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再次正告美方,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幹涉中國內政的行徑都會遭到中方堅決回擊。
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前聲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務院發言人14日在回答媒體詢問時強調,美過去40年來遵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對此,趙立堅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彭博社報導,北京時間16日,97歲的基辛格博士在「2020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線上)開幕式中講話,呼籲中美合作應對新冠疫情,並利用這一機會開展政治對話、為當前緊張局勢降溫。
他表示雙方必須達成一點共識:「同意不論發生其他任何衝突,都不會選擇軍事衝突。」他還向拜登喊話:為了避免危機,應儘快重啟與中國的溝通,修復川普任內受到嚴重損害的中美關係。
11月16日,剛剛結束兩周隔離期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出警告,他特別指出,歐美國家的疫情極其令人擔憂。
他說:「現在我們非常擔心一些國家病例激增的情況。特別是在歐洲和美洲,衛生工作者和衛生系統正在被推向崩潰的邊緣。」
他強調:「這是一種危險的病毒,可以攻擊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那些放任病毒蔓延的國家是在玩火。」
據路透社16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去年9月就開始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較目前義大利首例新冠患者出現時間2月21日,也提前了5個月。這項研究已在INT所屬的醫學雜誌《腫瘤雜誌》(Tumori Journal)上發表。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在義大利疫情暴發前之前檢測到病毒抗體的存在,可能會「重塑疫情大流行的歷史」。
路透社當地時間16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就算美國換成可能對歐洲更加友好的拜登政府,歐洲也需要獨立自主的防衛戰略,「就像美國和中國打造的自主一樣」。
馬克龍還說,相信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該問題上也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此前,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姆11月2日接受美媒「政客」採訪,並發表「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的署名文章。她認為,歐洲在未來短期內仍然需要依附於美國的軍事保護,呼籲強化跨大西洋關係。
當地時間9日,秘魯時任總統比斯卡拉(Martin Vizcarra)遭國會彈劾下臺,次日(10日),時任國會主席梅裡諾宣誓就任秘魯總統。不過才上任6天,梅裡諾辭職。16日,秘魯紫黨國會議員弗朗西斯科•薩加斯蒂接任總統。
秘魯在一周內經歷了三個總統。
責編:時暢
審核: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