,稱「辭賦」,分言稱「辭」和「賦」。——朱自清《經典常談》

「辭」長於言幽怨之情,偏重於抒情;「賦」體物寫志,偏重於狀物敘事。

生14:比如文章中「著文章以自娛」和「臨清流而賦詩」這兩個地方是很明顯的對比,詩注重於情感的描寫,傳記注重客觀的記敘,「著文章以自娛」講述了作者長時間一種狀態——我寫文章是為了自娛,這是一種明確目的的記敘行為,「臨清流而賦詩」是一種偏重描寫、抒情的行為,或者像「好讀書,不求甚解」是自己對自己讀書的一種要求,是一種記敘性的客觀態度,而「樂琴書以銷憂」中的「琴」和「書」它是具有描寫性的,他在通過通過描寫來抒情,並配上詩中的意象。

師:你們現在看這個同學是從哪個角度來說兩者的區別的?

生15:她是從表達方法上來說的,《五柳先生傳》偏重於記敘,《歸去來兮辭》偏重於抒情。

師:他通過什麼方法來抒情?

生15:描寫。

師:我還想聽到你們對於用描寫來抒情最深切的感受。

生16:我覺得他對於環境有不同的描寫,他剛開始說「著文章以自娛」,並進一步寫道他寫詩是在溪流的旁邊,我覺得這是很陶冶情操的一件事情。

師:為什麼說在溪流邊是一個陶冶情操的事情?

生16:我覺得他在大自然中是非常的愉快,非常的愉悅。

師:你覺得這個「清流」在哪裡?他們家有嗎?

生17:首先他寫這首辭的時候是他從官場辭官回來的,他為什麼要辭官回來呢?是因為官場的濁流太多了,那樣一種物慾橫流的現狀使他不得不辭官回到他的理想田園。就是說這個「清流」即使不一定存在,他心中都一直嚮往著這樣一股清流。他遠離濁流,重新回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一種生活態度。

師:也就是說有沒有這個「清流」關鍵不關鍵?

生17:不關鍵。更重要的他通過這樣一句話表達抒發一種內心的喜悅和回歸田園的自在。

師:這樣自在和喜悅既在「清流」裡也在滿滿的酒裡。所以你們發現沒,這些都指向一條線,這所有的情景都是在寫他內心的感受。它是更客觀的狀態。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想要說的?

生18:在這裡我要說的一點是,我們讀詩或者讀文,詩是要讀它的意象,所以說這首文章認為它是一篇賦或者辭的話,它可能更多的是體現一種詩性,就比如說「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以吹衣」我們從這篇辭中可以看到它的意象都是有詩性的體現,之中的「舟」、「風」都是為了表現自由或者說自由的狀態。我覺得他的這種描寫或者說描寫的不同,或者文和詩的不同,而這個「辭」的特點主要是從它的意象體現出來的。

師:我先不問你了,要討論的同學太多了,他說完了我們再說你的問題。

生19:我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其實他剛才已經說道在《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中大多的景象是可以說出來的,大家可以看到他選的這些景物雖然分散的很開,但是他總能巧妙地抓住一些富有特徵的景物,然後通過這些意象來表現出作者特定的內心的心情。就比如說黑板上寫的環境中「松菊猶存」,他選擇了松菊這類意象。

師:你能具體說下松菊這個意象嗎?

生19:就是我想到一個問題他為什麼選擇松菊而沒有選擇其他的意象,從文化意象說松和菊都選自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這兩種事物的特徵就是統一象徵堅韌芬芳,包括和自己的節操所在。就如同蘇東坡形容他自己一樣「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陶淵明以松菊自喻,是為了表達他內心的高潔以及他不願沉浮於宦海的傲骨,這種傲骨同樣也是他作為一個文人的人格的體現。

生齊鼓掌。

師:我專門去看了下以為他是寫在書上的,其實是沒有的。他給我們非常好地證明了一個事實,錢鍾書先生說詩要刨開讀的,這種刨開是有條件的,你得有水平,我想這個同學就很有水平。你們要向他學習的,怎麼樣把積累素材串聯起來,這是個非常好的方法。你們現在有沒有意識到松和菊不一定就在陶淵明他家裡真實情景,因為他在《五柳先生傳》裡寫的是他家裡有柳樹,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沒有關注,但是凡是進入詩歌的大多是經過選擇的,而且這個選擇的標準一定是什麼?

