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菩提薩埵是什麼意思?

2021-12-29 東臺市安豐北極殿彌陀寺



 

本源法師  ·  《金剛經》講解 連載

諸位善男子、善女人,阿彌陀佛。繼續和大眾學習《金剛經》,這個平臺非常好,雖然我們分隔得非常遠,但是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能夠在一起學習。而且我個人也感覺到時間非常緊張,人也特別的充實,好像禮拜三很快就到了,所以也希望大眾要珍惜這個學法的因緣。

我們上一次講到佛陀對須菩提尊者開示了怎樣安住菩提心,以及如何降伏妄心。今天繼續學習佛陀對這個內容的詳細說明。請大眾打開《金剛經》,我把今天學習的內容讀誦一下: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我們經常讀,但是對它的義理,很多同修不是很了解。不了解,怎麼去指導我們修行。所以我們需要對經文進行深入的學習,這樣我們才會智慧如海。

我們分段來看這段文字,我們首先看「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首先看「佛告須菩提」。我們上一次和大眾講過了,上對下叫「告」,下對上叫「白」。須菩提如果跟佛匯報,那叫須菩提白佛言;佛跟須菩提來講,就是佛告須菩提。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一句是後來集結經典時所加的內容,其目的就是希望大眾對於佛陀接下來所講的內容要加以重視。

我們看佛陀對須菩提所講的內容:「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作為一名大菩薩要這樣降伏我們的妄心。這句話裡有一些名詞名相我們需要了解,比如說「菩薩摩訶薩」。我們在寺院裡面參加共修,經常會唱到「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我相信很多人只會唱,但不一定了解它的意思。「菩薩摩訶薩」是印度的梵語,我們要知道,印度人認為他們是梵天的後裔,所以他說的言語是梵語,他寫的文字叫梵文,我們今天唱的讚頌叫梵唄,「梵」就是「清淨」的意思。「梵語」、「菩薩」這些名詞大家都很熟悉。「菩薩」全稱是「菩提薩埵」,鳩摩羅什大師講秦人好簡,中國人喜歡簡略,所以就簡稱菩薩。如果「菩提薩埵」一定要用華文來解釋,「菩提」我們大家都知道是「覺悟」,「薩埵」就是「有情」,菩薩就是覺悟了的有情眾生。你覺悟了,你生起了智慧和慈悲心,你就是菩薩。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不是那種泥塑木雕的塑像,他是一個有情眾生,是發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道心眾生。我們知道菩薩是這樣的意思,那後面又加了一個摩訶薩,這是什麼意思呢?「摩訶」就是「大」的意思,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我們知道菩薩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能稱為摩訶薩,這都是菩薩當中最頂級的位次,我們按照五十二個位次來講,那他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就是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煩惱沒有斷,一品金剛無明沒有斷,如果斷了,就跟佛一樣的究竟圓滿。現在他幾乎等同於佛,所以叫等覺菩薩。


 


 ————  《金剛經》讀誦————

相約YY~聆聽般若妙法

各位同修,每周三晚上7點30到8點30我們相約YY,一小時聽本源法師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以金剛般若無堅不摧的大智慧斬斷人生的種種煩惱,到達清淨的彼岸。大家抓緊時間註冊YY帳號,來聆聽般若妙法,開啟人生新起點,認識幸福真般若!

加入方式:

1、手機打開YY網站,或者電腦打開YY網站,網址http://www.yy.com/,點擊右上角軟體下載,下載電腦軟體YY8.3,安裝到自己電腦上,註冊個人用戶名。登錄後顯示的對話窗口與QQ差不多。

2、對話窗口看直播:進入房間ID37472641

3、守候,聆聽,與法師互動,法喜充滿

4、搜索「本源法師在線講經學佛群」,加入群認識更多佛友,學佛、行佛、念佛、成佛。

 

