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最主要的功效是補氣,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都可以服用黃芪,因為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黃芪。
對於太子參,它的性平、味甘、微苦,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目前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秋冬可以適當用太子參作為食療,滋補身體。 麥冬、黃芪、太子參都是很好的藥材,麥冬側重於養陰,而黃芪與太子參都側重於補氣,它們都各有鞦韆。
用料
太子參適量 紅棗適量 生薑 豬骨適量 黃芪適量 (我這個是三個人的份量,我家很少煲胡蘿蔔啊,玉米之類的湯,都是以食療為主)
豬骨焯水
黃芪、太子參。紅棗洗乾淨(紅棗有時間去核,今天琪琪要睡覺所以沒適量去核啦)
將所有的材料放入燉盅裡。
加適量的清水燉三個小時豬骨湯好了。湯非常甜,
太子參: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黃芪:由於黃芪裡面含有蔗糖、多糖、胺基酸、葉酸、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其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和降壓方面均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小貼士這款湯也適合小朋友吃,適合反覆感冒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太子參煲湯達到補氣益參參雖然適合大部分人群,但是孩子還是不能過多食用,有害無益,成年人也要注意一些情況下需要不可食用,必須是要遵醫囑。
太子參煲湯達到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太子參還能防治各種疾病作用,生活中偶爾適當的用太子參煲一下湯,進行食療不錯的選擇。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