生齊答:情感。

師:就是我們俗話裡一直說的什麼?

生齊答:一切景語皆情語。

師:除了同學們剛剛說道松菊還有剛才的同學說道的酒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我還想聽你們的感受?為什麼要舉它(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呢?

生18:我想說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中這個「木」和是「泉」是「欣欣向榮」和「涓涓始流」的狀態,都是他的一種情感,「泉涓涓而始流」中「泉」也就是水,它給人的感覺是流動的,所以他給人的情感或者感覺是很自由的,就是離開了官場的河流,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他自己那種自由的狀態是通過泉流動的狀態表現的,包括「木欣欣以向榮」就是體現他自己一種很欣喜的狀態或者一種很陽光的感覺,他把自己那種很情感賦予到景物上來。

生20:在《歸去來兮辭》中的序裡說道「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應該是秋末冬初的一個狀態。

師:這位同學讀書讀的很細很到位,我們一起看一下序言裡提到文章寫於什麼季節?

生齊答:仲秋至冬。

師:農曆10月,已經到冬天了。那提到這個想說明什麼?

生20:正文中寫到了「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那為什麼明明是秋末冬初了,農人卻說春天來了,他要到西邊的田地去農耕,我想說的是他所描寫的這樣一種田園有可能不是真實存在的,就像他在《桃花源記》塑造的一樣,它是與世隔絕的一種環境,這種環境是四季如春的,無論外界有多樣的變化,永遠是一種要去工作,自己悠然自得,自己自得其樂就夠了。

師:這個同學一直舉手,我先不評價你的回答。剛才這位同學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們聽到了沒有?作者所寫的這些事違背了生活事理,他為什麼要冒這個險?

生21:因為我覺得就像他剛說的那樣,他不是眼到心到,他是心到眼到,他意先到,眼睛看到的跟不上,所以才會在前面有所暗示,他在第一段中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本來就是一個錯誤,他想要重新開始,而後面說道「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其實並不只是體現一種生機,更是呼應了前文的意圖,想要來表達自己想要重新開始。

師:這位同學有為意象賦予了新的含義——他想要重新開始,有一個嶄新的生活。

生22:我順著剛才那位同學的說,這句話的中有兩個重要的字,第一個是「木欣欣以向榮」的「以」,第二個是「泉涓涓而始流」的「始」,正如剛那位同學所說的這個時候是在冬天,這兩個詞與時令有所悖,其實這兩句話都是說的他自己,因為不管萬物的欣欣向榮還是泉水的流動,給人首先是一種生機蓬勃的感覺,然後也會有一種春天來了的感覺,但是如果時令不是春天來了的話,那我覺得這是他自己生命的第二次甦醒,因為春天伊始,我隨心而行、回歸田園,這就是我生命的第二春。

生鼓掌

板書:生命的第二次甦醒

師:說的太好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解說,獨創性的發言。綜上所述,我們把同學們說的所有的東西概括一下,傳是寫實的,辭裡面寫的所有的看似是相同的對象,實際上是不是相同的情景?

生齊搖頭。

師:那到底是不是呢?也不一定不是。事實上是不是不那麼的重要,那麼選擇這些景物來服務辭的標準到底是什麼?誰能回答?

生23:我覺得應該是一種情感,他所表現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要營造歸園之後的欣喜與美好,只要符合這兩種心情都可以入辭。無論冬天的樹林在長還是泉不應該流再流,只要符合我的情感,都是可以入辭的。

師:說的對不對?都認可吧?

生點頭。

師:所以我們說《五柳》是現實世界,是理性化的、窘迫的、成年後的生活現實。《歸去》是內心世界,是理想化的,詩意的、孩童般的田園牧歌。我在第一次上這個課時,我的學生還問我「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陶淵明剛回鄉下,哪來的稚子侯門?哪來的童僕歡迎?」

生點頭。

師:看這麼多同學都點頭了,你是不是也有此疑問?那很奇怪,那我們現在學完了,你們知道了孩子從哪來?

生齊答:心裡。

師:非常聰明。當時我的學生還給我說是不是他的私生子呀?是不是他僱的童工呀?

生齊笑。

師:我沒有回答,問他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他接著說我還發現了陶淵明家的門怎麼是關著的呀?他在他詩裡還寫過他招呼他鄰居,怎麼到了辭裡,寫的是「門雖設而長關」呢?我直接問他你想說明什麼問題,他說我想說這是一篇偽作吧。我說好,新發現去寫一篇論文吧,他就特別開心地回去了。等到下午,我放了一個視頻——範曾談中國文化之美。知道範曾吧?

