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太子參這種中藥,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平時我們很少接觸它。其實太子參有許多對人體有益想作用。那麼,太子參究竟是什麼呢?它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怎麼樣食用比較好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太子參是什麼
太子參是一種中藥的名稱,是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分布,例如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河北、陝西、山東。太子參可以生津潤肺、益氣健脾。經常用於治療食欲不振、病後虛弱、肺燥乾咳等症狀。
多年生草本,高15~20釐米。塊根長紡錘形。莖下部紫色,近四方形,上部近圓形,綠色,有2列細毛,節略膨大。葉對生,略帶內質,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狹,上部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卵形,莖端的葉常4枚相集較大,成十字形排列,邊緣略呈波狀。
花腋生,二型:閉鎖花生莖下部葉腋,小形,花梗細,被柔毛;萼片4;無花瓣。普通花1~3朵頂生,白色;花梗長1~4釐米,紫色;萼片5,披針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頂端2齒裂;雄蕊10,花葯紫色;雌蕊1,花柱3,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熟時5瓣裂。種子扁圓形,有疣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太子參,可健脾補肺。用於治療心悸自汗,精神疲乏、肺虛咳嗽,脾虛食少等症狀。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於脾虛體弱、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噪乾咳。
太子參益氣生津、補肺健脾,與人參功用相似,但以「清補」見長,具有以下特點:1.益氣但不升提。2.生津而不助溼。3.扶正卻不戀邪。4.補虛又不峻猛。用於某些確需補益而又不宜使用人參的病證。
太子參作用很多,主要是對小孩子最好。太子參補虛藥,補氣藥。功效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幹。肺虛燥咳,咽幹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
藥性平和、味甘,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乾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註:具體的用法和用量請向醫生諮詢。
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長處在於藥性十分平穩,適合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故特別適宜嬰幼兒食用。
太子參的吃法
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克、紅棗7枚、太子參10克。
製作方法:準備適量的紅棗。黃芪和太子參,加水煮三十分鐘,在每天晚上睡覺前或者是清晨空腹給孩子喝。
功效:這款湯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太子參奶
燉盅內放15克太子參與適量的水,隔水煮沸,再以小火燉約25分鐘取汁。牛奶250g煮沸拌入參汁,加白糖攪拌均勻飲用。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回50g。比較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病人。
銀耳太子參燉鹿肉
材料:銀耳50克,太子參15克,鹿肉300克,姜10克,清湯1200克。
調味料: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銀耳、太子參分別用溫水漲發好,鹿肉切蠶豆丁大小汆水,姜切片待用。將淨鍋上火,放入清湯、太子參、銀耳、鹿肉、薑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燉50分鐘調味即成。
總結:本文為大家介紹了太子參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它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除此之外,小編還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太子參的食用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