短期出家聯繫電話:18796455575

三皈五戒菩薩戒聯繫電話:18796450309

 【更多彌陀寺視頻】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金剛經》:須菩提尊者是因為什麼而悲泣?
    在《金剛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中,須菩提尊者因為聽聞佛祖所說的佛法之甚深義趣之後,開始涕淚悲泣,這是為什麼呢?在一般的人看來,覺得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聽聞了佛法嘛,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幹嘛就鬧得如此激動呢?
  • 《金剛經》所說「無所住而生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上一篇文章講了《金剛經》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現在我們接著來講一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四句著名的偈子,正出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筆下。當初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發心入道的。話說當吋大師還是樵夫,一天送貨吋聽見客人誦經。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 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有意義嗎?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讀《金剛經》是好的,但是心中有疑問,什麼疑問呢?就是覺得自己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您這樣想,那就太多慮了!為什麼呢?首先來說,佛經,特別是像《金剛經》這一類的般若經,是佛自性的流露,講的是佛的自性。而咱說的「懂」或者「不懂」,是靠大腦的思維,大腦無法思維自性的東西。
  • 《金剛經》:被佛祖稱讚的「慧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金剛經》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中,長老須菩提又一次的被佛祖所稱讚,稱之為慧命須菩提,第一次是在第九品一相無相分中,佛祖稱讚須菩提長老為「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的第一離欲阿羅漢」,以嘉許須菩提長老遠離一切是非,不著我人四相,契合真理已到奧妙之處,為解空第一。
  • 《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須菩提!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 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部分大意是這些要義,就代表了佛的塔廟,要供養的,經書所在之處,就代表佛陀本身。這就嚴重了。當我們明了這一層,當然不能將塔廟和佛陀壓在其它的書下面了,要放在最顯著的地方上方,小心供養才對。
  • 金剛經第十五:深解義趣,涕淚悲泣的須菩提尊者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81篇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講到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由於這一篇內容比較長,我們分兩篇來介紹。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標題,這個「寂滅」給人很不好的感覺,好像很悲涼憂傷,有點僧人圓寂一樣的意思。
  • 讀《金剛經》|須菩提緣何「涕淚悲泣」?
    開始讀第十四品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須菩提此時的「涕淚悲泣」,或許與弘一大師的「悲欣交集」是一樣的。他之所以悲,或許是悲嘆自己到如今才聞到如此妙法,無量劫以來枉受輪迴。或許是「悲」眾生之無明,因為不明生命真相,在輪迴中受欲望驅使,相互傾軋,枉受諸苦。須菩提此時的「泣」,是喜極而泣。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布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布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
  • 《金剛經》白話全文 《金剛經》全文翻譯
    第十二章 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須菩提啊,我要強調一下:第一,這部經及其裡面的四句偈,你們要廣為傳播;第二,一定要保存好這本經;第三,要尊重學習這本經的人;第四,這本經放到哪裡,就相當於我走到了哪裡,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第十三章按照金剛經所說的去修行那時候,須菩提就對佛說:「先生,這部經我們以什麼名字來稱呼呢?
  • 蔣勳《金剛經》
    第十三章按照金剛經所說的去修行那時候,須菩提就對佛說:「先生,這部經我們以什麼名字來稱呼呢?如何按照這部經中所說的道理去修行呢?」佛說:「這部經的名字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注意:這只不過是這部經的名稱而已。須菩提啊,我再問你:我說什麼了嗎?」須菩提回答說:「您什麼也沒說。」佛接著問:「三千大千世界裡所有的微塵多不多?」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了,先生。」
  • 《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2
    他決心到南方向禪宗挑戰,於是挑著闡釋《金剛經》的專著《青龍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初到澧州,路上見到一個老太婆賣油餈,便放下擔子,要買點心吃。婆子問:「你挑的是什麼東西?」德山說:「是《金剛經》的疏抄。」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好了,題外話到此結束,咱們繼續來學《金剛經》,這一篇分享的是第九品「一相無相分」。02羅漢到底是什麼?我們經常聽到「阿羅漢」這個詞,其實這是個梵語發音,含有三種意思——殺賊,應供,無生。因此阿那含最後離開人世間的時候也有個很優美的說法,叫做「長揖離世」,意思是和這個人世間深深作揖告別——我生生世世在這裡呆了這麼久,從此以後就不來啦。
  • 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的由來是什麼?
    菩提是梵語(bodh)的音譯,意譯是覺、智。廣義而言,菩提就是斷絕煩惱,因此,佛、緣覺、聲聞在各自境界上所證得的覺智都可以稱為菩提。而在這三種菩提中,佛的菩提是最圓滿最究竟的,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大家對須菩提並不陌生,《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授業師父菩提祖師即為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這應該也是他為自己弟子取名「悟空」的原因。孫悟空與菩提祖師「須菩提」意譯為善現、空生等。在《金剛經》中,須菩提即為當機受法者。
  • 捨得一詞在金剛經中的含義
    這句話出自《了凡四訓》,捨得一詞的來歷是《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捨得就是對這句話的一個延伸性的解釋。我們來看下原文《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金剛經》這部經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為何以「金剛」命名,這部經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這麼一種說法,如果能夠用純粹的鑽石做成一面牆壁,那麼我們站在牆的另一面,看另一面是不會覺得,有什麼東西阻擋住。由此證明鑽石的純度與透光率,相當之高,這就是鑽石的特點,寓意著學習《金剛經》用「鑽石般閃耀明亮的眼睛」,來看親身心和世界的真相,摧破一切是我的虛妄,從而遠離執著得到徹底的解脫,達到修行的彼岸。正如《金剛經》裡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是些什麼心?
    《金剛經》上佛告訴須菩提:「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際求心,為什麼會皆不可得呢?德山禪師俗姓周,四川劍南人,20歲出家,博覽律藏,精通《金剛經》,學問大得很,大家都稱他為「周金剛」。他曾經吹牛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降,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意思是:一毛端含藏大海,而大海的性質並沒有變小。拿一纖毫或芥子投向劍鋒,纖毫斷芥子碎而劍鋒卻完好無損,紋絲不動。有學與無學的境界,只有我知道。牛吧!
  • 什麼是空?怎樣修行?《金剛經》中的三個佛偈,告訴你答案!
    而在諸般若部經中,《金剛經》是它的核心內容,與《心經》一起,互為映照,互為參照。對人修行去心,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金剛經》以佛陀與須菩提的對答,講述了修行人應當如何在修行中,去自己的各種心,以及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自己與佛法的問題。其中,佛陀對須菩提所說的「云何降伏其心」作了詳細的闡述。對於修行的人,能有這樣一部明心見性的經典,是修行路上的奉持寶典。
  • 金剛經知識講解:四句偈語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所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其實並不只是四句關於經文核心的話語,而是指空身,空性,空心,空法這四個大概念的一些概括的語句,所以也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是金剛經中最為重要的話,就是因為四句偈闡述了整部經文最核心的內容。