生齊點頭。

師:範曾在其中說到一句話,在我的繪畫作品中,永遠只畫兩類人,一類是聖人,一類是孩子,畫其他人會汙了我的筆頭。聽明白話得意思沒?他家有沒有孩子重不重要?

生答:不重要。

師:陶淵明想說什麼?停頓 在我的世界裡拒絕與俗人來往。所以這個辭完全被詩化的一種,讀它的時候不能完全被坐實了,去跟生活情境一一對應的,那你會越走越遠,會越來越磕絆,讀不下去的。所以剛剛根據同學們所說的,我這樣做一個小結吧。在《歸去來兮辭》裡陶淵明屏蔽了現實、不堪、苦澀的世界,留下的是單純、舒緩、平靜、詩意的田地。所以詩人總是不可理喻的,因為他們不計代價、不計後果、不計效率、不計一切。它只要符合這個標準都可以入詩。同學們還能舉出來除《歸去來兮辭》之外的詩。有嗎?有這樣的詩人不計成本的,有嗎?

生24:我記得哪一年高考中有一個奇怪的題,說「天寒旗彩壞」,問題是為什麼旗彩壞要在天寒之後?我覺得這個和不計後果、不計代價有點像。天寒了旗彩壞沒有物質上或者理性上的原由,但它可能有一種情感上的表達。

師:大家明白她在說什麼嗎?她可能是一個比較關注高考的孩子。這是一個高考原題,原題是一首邊塞詩,裡面有一句「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問的是為什麼要把旗彩壞接在天寒之後?這個問題本質上問的是什麼?天寒凍不壞旗彩,這不符合事理,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寫?你穿紅色羽絨服會凍成白色的嗎?好像不大合理。為什麼?

生25:那個旗彩並不是實際存在的,而是豎立在大唐邊疆將士們心中。天再寒,也要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不管天再寒,環境再惡劣,我都要繼續堅持。

師:那為什麼說旗彩壞?

生25:為了突出團隊的整個力量。

師:這裡有一個問題,有點複雜,說不清楚。原詩大家沒有看過。那這位同學看過,說說你的看法。

生26:首先,這首詩是江總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邊塞詩中主要有兩類情感:一類是我要為國家效力,一類是我非常想念家裡的愁苦。這首詩表現的是後一種愁苦的心理,天寒是凍不壞旗彩的,但會把將士們思鄉心凍壞的,而在這樣一顆被凍壞的心裡,眼前一切的景物不管多麼的鮮豔也會黯然失色的,何況還是這樣一邊處在邊疆的旗子呢。

生鼓掌

師:分析得很準確,這位同學竟然能把高考題背下來。我見過背詩背的很多的人,但是專門背高考題的人是很少的。天寒凍不壞旗彩,它只會把將士們的心凍壞了,在思鄉人的眼裡,天地都黯然失色。懂了嗎?這就是詩。

生28:我先提一個問題,我糾結了好久。很多人說陶淵明熱愛自然,不願為官。可是我看的到和他們不太一樣,我覺得他是用自己所謂不在乎來掩蓋自己的在乎。是因為通過了解他們家的情況包括他祖父去當官,他父親去世後家裡的狀況,再一個他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原因他沒有從官。

生鼓掌。

師:同意吧,我是同意這位同學的發言的,我看很多同學都想應和你的發言,時間關係,我就不讓你們說了。如果真的不在乎的話,我們最應該崇拜的不應該是陶淵明,而是不問世事的和尚,我們崇拜陶淵明,借用的一句話胡文英評價莊子的一句話,眼極冷,心腸極熱,只有那樣一個人,才會讓我們去愛,因為他對這個世界事負責的,中國的文化是浸潤在儒家文化中體系的,自從你出生,這個土壤註定了你的文化基因。我們不會把一個遠離塵囂、不顧塵世的人奉為文壇的精神領袖。對陶淵明的反覆學習,他的價值也在此。而這篇文章不僅在於此,我們回到第一個問題內容相同但是表達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寫。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詩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說什麼?(停頓)長江的航道是不是繁忙沒有關係,是因為我的眼裡只有你,你走了,世界都空了,千萬艘船與我何幹?要不然柳永為何會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他非得說他自己醒來的地方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因為什麼?(停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不管我在哪醒來,沒有你的世界,到處都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就是詩,不講邏輯,所以我們用最後一句話來概括我們這節課,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道: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但我們要明白辭畢竟不是詩,它就是辭,那大家再來思考一個問題,辭和詩又有什麼不同?下課後,大家要繼續動腦子,這是一個需要動腦子的學科。那這裡也希望大家記住它最不講理的地方也就是語文最有魅力的地方,我們要走進它的世界,體味它的經典。好,我們這節課就上到這裡。

