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詞人中,有個布衣詞人劉過,以詞風豪放著稱。他有一首詞,腦洞開得奔放無比,語言峻拔,文情詼詭,充滿奇異的想像和情趣,堪稱宋詞中的腦洞之最。
沁園春·寄稼軒承旨作者:劉過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白雲天竺飛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屬江西)人。平生以功業自許,力主抗戰,曾多次上書陳述恢復方略,不被朝廷採用。參加科舉考試也不中,後流落江湖。能詩詞,受到陸遊、辛棄疾、陳亮的推重。他的詞作抒發抗金抱負,豪邁奔放,狂逸俊致,境界闊大,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此詞作於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當時辛棄疾擔任浙東安撫使,邀請劉過到紹興府相會,劉過因事無法赴約,便在杭州寫了此詞以作答覆。
為什麼說這是最開腦洞的一首作品?我們來看,作者先寫自己想赴辛棄疾之邀,卻被白居易、林逋、蘇軾三位詩人拉回去了,然後化用三位詩人描寫杭州風景的名句,用以說明不能赴約的理由。有白、蘇、林這三位響噹噹的文化人物背書,作者不能赴宴的理由自然夠大了。
這三位詩人的作品分別是: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寄韜禪師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白居易、林逋、蘇軾都是西湖歷史上的著名詩人。白居易、蘇軾曾官至杭州太守,惠澤西湖甚多。白居易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後人為紀念這位詩人,將白沙堤稱為白堤。蘇軾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長堤,後人將此命名為「蘇堤」。二堤都是西湖的名勝。林逋雖然沒做過什麼大官,但也是西湖歷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終身不仕,隱居西湖,以梅為妻,鶴為子,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窮則獨善其身」文化理想的化身。
回到本文的腦洞主題,作者把幾位異代不同時的文化名人撮在一起,與他們坐而論道、吟詩作賦,這樣的腦洞,難道不算大嗎?
因為腦洞大,所以想像豐贍,行文峭拔,充滿豪放磊落之氣。清·王奕清《歷代詞話》云:
劉改之造詞贍逸有思致,《沁園春》二首尤纖刻奇麗可愛。
引來的爭議也有不少:據宋人筆記載,詞人招朋結侶,與古人為友,自己頗為得意。不料,在當時卻被人(其實是嶽飛的孫子嶽珂)懟了一番:詞句確實是好,可惜沒有刀圭藥來醫治你的白日見鬼之病啊。宋嶽珂《桯史》卷二:
餘時與之飲西園,改之中席自言,掀髯有得色。餘率然應之曰:『詞句固佳,然恨無刀圭藥療君白日見鬼證耳。
此外,還有人批評本詞頗有辛派之豪,而未免於粗。清代詞評家陳廷焯甚至貶為「下品」。
至於粗不粗呢?若抱著本色的老觀點來看,確實不夠綿麗,但其奇怪陸離的想像,無拘無束的的浪漫色彩,在同質化嚴重的宋代詞壇,可謂注入了一股新風。
小調查:唐詩中,最開腦洞的一首作品,你選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