歡迎將您的專題講座、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等與大家分享,來稿請發至郵箱gzywzx@126.com。

1.凡本公眾號原創的包括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原作者,未經本平臺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下載、摘編到其他媒體或網絡論壇。已經本平臺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語文在線高中版」,轉載圖片、照片、視頻時請保留水印標識。在轉載作品的末尾,須註明「閱讀原文」(「閱讀原文」設置為該作品在「語文在線高中版」微信公眾號的超級連結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平臺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公眾號註明來自「來源:XXX(非語文在線高中版)」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下載使用,須同時註明作品的轉載途徑和最終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平臺聯繫的,請在10日內進行。聯繫郵箱:gzywzx@126.com。

相關焦點

  •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1、標題是:歸去來兮辭。  ①來是什麼意思?②辭是什麼?賦的一種。2、什麼是賦?大家還記得嗎?什麼時候講過?阿旁宮賦。3、賦有什麼特點?介於文與詩之間。既要有詩歌的特點,也要有文的特點。4、文章寫了什麼內容歸去來兮,和我們之前學過的歸園田居很像。5、你們能看出來一般像這種題材的文本,都是按照什麼寫作順序來完成的?時間+空間6、所以從空間講一定是從哪裡出發的?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官場——家——園——田歸因—歸途—歸舍—歸園—歸田。
  • 汗牛充棟|《歸去來兮辭》- 我所理解的陶淵明
    在《歸去來兮辭》之前,小編除了《桃花源記》以外,明沒有看過五柳先生其他的任何作品,對他的記憶也僅停留在學校所教授的不甘與世俗同流合汙,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田的清雅脫俗的志趣。他所描述的自己的田園生活與閒情雅致也讓後人們欽佩和羨慕。
  • 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歸去來兮辭(並序)》優質課公開課課件、教案
    人間況味是清歡——《歸去來兮辭(並序)》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第一課,作為整個高中課本中接觸的首例陶淵明的散文,歐陽修說: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
  • 氣質不凡的古風名字,取自《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先生創作的名篇,相信很多人對此都不陌生,但是可能從來沒想過其中也能有大氣不俗的名字吧。《歸去來兮辭》描寫的是陶淵明辭官隱世後的生活,因此全文透露出寧靜舒適,親近自然的感覺,非常的灑脫,其中也有不少風雅的名字,來看看吧?
  • 教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歸去來兮辭》
    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歸去來兮辭》教案一、教學目標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汙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為明心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資料連結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後朋友私諡「靖節」,故後人稱「靖節先生」。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據說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業。
  •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辭職前後的一場內心獨白、一次人生斷舍離
    《歸去來兮辭》寫的是陶淵明自己辭職前後的一場內心獨白、一次人生斷舍離的過程。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就是一男子在送完妻子上班後,棄車跳入江中,草草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的事件。其實如果我們大家都讀過並讀懂《歸去來兮辭》,可能就會想明白,人生要想得到解脫,不是只有放棄生命這一條路,我們還可以學學陶淵明,放下執念,為我們的心靈減負。陶淵明初入官場時,雖說是為了養家餬口,但內心肯定也懷揣建功立業的夢想,只是這團夢想的火焰一進入官場便被無情地撲滅,一次又一次,終於到四十歲左右,他的心徹底冷了,於是他誓不為五鬥米折腰,毅然決然地抽身離去。
  • 語文:人教版-高中1年級-必修5-歸去來兮辭 並序 教學設計 教案
    課文原文《歸去來兮辭 並序》陶淵明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
  • 理解性默寫:《赤壁賦》《項脊軒志》《春江花月夜》《過秦論》《禮運》《陳情表》《歸去來兮辭》《短歌行》《歸園田居》
    《歸去來兮辭》(並序)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起筆二句「              ,                        」既有對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又有對當初自己為了謀生而出仕的懊悔。2.「亡羊補牢,猶為未晚」意在告誡人們要決絕過去,放眼未來。
  • 艱難的翻譯:《歸去來兮辭》注釋混亂,不說人話
    歸心似箭
  • G16.歸去來兮辭並序 踐離朗誦
    G16.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 踐離 配樂朗誦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 花粥歸去來兮歌詞介紹
    此去必經年荒野寒暑換紅顏什麼意思這是花粥演唱的《歸去來兮》。這首歌收錄在《一碗》中,這也是花粥鬧出抄襲風波之後,她出的一張新專輯。而《歸去來兮》則在抖音上火得很快。《歸去來兮》這四個字讓人想到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不過歌詞跟陶淵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此去必經年荒野寒暑換紅顏」的「此去必經年」,原詞是「此去經年」,出自於柳永的《雨霖鈴》。可能她的歌詞想跟陶淵明一樣瀟灑自如吧。《歸去來兮辭》是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而《歸去來兮》說的是她本人的心境吧。不過從抄襲風波之後,她的負面新聞也是蠻多的。
  • 程翔直播講座暨《我的課堂作品》新書發布 | 新課標、新教學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認為,文學家、藝術家有自己的藝術作品,語文教師則可以有自己的課堂作品,積累經年的教學設計、論文札記、教學反思、教學實錄等,都可以成為課堂作品。以課堂作品的理念,來要求和塑造自己,將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本書由作者精選自己從教以來的課堂作品,按內容分為教學實錄、教學設計、課文鑑賞、隨筆和論文四部分。
  • 高中語文‖文言文《歸去來兮辭》知識點歸納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免費觀看高中英語語法系列課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2019初中語文文言文字義(辭)
    辭cí   「辭」字本來寫作「辭」,是形聲字,金文從「」(表示治理),司聲(聲母相近,韻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時雙方的訴訟,後引申為言辭。   ①藉口,託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   ②言辭,文辭。辭達而已矣。(《衛靈公》)   ③一種文體。
  • 《歸去來兮辭 並序》
    4.歸去來兮辭一、重點詞解釋:1、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邊…一邊)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近於)二、通假字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將入(通「影」,日光)
  • 歸去來兮歌詞葉炫清 歸去來兮歌詞什麼意思
    歸去來兮歌詞葉炫清煙花落盡你挑燈回看紅塵輾轉我把蕭再嘆終是誰把弦斷 曲終就此各離散已無緣 何必再提誓言月明月缺誰貪念孤單笙歌獨歡看燈火闌珊終是歲月荏苒 相逢模糊的一段這容顏 一守護是千年願乘風歸去來兮 繁花片片落滿地流砂褪盡 我依然在等你願隨你走遍天際 雲卷之後又雲起你的沿途 從此不見我孤寂月明月缺誰貪念孤單笙歌獨歡看燈火闌珊終是歲月荏苒 相逢模糊的一段這容顏 一守護是千年願乘風歸去來兮 繁花片片落滿地流砂褪盡 我依然在等你願隨你走遍天際
  • 抖音點擊超10萬的課堂教學實錄
    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01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02>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03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04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052020年順德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大賽課堂教學實錄
  • NIKE足球體育課課堂實錄視頻全集
    「NIKE足球體育課」教學視頻是《小學足球教學》這套教師用書的使用輔助材料,它以課堂實錄、動畫演示的方式,更直觀地向老師們展示採用這套教材授課的核心理念和具體方法。與廣大體育老師和基層教練分享這部輔助視頻的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
  • 抖音此去必經年荒野寒暑換紅顏是什麼歌 花粥新歌歸去來兮歌詞
    據悉,這首歌歌名叫《歸去來兮》。小編也是在抖音上聽到的這首歌。下面詳細來看一下。此去必經年荒野寒暑換紅顏什麼歌歌名:歸去來兮歌手:花粥  花粥,1993年7月21日出生在新疆烏魯木齊,中國內地民謠女歌手、獨立音樂人。
  • 班團課課堂實錄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既要重視學生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又要加強教師的指導和監管,我採用了班團課實錄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2、綜合使用各種形式組織課堂。班團課採用由一個或兩個同學主持,其他同學協助的方式。組織的形式多樣,可以使用多媒體,寫板書,播放視頻或音樂或由同學表演情景劇等。豐富多樣的組織形式可以保證課堂更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